委拉斯开兹的艺术风格特点(17-18世纪欧洲美术欣赏)

发布者:蓝色妖哥 2023-9-22 17:34 来自: 奇趣网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

西班牙17世纪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1599—1660年)。他出身于塞维利亚,在17世纪,塞维利亚不仅是一个贸易中心,同时也是个传播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心。在委拉斯贵支11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进了当地的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又转入当时著名画家和理论家巴切柯门下继续学习。促使委拉斯贵支艺术成长更主要的因素是塞维利亚的下层生活。当时,在塞维利亚城流行着一种"波德格涅斯"的风格(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饭馆之意。由于一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他们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

委拉斯贵支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他通常只画能见到的事物,他画的人物,几乎能走出画面;他也画过一些宗教画,其中的神像如同凡人,充满紧张和痛苦的表情;他画的马和狗充满活力,栩栩如生。

《卖水的老人》(约1619)是画家早期的一幅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表明了他对人物性格的努力探索。画中执杯酣饮者,显然是塞维利亚街头的普通人民。画家以特写的形式表现出这位塞维利亚卖水的老人严肃、粗犷的性格特征。老人和买水的小孩构成了主从关系。老人的外衣已经破烂,他左手搭在陶翁上,右手把一只装水的玻璃杯递给小孩。物体的明暗部分富有层次。尽管画家竭力赋予这些普通人以内在的力量,老人的脸上表情欠丰富。画上的土黄、淡紫两色很浓厚。

《卖水人》

这个时期委拉斯贵支创作的风俗画还有《早餐》1617、《音乐师/三位乐师》1616、《女混血儿》、《煎鸡蛋的老妇/煮蛋的老妇人》1618等作品。这些作品采用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照的方法来组织画面。风格虽未成形,但已经显示出一些明显的个人特点,特别是那种平和爽朗的处世态度。

《早餐》

《音乐师》

《煎鸡蛋的老妇》全画依靠光的强弱与明暗来展示不同事物的质感,似乎所有的东西都伸手可触。整幅画以暖色调为主,使平凡的生活散发出浓浓的诗意光辉。所有的细节都显得朴实无华,显示出画家深厚的造型功底与写实技能。

《煎鸡蛋的老妇人》

《爱马斯的晚餐》

1623年,他来到了马德里。进入宫廷不久,他就给年轻的腓力四世画了一幅骑马像。据记载:腓力四世看了这幅画后,非常高兴,并下令说,今后只有委拉斯贵支才有资格给他画像。国王并任命他为宫廷画家。

《菲利普四世骑马像》委拉斯开兹最好的一幅作品。画家从1628年开始动笔,一直到1634年或1635年才完成。在画中,马的姿势非常高贵,犹如马中贵族,显示出一副被腓力四世调教得很好的样子。画面右边的小风景,就像要抬高国王与马一样,颇有居高临下之意。从植物及小山的造型来看,好像是位于勃拉多地区的风景。但画中真正的主角是腓力四世的脚,它与马后脚一样有动态感。

《菲利普四世骑马像》

在马德里创作的早期,他创作的《酒神巴库斯/醉汉们》1626—1628是一幅有新的特点、具有鲜明乡土风格的作品。在这幅画中除了酒神的形象有些美化外,其余的流浪汉的形象却描绘得极为真实动人。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西班牙农民经常在休息日子里聚饮的一个生活侧面。欣赏这幅画,倒使人联想起塞万提斯在他的《吉诃德先生传》中所描写的幽默达观的农民的精神面貌。

《酒神巴库斯》

《火神的锻铁场》(1630)画面主要表现的内容是:太阳神阿波罗进火神伏尔甘的锻铁坊,并告诉他,他的妻子维纳斯正和别人私通。火听后,惊愕地愣住了,他的助手也个个惊讶诧异,大家都被这一消息惊停住了手上的活。这里,神话题材显然被完全世俗化了,除了头上有圣的阿波罗,其余的人均和真实的打铁汉没什么两样,倒具有更多的人性和生活情趣,体现了委拉斯开兹艺术的一贯特色。

《阿波罗来到火神的锻铁场》

委拉斯开兹的绘画反映社会生活时非常客观,在许多描绘社会底层大众的画面上,既不赞美贫穷的圣洁,也不鄙视。他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纺纱女》1640是他直接描绘纺纱女工的作品。

《纺纱女》

1629年,他第一次去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们特别是提香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31年,他从意大利回来后,作品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

《布列达的投降》1634—1635

他的肖像画技巧也更加成熟。这一时期的肖像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宫廷肖像,亲友肖像,下层人民的肖像。在第一类作品中他创作的宫廷及上层人物的肖像有《拉弗拉格》(约1644年)、《腓力四世骑马像》(30C40年代)《奥里瓦留斯骑马像》、《巴塔萨·卡洛斯王子骑马像》(约1635)以及一些宫廷狩猎者的肖像。

《马背上的奥利瓦塞公爵》1635年

《胡安·德·巴雷哈》

委拉斯贵支描绘亲友的肖像,画得很自由流畅,真实亲切,如《胡安·马丁内斯·蒙塔内斯的肖像》(1636年)、《拿扇子的妇人》(1635年)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

《胡安·马丁内斯·蒙塔内斯的肖像》

《拿扇子的妇人》

在委拉斯贵支的肖像画中,最有价值的是他描绘下层人民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肖像。这些作品的出现,表明了波德格涅斯风格在委拉斯贵支创作中不仅保存下来,而且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方面要比早期显得更加深刻和多样化。

