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凝结代代相传的智慧,惊艳了岁月

发布者:笑对凡尘 2023-6-10 22:56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足够久远的文化积淀,足够宽广的地域分隔

华夏儿女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探索、创造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现在公认的主要有六大派系

京派建筑、晋派建筑、苏派建筑

徽派建筑、闽派建筑、川派建筑

不同的派系建筑映射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生活习惯以及历史文化

是记录岁月变迁的艺术载体

是凝结了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

今天,带领大家走进它们、认识它们


京派建筑


京派建筑是中国北方建筑的典型,以北京四合院为主要代表,历时已经700多年。

四合院,以正房、倒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基本都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四合院中,常用大面积的红绿色油饰、彩绘进行装饰,反差强烈的色彩搭配适合北方漫长冬季花木凋零,环境色彩单调的气候环境,鲜艳的色彩赋予住宅生机和活力。

故宫是四合院的问鼎之作,全方位的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所以,京派建筑也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集大成者,它代表和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是建筑派系中最独特、历史最悠久的存在。


晋派建筑


晋派建筑是一个泛称,包含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部分地区的建筑风格,但主要包含了山西城市建筑和陕北、晋北的窑洞建筑。

山西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就是现留存的各种大院,影视剧《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被誉为“北方居民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整个宅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苏派建筑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历史悠久,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韵味。

苏派建筑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山水相依,曲径通幽,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体现了江南人民的细腻心思及浪漫情怀。

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再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栉比鳞次、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苏派园林在布置上以建筑为主体,以山水、花草苗木为陪衬进行造景,在悠闲的空间丰富层次,把大自然的光、声、色、气候组织到园林中来,春夏秋冬皆是景,一年四季全是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诗情画意,现在人常讲的诗和远方不过如此。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以民居、祠堂和牌坊为典型代表。

徽州古民居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田径,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的反映了徽商“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心态。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青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


闽派建筑


闽派建筑是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为典型代表,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派的房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一间挨着一间,一圈转着一圈,每一个土楼里居住着几百户同姓的人家,有点现在小区的意思了。圆形的设计不仅气势壮观,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圆满、团圆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

马鞍墙流行于福州地区,因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它一般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勾画出千姿百态、优美动人的天际线,形成福州古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成为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


川派建筑


川派建筑,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以融合多民族智慧的吊脚楼为代表,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看似随意却十分考究,成为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

川西地区,由于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夏季蛇虫出没较多,所以房子基本都是吊在山峦丛峰、山水交接之处,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和木头。支撑整个吊脚楼的就是石头和木桩子,整体框架是木头,房屋四周用到的是木板或者是灰泥土,屋顶再铺上瓦或茅草。

傣族的竹楼也是川派建筑的一种,是属于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平地立柱起楼,楼上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用作生活居住的,下面一层是用来储存食物或者是劳作工具等。由于山洪容易突发,最下层可以将储物收起来,形成涵洞,让洪水通过,有效避免竹楼被损坏。屋顶建筑分为不等坡两段,可以建设暴雨对房屋产生的负荷,设计十分巧妙,也体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

中国地域宽广,气候环境差异巨大,民族众多,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不同区域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但不难看出,不管形式怎么变,基本都离不开院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几千年积累的经验,是世代相传的居住智慧,穿越时空,现在依然让我们赞叹和惊艳。我们的民居建筑仍将继续发展,但相信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追求仍然会代代相传。


作者:孟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