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建筑》:央美文化遗产系主任带您遍览中国建筑历史风貌

发布者:白色荆棘谷 2023-1-4 00:06

又到了赏叶的最佳时节,路边随手一拍皆成风景,而故宫秋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斑斓秋叶与金瓦红墙交相辉映,斗拱、脊饰这些中国建筑经典元素使得秋色极具古典韵味。


图源@故宫博物院


传统中国建筑的诗与美历经千年,仍为我们所欣赏和感叹。建筑是人们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如果了解建筑知识,我们便能更好地读懂这一凝固的艺术。


图源@故宫博物院


就故宫摄影作品中出镜率极高的脊饰来说,其实早在两汉时期,正脊两端就出现了类似花瓣萼片的饰物,南北朝时期则转为类似鱼尾的造型,称为鸱尾,而后又历经盛唐、辽宋、金元时期的演化变迁,直至明清才形成复杂的脊兽装饰体系。


明清高等级建筑戗脊的末端,依等级会安置不同数量的脊兽,一般以骑鸡仙人居首,龙形戗兽收尾,中间脊兽自三尊起,取单数,最多为九尊。


太和殿脊饰


清代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和斗牛。太和殿作为至尊所在,其脊兽较之常规多出一尊人像,名为行什,是清代建筑的孤例。脊兽是从固定瓦件的钉帽演化而来,后期则含有了避灾、迎祥的寓意。


怎么样,知道这些小知识,再看脊兽是不是更加清晰可爱了?其实,中国建筑还有很多有趣的构成和要素,同时广大的疆域又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


今天要推荐的《图说中国建筑》就将带您遍览中国建筑历史与风貌,翻开书,直观领略独特的中式韵味吧~


陈捷 张昕 著

2022年8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图解经典中国建筑

浓缩讲解硬核知识


本书用图示和要点解读这一清晰易读的形式,将繁杂的建筑知识从整体到局部浓缩成造型与布局、斗拱、榫卯、彩画、脊饰等共10大要素,并且每节开头都有总体说明。



比如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最独特的斗拱这一部分,先描述它的造型、作用和其它附加功能如装饰和象征,再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斗拱的发展历程,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


内文页-斗拱一节


本书当然并非干巴巴的讲述,近400张结构图、复原图、建筑实景和细部放大图,再硬核的建筑知识也能快速吸收。


#斗拱的计量与类型


佛光寺前檐。


斗拱的计量单位以组而论,宋代称为一朵,清代称为一攒。依位置不同,可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以及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早期建筑仅有转角斗拱与柱头斗拱,普遍雄大健硕,有力地承担了深远的檐部,如图佛光寺前檐悬挑伸出达四米之多。柱间斗拱出现于中唐之后,图中可见造型纤细、尚处在发展中的柱间斗拱。


#斗拱的构成与规格


一朵宋代五铺作斗拱模型。


斗拱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通过榫卯结构相互连接,用以承托上方的槫、枋等构件。斗拱至唐宋时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构成模式,并一直延续至明清。其规格以拱与昂的出跳数量来定义,通常为一至五跳,宋代分别称为四铺作至八铺作,清代则取奇数,称为三踩至十一踩。


#唐代斗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


唐代斗拱日趋成熟,柱头与转角铺作已很完善,但补间铺作还较为简单,只起到辅助作用。图为代表中晚唐技术特征的佛光寺东大殿斗拱,可见柱头铺作气势雄浑、体量巨大,自柱头栌斗内出四跳,两根斜昂跃然而出,有力地承托起檐部,斗拱较法隆寺更加紧密合理。反观补间铺作,仅出两跳,十分纤细,两侧还有装饰性云拱出现。


#明清斗拱



明清时期,伴随结构技术的发展,梁柱结合日趋紧密,斗拱的结构作用被明显削弱,体量随之大大缩小,昂已全部变为假昂。此时斗拱逐渐从最重要的檐部支撑结构,转化为近乎檐部装饰的构件。与之相应,檐下斗拱数量明显增加,排列密集,远远望去,宛如一条凸凹变化的立体装饰带,与佛光寺檐下形象分明、健硕雄壮的早期斗拱造型迥然不同。


除了建筑要素,书中还精选了39处代表性建筑一一细说,读者吸收知识的同时还获得能欣赏凝固艺术的美学享受。



尽览44种时代风格

梳理中国建筑演化过程


从公元前2300年的石峁遗址石刻,到上世纪中期的美琪大戏院,从北方的沈阳故宫到江南的私家园林,从唐风琉璃瓦屋面到新艺术风格马迭尔宾馆……跨越大江南北、4000多年的建筑风格一书看遍。


# 早期城市与宫室 之

石峁遗址石刻


城市作为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一般具有统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双重身份。原始时期的城市带有明显的氏族聚落特征,各类建筑多散置城内。



墙基中出土的神秘早期石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猜测。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境内,大约兴建于公元前 2300 年前后,废弃于公元前 1800 年前后。遗址中包含内、外城和“皇城台”,总面积为 425万平方米,为中国已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面积最大的城址。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城墙、房址、墓葬遗迹,还发现近两百块壁画残块。