大约在40年代创作的《伊索》1640和《默尼普/ 迈尼普斯的画像》1640,这两幅画的形象都是委拉斯贵支取自马德里街头的实际人物。

《伊索》

《迈尼普斯的画像》

在1633—1648年间,委拉斯贵支还创作了一组宫廷丑角和侏儒的肖像。这些作品有《埃里·波波·德里·科林》(1648)等。画家在这些作品中主要强调的不是他们生理上的缺陷,而是他们的悲惨命运。

宫廷贵人们常要他画一些白痴、侏儒来玩弄取笑,委拉斯开兹怀着深切的同情把这些外形丑怪的人画得让人心酸,使人难以乐得起来。代表作《侏儒赛巴斯蒂安》。侏儒赛巴斯蒂安的身体矮小,但画家并没有把这缺陷作为中心,所以,他是坐在地上,平伸着双脚,短小的身,臂放在腹前,画的中心是侏儒的头部,他的头部完全是个成人,带着一份尊严、智慧和善良,眼睛里又含有无限的哀怨和苦痛。一个善良而富有自尊心的不幸者,却要强作欢笑,以自己的生理缺陷供贵人们取乐,维持生存。画家的爱憎跃然而出。

《侏儒赛巴斯蒂安》

1649年,委拉斯贵支第二次去意大利,在那里他完成了另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1650)。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这个人凶狠、狡猾又精神虚弱的一面。画面上,火热的红色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诱人的色调的对比,笔触显得十分自由,表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巧。当这幅肖像送给教皇时,教皇惊讶而又不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过分象了。”俄国画家苏里柯夫对此画极为推崇:“这一切都很完美,技巧、形式、色调每一部分都使人惊奇——这是一个活的人,这是所有过去绘画中高于一切的绘画。”同时代观众对其作品的评价:“所有其他的作品都是绘画,只有这一幅才是真实的。”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我们纵观委拉斯开兹的全部作品,发现他的画尤为重视色彩表现,他使用复杂的色彩表现技巧。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对象,有时把颜色直接堆涂到画布上,然后再用画笔来精致地刻画。他对暗部色彩表现非常用心,任何物体的暗部和阴影都是由丰富的色彩组成的。他一般不使用习惯用的棕色或黑色来处理暗部。

《约瑟夫给雅各的血迹外衣》

在晚期,委拉斯贵支还创作了《镜前的维纳斯》(约1650)、《宫娥》(又名《宫女群》,1656)、《玛格丽特公主肖像》等作品。

《镜前的维纳斯》1651:这幅极为优美卓越的裸体画是委拉斯开兹唯一最成功的女性画。据考证,画家是为当时西班牙贵族路易•德里•阿罗所作。维纳斯背向观众,构图的含蓄明显是受西班牙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画家以充满节奏感的流动线条,塑造了女性人体美,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缓。大师素来善用透明凝练的色彩和精到的笔触去描绘复杂的肌肤变化,细嫩的肉体富有勃勃生机,充满了青春气息。这是画家对人类自身美感的赞颂。

维纳斯是画家最爱描绘的女神,画家往往借女神形象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不同民族、不同画家塑造的维纳斯是不相同的。威尼斯画家笔下的维纳斯丰艳多姿、典雅庄重;鲁本斯创造的维纳斯搔首弄姿、坚实有力;而委拉斯开兹这幅维纳斯却娇小玲珑、端庄、高贵,她的优美无与伦比,表现了西班牙人的审美观念。

《镜前的维纳斯》

《侍女/宫娥》1656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描绘的是5岁的公主早晨穿衣的情景。他只用了一大一小两个平面镜就反映出了四个场景:正在绘画的画家自己、年仅5岁的小公主玛格丽特、一老一少两位宫女、两位陪伴公主的贵族少女和一只卧在地上的犬构成了第一层次,其中正在向宫女展露新装的小公主尤为可爱。它是大平面镜直接反射出来的。在大平面镜中映出了小平面镜,国王和王后正通过小平面镜端详自己的女儿,这是第二场景;第三场景由大臣、侍臣构成,第四场景就是大臣身后明亮的走廊。

《宫娥》

《玛格丽特公主肖像》:小公主玛格丽特已经八岁了。三年的时间,让玛格丽特原本无忧无虑的天真神态,转而散发出成熟尊贵的气息,脸上还多了一股忧郁气质。小公主披着一头金发,身着蓝色系礼服,头戴绿色的发结,画中的皮手套、纺织品、长裙褶边和饰带等,都有助于加强小公主的整体效果。小公主细致、吹弹可破的肌肤,也是委拉斯贵支精心刻画的杰作。就像委拉斯贵支所有的皇室肖像画一样,这幅画里的人物表情深具个性,局部描绘细腻、华丽,向我们展示了贵族雍容华贵、高尚优雅的姿态。

《玛格丽特公主肖像》

他晚年最主要的作品之一是《纺织女》(1657)。这幅画描绘了两个不同的阶层:一边是正在悠闲欣赏壁毯的宫中贵妇;一边是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繁忙而疲惫的女工。他在这幅画里满怀激情地有意为纺织女唱出了热情的赞歌。此画原名《巴拉斯与阿莱辛》,题材来自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巴拉斯因赛不过阿莱辛,因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蜘蛛的故事。神话人物安置在画面中描绘的挂毯上,戴头盔的是技艺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对面的少女便是阿莱辛,而画面的近景则是描绘了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但画家更重视现实世界,最美的是靠右边那个后背稍微斜向朝着观众的妇女,她也是全画的中心。画家以宽大的笔触,着力描绘这一女工的健康、朴素、丰满、美丽的背部。画面的色调异常丰富,每一笔里都是颜色、光线、空气的综合。可以说,“每一笔都是真理的典范”。此画作为西班牙画史上第一幅直接描绘劳动生活的油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纺织女》

画家于1660年从法国回来马德里不久,身染重病,于同年8月7日逝世。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联系微信:glailp-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