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三头金钱豹,体态壮硕,犬齿发达,林中无虎,豹子称王

发布者:红衣大砲 2023-3-1 14:17

历史上我国也是虎豹大国,有着数量非常丰富的虎豹,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过后,由于遭到大量捕杀,加上栖息地被破坏,导致我国的虎豹数量锐减,华南虎直接从野外消失了。

豹子的命运要比华南虎好一些,虽然也曾大量减少,但是在川西腹地,秦岭、太行山、东北山林等一些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仍有健康的种群存在。

后来随着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动物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我国大型猫科动物的栖息地,早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豹子的数量也渐渐上升。过去一项针对全国豹子种群的科研调查发现,全国的豹子种群均呈现了恢复的态势。

豹子数量有所上涨,比以前也更加常见了,日前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数据时,就发现了华北豹的活动影像。

从公布的画面来看,一共有三头豹子,一头体态壮硕、四肢发达,明显比其余两头豹子的个头更大,应该是一头母豹。而另外两头豹子体型要小很多,应该是两头年轻的小豹子。

小豹子跟在母豹后面,一路蹦蹦跳跳,场面十分有趣。它们沿着山坡一路向上,看样子是母豹带着小豹子外出历练,并教授它们如何搜寻猎物踪迹、捕获猎物等生存技能。

“三豹”同框,场景罕见

豹子的学名叫“花豹”,因身上的斑纹形似我国古代铜钱,所以在我国民间,也将它们称之为“金钱豹”。全世界的花豹一共分为9个亚种,其中有4种生存在我国境内,分别是:远东豹、华北豹、印度豹和印支豹。

华北豹属于金钱豹的一个亚种,也是唯一一种只在我国境内存在的豹子,主要分布于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华北省份里。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确认有华北豹生存的片区有8个。野生华北豹的数量大概在1500头左右,其中山西是比较多的省份。

尽管我国金钱豹的数量越来越多,看到它们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但像这样“三豹”同框的现象还是很罕见的。

在所有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是真正意义上营群居生活的,其余的猫科动物均是过着独居的生活。金钱豹作为一种大型的猫科动物,相对于小型猫科动物而言,会更加孤独。

成年之后的金钱豹通常独自活动,只有在发情期的时候,配对的雌雄两头豹子才会短暂地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母兽带娃了。

母兽教学,搜寻猎物

一头雄性金钱豹的领地往往会与2-5只雌性金钱豹的领地存在交集,它们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发情。发情期间雄豹和母豹会待在一起,直到母豹受孕之后,性格变得焦躁具有攻击性,此时雄豹就会识趣地离开。

母豹的孕期为90-106天,所以幼崽大概率是6-7月出生,这个季节林中猎物数量较为丰富,是育儿的最佳时期。

金钱豹一胎能产子1-4只,其中2只的情况是最为常见的。当然,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母豹产子的数量可能会略多一些,最高记录是6只。

刚出生的小豹子十分脆弱,眼睛都睁不开,直到10天后才能慢慢睁眼,所以出生不久的小豹子,高度依赖母豹。为了更好地照顾幼崽,育幼期间的母豹会提高自己的效率,包括行动变得更加迅速,在捕食策略上也会更激进,愿意尝试去捕获更大体型的猎物。

大概4个多月,小豹子就会完全断奶,之后母豹就会渐渐教授小豹子各种生存技能。半大不小的豹子常常会跟在母豹的身后,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多只豹子一起行动、一起狩猎的场景。

比如此次人们所拍到的场景,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母豹带着小豹子,沿着山坡一路搜寻猎物,教会它们各种生存技能。直到18-24个月,小豹子能完全独立生活,母豹也再次发情,小豹子就会离开母豹,过起独居的生活。

林中无虎,豹子称王

金钱豹是最成功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们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无论是东北的林海雪原,还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亦或是非洲的稀树草原,它们都能生存下去。

在山西出没的是华北豹,它们喜欢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里。山西是当下华北森林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拥有大量的狍子、野猪等基础猎物,能够供金钱豹捕食,所以山西也是我国野生华北豹数量最多的省份,数量可能达到了1000只。在过去的几年里,也多次发生了一些目击事件。

在我国民间,金钱豹素来有“二大王”之称。老虎毫无疑问是森林之王,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金钱豹的生态位仅次于老虎,因此被称为“二大王”。

然而华南虎在上个世纪被大量猎杀,导致野外消失了,所以我国的绝大多数森林里面,是没有老虎的,当然也包括了山西金钱豹的栖息地。

在林中无虎的现状下,金钱豹就顺理成章的上位了,它们接替了老虎的大部分生态位,成为了森林里新的百兽之王。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下的旗舰物种,金钱豹越来越常见,证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豹子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目击事件也会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在野外遇见豹子时,切莫过度打扰它们,避免人类的活动对它们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警惕豹子所带来的危险,防止伤人,或者捕食牲畜。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