# 唐风劲起:造型与装饰 之

中唐琉璃瓦屋面与彩绘



琉璃瓦屋面大约出现于中唐时期,多为绿色,兼有黄、蓝、白等色。集诸色于一身的三彩瓦亦有出土,由此可知当时屋顶装饰之华丽。木结构表面的装饰以彩画为主,多用朱白二色,参考壁画资料,亦可见当时尚有于梁柱之上包裹织物或绘制类似图案的做法。莫高窟158窟中唐时期的壁画就表现了此类做法。


# 能不忆江南——私家园林 之

拙政园


元明时期的私家园林继承了宋代以来士大夫园林的精神气质,将园林作为人格与理想的寄托。私园的营建以江南地区最为兴盛,北京次之。此时的园林已不再为中上层官僚所专享,一般的士庶也开始普遍营造使用。



三十六鸳鸯馆与留听阁,水面小巧,建筑精致,三十六鸳鸯馆之上还采用了具有域外风情的彩色玻璃装饰。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中少见的大型园林。创建于明代,原为多个私园,后逐步合并为一个整体。园林利用较为广阔的地域,人工堆积山丘,形成了山水兼备的自然风光。园内建筑疏密得当,除环绕水域造景外,还有围合小院,可谓自成天地。


# 多元化风格的引入 之

马迭尔宾馆


近代中国的建筑风格错综复杂,域外各类流行风尚不断被引入,自 20 世纪初开始,几乎与国际同步,新艺术、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纷至沓来,首先是哈尔滨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始建于 1906 年的马迭尔宾馆是其中的代表。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自 19 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早期的建筑大都由位于沙俄圣彼得堡的设计部门直接完成,建筑风格普遍采用了当时最前卫新颖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造型以流畅的曲线代替了刻板僵硬的古典元素,整体较为简洁,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也吻合较好。


通过这44种时代风格,读者可清晰梳理中国建筑演化过程,掌握每个风格的成因、特点和代表建筑,还能随建筑跨越时间和空间,体会千年人文变迁,领略广阔地域特色。


结合古文诗画解读细部


本书联系大量古代诗文画作解析中国建筑,读者不仅能深度理解中国建筑的诗与美,还能获取相关的艺术文化知识。


比如,在说到传统木结构屋顶远远伸出的屋檐、高耸的流线型屋面、飞鸟展翅般的翼角、绚丽多彩的琉璃装饰这些独特魅力时,作者引用《诗经·小雅》“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加以形容。


在脊饰一节,说到宋代时提到《瑞鹤图》中可见安置有小兽及迦陵频伽。




介绍都城时也引《瑞鹤图》为例。北宋宫室建筑模仿自隋唐洛阳,仍秉持了前朝后寝的格局。以宣德门为宫城正门,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描绘的就是宣德门上仙鹤盘旋的祥瑞景象。正门内以大庆殿为外朝正殿,内廷以垂拱殿为核心,用于日常朝会。以福宁、坤宁两殿作为帝后的寝殿。宫城最北侧是内苑。宫室多采用工字殿样式,随后也直接影响了金元时期同类殿宇的规制。


说明两宋园林和市井建筑之时,作者也结合画作介绍。



图中所绘建筑也是异彩纷呈,池中央的圆形十字歇山亭阁建筑正对高大的重檐楼阁,样式新颖,气势恢宏。


东京城外的金明池是北宋时期重要的观景游艺场所。金明池原为训练水军之处,承平日久,变成了举办龙舟赛事的场所。传为张择端所作的《金明池争标图》就生动地描绘了在池内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盛况。


两宋士大夫园林多为私园,主要供主人游憩休养,北方园内多花木而少山石,南方园林则盛行叠山理水的做法,尤以江南地区最为发达。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夏景》就描绘了一座江南地区的临水园林。



园中以一座凉庭为核心,庭前点缀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主人闲坐庭中纳凉观景。


建筑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精美图集



16开方脊精装,可180°平摊细读。



封面采用135克棉柔、过光油,细腻有质感。



内文选用128克优彩特种纸,温润不刺目。全彩4色印刷,还原建筑每一处精彩细节。



建筑领域专家学者联袂呈现

与《图说世界建筑》相映成趣


本书与《图说世界建筑》同属“空间的诗”系列,二者相映成趣,读者既能遍览世界各处建筑风情,又能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独特风貌。


陈捷 张昕 著

2022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本书以图示和要点解读的形式,从9大建筑要素39种代表风格41处经典建筑作品三方面入手,精炼而生动地梳理、解析了世界建筑的相关知识。清晰对应的图解、建筑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解析,可以让读者对建筑的基本常识、专业概念,以及有代表性的世界建筑在结构制式、发展演变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清晰、有效的认知。本书为建筑专业的专家执笔,带领读者更好地“读懂”世界历史中这些风格多样、各具韵味的建筑“语言”和“诗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两本书都由建筑领域的专家陈捷和张昕联袂执笔,内容专业,语言简练,能带领读者更好地读懂这些传承底蕴、别有韵味的建筑“语言”和“诗句”。



陈捷 张昕 著

2022年8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