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美四大中轴线(必看)

发布者:小老鹰爱小马 2023-5-6 14:25

转载于 物道


物道君语:


中轴线转动着、丈量着,耗尽了时间,留下了记忆。


一座城市的“中轴线”也可以申遗吗?


当然可以,“北京中轴线”就快申遗啦!梁思成曾说,它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其实,很多城市也是如此,一条“脊梁”穿过其中,整座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气势雄伟


但每座城,终究有各自的历史,每条中轴线,也像一支笔,无论延伸或移动,都写下了最独特的美和记忆。




梁思成说,北京中轴线“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如书法家说,“中”字的那一竖叫作“輥(gǔn )”,即轴,转动之涵义。北京城的壮美就在这一条线上,转动起来。


沿着中轴,散落着许多辉煌的建筑,最动人的三点,从南至北,便是天安门——故宫——景山。


无数次想象着,清晨来到天安门,从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真正开始最壮美的一日游。


因为沿着中轴线,缓步到午门,便进紫禁城,抬头一望,金色琉璃瓦盈盈闪耀眼前,一层一层的起伏峋峙,直到太和殿,明清帝王举办典礼的场所,令人看了便肃然起敬。


太和殿广场上小小的白色石块,被称为“仪仗墩”,它们欢迎着你我,欣赏故宫的华美:每三年举办一次殿试,钦点“天子门生”的保和殿,皇帝寝宫乾清宫、皇后住所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达到神武门,紫禁城的北门,便是故宫中轴线的尾声。没错,故宫中轴线正在北京中轴线上。


继续往北,景山便是整条中轴线最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来到这里,恰好西暮日落,鼓楼、钟楼的鼓声敲响,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北京的四月,在景山能听到“吱吱啾啾”的声音。原来是雨燕城楼上栖息,它们已在这里筑巢600多年,是正儿八经的北京中轴线“原住民”。


如今,这条轴上许多古建已是非遗遗产,这条中轴线也正在申遗。




西安的中轴不叫中轴,叫龙脉。与之吻合的,正是最传奇的地铁二号线,也是南北线,虽然并不十分笔直,却是穿越大唐长安最好的轴。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曾经隋文帝任命“青年建筑师”宇文恺,他算完太极八卦,最终在龙首原上规划建造新的都城。


如果你以为“龙首原站”是龙头,那就错了。它北边的一站,就是大明宫。从这,才算开启那场盛世繁华梦。


继续往南,去钟楼的小吃街,尝尝最地道的蜜枣甑糕、肉夹馍、手抓羊肉、biangbiang面……


吃饱以后,慢悠悠坐一趟603路或600路,在没有地铁的时候,这两趟公交开过的地方就是中轴线,它们一起连缀着整个西安城。


坐在二层雅座,狂飙的双层公交,哗啦啦刮着路边的树枝。穿过永宁门,来到长长的长安路。不知当年考中进士的孟郊,在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时,是否也飞驰过此处。


远处西边的大唐不夜城,霓虹闪烁,不知道今晚不倒翁小姐姐,又让多少人“一眼万年”;“盛唐密盒”的相声又考倒了几个观众……


沿着这条龙脉,好像随时都在开启盲盒,一不小心就穿越长安。也许能看见白居易诗里写的画面“百千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俯瞰时每个建筑都星罗棋布。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中轴线在哪吗?——开封!


这条中轴线在开封中山路,也被称为“千年中轴线”。站在这里仿佛错位时空, 脚下的3米、5米,分别是清代、明代开封城,6米是金汴京城,8米是宋汴梁城,10米是唐汴州城,12米是魏国大梁城……


所以这条线,它可以是北宋皇城中轴线——御街,同时还是明代周王紫禁城御道、清代开封的中轴线。每座城“中轴线”都重合着,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


不禁感慨,这里黄河泛滥而多次毁建,但城市中线始终没有改变。如此奇观,便是广为流传的那句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


沧海桑田,在这一条中轴线上,也散落着岁月的烟火。


有机会去鼓楼夜市、西司夜市,那场面跟《东京梦华录》里写的差不离:“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小摊一个连着一个,纵横有序,热闹却不杂乱。


吆喝声此起彼伏,但“羊肉炕馍”摊的老板可没空吆喝,望着还在增加的人群,赶忙在鏊子上刷上羊油,放上两张烙好的饼,夹上小粒羊肉,最后把这张“焦黄的小太阳”一转,又赶快做下一份。


买好以后,不自觉被人流推着走,路过“双麻烧饼”,来几个!再来碗炒凉粉,配上一碟麻辣花生,最后来一碗装在大铜壶里卖的杏仁茶,梦回大宋风华……


以至于有学者说,“从历史、地理和文化而言,开封中轴线申遗在中国所有古都中都更有优势!”


纵使开封已被淹没七次,黄河也悬于地上。在千年不变的中轴上,开封城,就一直静静在那里,不知尘封了多少繁华与衰败。




每当人们不假思索认为,中轴线只有唯一一条时,广州却有三条中轴线,且成一个“川”字。


东边一条北起燕岭公园,途径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广州塔、海珠湖,这是“广州新中轴”,象征“经济和活力。


西边一条北起越秀山,经过中山纪念碑、中心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海珠桥,这是“近代广州城中轴线”,主体成于民国时期,代表着广州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条位于中间,也是起自越秀山,北京路延伸到天字码头,最终汇入珠江。据说是古中国三大龙脉之一的南龙,“山龙之气”贯穿整座城。也难怪此轴从两千多年前,到今天都还在旺!


尽管东、西才是两条官方认定的中轴线,但老广们才不在乎呢!心心念念中间那条满是烟火气的北京路,穿梭骑楼间,买几碗最地道的糖水,一抬头就瞥见永汉电影院……


广州的中轴线先是西移,然后东移,形成一个川字。这就像一种巧合,说到城市的多元和包容,总会想到这个川流不息的广州。


据说在风水学上,立中轴是最佳的布局方式,它让城市的东西两侧平衡发展,富有对称美。于是,人们便把中轴线叫脊梁,或是文脉、龙脉。


但大多数人,很难看见中轴线的全貌。更多的,是看见这条线上,一点一滴的生活片段,拥有一时一刻的记忆,还有城市的线条美、对称美。


就像生活在成都的人,顺着中轴线,从南到北走“人民路”,像穿越了时空,很多地方跟小时候的成都一样。


据说在当时修建时,是向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看齐的,所以宽度有70米,也是唯一一条50年未扩建的大街。也许正因为没有大变样,才能留下许多原貌。


若中轴线不变,它就是城市的一个空间参照物。

若中轴线变了,它便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历史证明。


无论如何,中轴线总是在丈量着什么,耗尽了时间,留下了记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