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述孝陵残破建筑修补史,领悟古代建筑之美

发布者:华南佬头 2023-5-24 10:39

牌坊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般建在古建群的最前面,它可以起到刚进入古建群就马上构成艺术高潮,把整组建筑烘托得更加华丽和层次分明的作用。


清东陵的石牌坊采用木结构形式,完全用巨大的石件结构而成,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通高十二点四八米,面阔三十一点三五米,结构和谐,造型美观,庄重雄伟。规模如此巨大的石牌坊,目前在我国只有寥寥数座。牌坊的楼脊、吻兽、瓦垄、椽飞、斗棋全部用巨石雕成,额枋上雕刻旋子彩画图案,昔日彩画的颜色至今还能看到。

牌坊的每座楼均为最高形式的庑殿式,既表明牌坊的自身等级,也显示出皇家陵园的崇高地位。每根石柱的根部均用巨大的夹杆石夹护,以增强牌坊的稳定性。夹杆石的顶部雕刻着两对卧麒麟、四对卧狮。中间两柱的夹杆石(四面)上浮雕云龙戏珠,次间两柱的夹杆石上浮雕异兽(有的专家称摩羯龙)衔花,最外侧的两柱夹杆石上浮雕双狮戏球,龙腾狮跃,浪涌波翻,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勃发之意。


因为这座石牌坊位于陵园的正前方,所以它虽然属于孝陵的,也可视为整个清东陵的石牌坊。它稳重典雅,雄伟高大,来访者身临其下,顿生肃穆之感。


三百多年来,它历尽风雨的侵袭、烈日严寒的磨难、多次地震的撼动,仍然巍然屹立,毫无倾斜,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代匠师们的超人才智和创造能力。


清东陵的石牌坊是仿明十三陵的长陵石牌坊而建,尺寸略有增加。清西陵的石牌坊又是仿清东陵石牌坊而建,雕刻图案略有变化。


无论是明十三陵,还是清东陵、清西陵,都由许多陵寝组成,有首陵和非首陵之分,排列有序,神路相连,主次分明。这些陵寝有共用的围墙-风水墙,有共用的具服殿,有共用的大门-大红门。


大红门是皇家陵园的正门,单檐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表明了它的尊贵和重要。三个拱券式的门洞各有分工。


中门供帝后的梓宫(棺椁)和神牌通行,故称之为神门,东(左)门是皇帝通行的门户,故称之为君门。西(右)门是王公大臣出入的门户,故称之为臣门。大红门两侧还各有一个随墙便门,是差役、兵丁等人出入的门户。从大红门两侧伸出的风水墙就像两条长长的臂膀,把陵园的“前圈”抱拢起来。

大红门前左右各有一座值班房,有官兵昼夜看守。值班房南各有一座下马牌,用满、蒙、汉三种字体镌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据清宫档案记载,大红门的正脊两端的龙吻分别挂有两条钢镀金的吻链。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二十一日深夜,在大雨中,巨雷将西端的龙吻击碎,吻链震为两段。大红门有吻链并曾被巨雷震断,这一史实很少有人知道。


大红门可谓陵园锁钥。如此重要的皇陵大门,在清王朝覆亡后新中国成立前,竟遭到了灭顶之灾。不仅六扇木门不翼而飞,屋顶也被全部拆毁无存,两侧的随墙便门也成了豁口。大门前后野草丛生,瓦砾遍地,一派凄凉。


1977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领导预见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文化建设的兴起,必然要有一个旅游高潮的到来。清东陵是清王朝规模最大的皇陵,清朝著名的皇帝、后妃差不多都葬在这里,清东陵必然是旅游参观的重要景点,孝陵神路将是进入陵园的最佳路线。


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正门,必经之处,是清东陵的“脸面”,所以必须复建。可是,有关大红门的资料没有,连原来是什么形式的屋顶都不知道,附近村民说什么形式的都有。去清西陵考察,得知那里的大红门是单檐庑殿顶的。但东陵的大红门一定与西陵的一样吗?领导踌躇难决。正在这时,从民间找到了一套清亡后不久的清东陵的老照片,其中石牌坊那张虽然照的是石牌坊,但从中门向北看,发现了大红门,恰恰也是单檐庑殿顶的。据说,清西陵的大红门是仿清东陵的大红门建的。正是这张老照片,一下子解决了大红门的屋顶规制问题。


在解决了大红门屋顶样式问题后,为了解决施工尺寸和具体做法问题,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领导又派古建队的主要瓦木匠、照相师,再一次去清西陵详细考察大红门。因为东陵保管所当时没有汽车,这些人就挤坐在消防车上,两名司机轮流开车,歇人不歇车,中途不休息,带着干粮和水在车上吃,一口气赶到清西陵大红门,下车就量尺寸,拍照片,这一切做完后,连夜赶回了清东陵。


没有木料怎么办?于是决定用水泥预制椽飞,屋顶中心完全用碎砖头砌筑。这样,整个大红门一根木料也未用。虽然这种做法违背古建维修原则,但在当时木料奇缺的特殊情况下不失为一条没有办法的办法。

至今大红门已修复三十多年了,一点儿下沉变形的迹象也没有。复建大红门工程于1979年5月8日正式开工。

具服殿也叫更衣殿,位于大红门北约三十米远的神路东侧。具服殿坐东朝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有前廊。殿前有月台,月台左右(南北)各有一座三级垂带踏跺。月台前有一高台甬路,直通西面的中门。

具服殿南间后面三米远处有一个净房,单檐硬山顶,面阔只有一间,有隔扇门四扇。具服殿南间后檐墙有一小门,通向净房。红色的围墙将具服殿及净房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院,西墙有三个门,中门为歇山顶式的门楼,两旁为随墙门。具服殿是前来谒陵的帝后妃们休息、更衣、方便之所,以及临时供奉帝后陵寝各种石碑镌刻前,来自京城的御笔碑文的场所。


清朝灭亡以后,随着东陵逐渐失去管理,具服殿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殿只剩下两个半截山墙,净房仅存基址,三个门成了三个豁口,围墙也残破不堪。


1991年,为了恢复陵寝原貌,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决定复建具服殿。得知清西陵的具服殿保存得十分完整,于是清东陵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瓦木工匠,专程去清西陵考察了具服殿。通过实地考察,清西陵的具服殿与东陵的一样。清东陵的具服殿复建工程于1992年动工,当年建成。


清东陵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最关键时刻,2000年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秘书长让·路易·鲁迅先生来清东陵进行现场评估考察,在具服殿内观看了清东陵沙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