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口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管窥汉代楼阁建筑风格特点

发布者:广厦寒士 2023-1-6 08:54

明器研究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通过观察研究明器能够分析出古代社会的一些历史资料、文化风俗。其中出土的建筑明器为古代楼阁建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汉代建筑明器种类丰富、类型齐全,各类明器都彰显出特定的风格特点与艺术特征,这无疑为汉代建筑风格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从周口地区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来看,其楼阁建筑主要包括:仓楼、楼宅、望楼、台榭、乐楼等等。不同的楼阁建筑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与功能作用。汉代明器的出土为后人的汉代楼阁建筑风格研究创造了条件,这些明器渗透出明显的汉代建筑的特征,从而体现出汉代社会的文化特征与思想理念。

1977年8月,在项城县秣陵镇邮电所院内,发现一座东汉砖券多室墓。文物部门及时进行发掘清理,出土29件文物,其中有2件珍贵的东汉红釉陶戏楼。后人藏项城市博物馆,现已上调省博物院。

东汉三层红釉陶戏楼(项城出土)

第一件楼通高58厘米,共分3层:下层高24厘米,底座为正方形,四角栏杆上各置一怪人首承托交叉四角的梁。座中央有伎乐俑呈“品”字状,前俑右腿前弓,左腿跪地,右手心一弹丸作欲上抛状,左手掌平伸向上,似一弹丸已经抛出,双目仰视空中之弹丸;两后俑跽坐,皆手持排箫,鼓腮伴奏。四垂脊卧四朱雀。中层高20厘米,室内跽坐一乐俑,双手捧埙正鼓腮吹奏,四垂脊亦有四朱雀。上层高14厘米,四阿式顶,四垂脊皆卧朱雀,正脊卧风鸟。各层雀鸟头向风鸟,似有《列仙传》“箫史敖并吹箫作风声,凤凰来止其屋”之意。

另一件戏楼,通高78厘米。共3层,下层高30厘米,正方形座于圆盘底座上,盘底刻行书“丁万方”三字,室内有登楼之梯。中层高28厘米,疑为戏台,四栏杆,台上靠后有化妆室,室前置二歌俑。石俑跽坐,仰面张口,右手捂耳,左手搭膝,作讴歌状;左俑跽坐,一腿前弓,一腿后跪,左手平托于胸前,右手上举,作摇鼓姿势,惜乐器无存。上层高20厘米,系望亭,四阿式顶。

这几件陶戏楼结构新颖别致,无疑是汉代戏剧舞台艺术的再现。楼的中层均设敞门无前壁,有的分作内、外两间,颇具近代舞台的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式、戏剧史及建筑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东汉三层绿釉陶戏楼

东汉绿釉人形柱陶楼:高144厘米,面阔43厘米,进深47厘米。1954年河南省淮阳九女冢村汉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陶楼是汉代墓葬中较为常见的建筑明器,专为死者随葬制建筑明器,专为死者随葬制作。淮阳绿釉陶楼为红陶质地,陶土外表涂白粉,上施有薄薄的一层铅绿釉,出土后绿釉多已脱落。陶楼为三层仿木楼阁建筑,平面接近方形,每层皆可分拆组装。陶楼总体造型修长挺拔,三层高度基本相同,但每层宽度与进深略有递减,使建筑线条呈现收放变化之感。

第一层建筑前面为廊,廊后有一室,室门紧闭上有门栓,门扉上对称装饰有铺首衔环。门前置有人字形楼梯通向室门。楼梯上及前方共立有4个人俑。廊前两角各立一方柱,柱顶上置宽大的腰檐。檐下斗拱相承,檐上覆筒瓦,筒瓦端首饰莲花纹圆形瓦当,腰檐四条斜脊上均对称装饰一瑞鸟。

第二三两层为敞开的亭式建筑,平座置于下层腰檐中部的方形基座上,四周围以低矮的栏杆,栏杆外部附有高浮雕跽坐人形。基座由四根方形角柱与四根方形中柱构成,每根中柱上都承托有斗式构件,柱间有封护的墙体。建筑中部陈设一床,以供休憩或纳凉。建筑四隅各有两两并立的裸体人形柱,柱顶上亦置腰檐。上置四阿顶,作筒瓦垄,檐下饰圆形瓦当,顶部正脊中央停驻一只口衔绶带的凤鸟,四斜脊上个装饰有一瑞鸟。第三层正脊两端反翘,中部塑一朱雀。陶水榭整体修长挺拔,制作精巧,设计独特。

东汉绿釉人形柱陶楼(淮阳出土)

一、汉朝明器渗透出的汉代建筑风格特征

(一)楼阁建筑的立面风格

通过观察汉代出土的明器能够看出,当时的楼阁具有丰富多样的空间体形特点,且外形、外观处理方面也手法多样、十分巧妙。楼阁形状各异,既有上大下小的楼宅,也有上小下大的仓楼,以及上下尺寸相当的水谢。楼阁空间形状大体采用聚中法、错落分布法、叠加法、渐变法等加以塑造和表现。

(二)阁楼斗拱与柱的风格特征

从众多出土的汉代明器可以看到,汉朝时期的人们喜欢在建筑的关键部位设置斗拱,斗拱发挥着结构链接与承重的功能,又凸显出浓厚的艺术风格特点。河南地区出土的陶房,房子上方就筑有一斗二升的斗拱,彰显出明显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汉朝人们对于神灵的高度散仰与崇奉,已经将这种精种信仰融人到建筑斗拱中,因为一些阁楼建筑居中位置通常用柱子来托斗拱,整个的汉室统治者就将自身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于此。

(三)楼阁屋脊的艺术特点

屋脊处于楼阁建筑的最顶端,占据整个建筑的最高处,自然成为倍受古代人和现代人关注的对象。从汉代出土的明器能看出,汉代人已经开始将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装饰性的图案模型设计在屋脊上,例如:凤鸟模型,为楼阁建筑增了几分神圣与高远,体现出汉代人的文化信仰与精神追求。这其中就蕴含着深刻的吉祥的祝愿,表达了当地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四)楼阁的门窗风格

纵观出土的汉代明器就会发现,大多数楼阁建筑的门窗都被雕饰、处理过,体现在很多门窗上镂刻了风格唯美的花纹,并添加了风鸟装饰,一些门窗的斗拱做了精细的雕刻加工处理,其中的装饰形态不仅有人形还包括一些动物的体态。主要的雕刻装饰动物包括:龙凤、麒麟等,体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龙凤的崇拜,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埋想和希望。

(五)楼阁的色彩风格

从汉代明器的整体来看,其色彩较为丰富多样,这也是汉代建筑的一大风格特色,总的来看,汉代明器颜色多以红黄色、黑白色以及蓝色为主,这可以说也是由于受到了五行色彩论的指导,同时也彰显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二、从汉代明器看楼阁建筑的技术特点

(一)楼阁建筑的楼层构造特征

纵观整个汉朝的楼阎建筑构造就会发现,大体包括两大结构:重楼结构与井干结构。前种楼阁的体形、样态复杂多变,上下楼层的收分较为显著,各个楼层都自成单元,通过错位法来设柱,柱子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会直接决定整个楼阁结构质量,从而影响看整个楼阁的结构安全。井干式楼阁实际出土的较少,多出自一些史料说明,这结构形态的楼阁多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浩瀚的规模。

(二)楼阁建筑的斗拱风格

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因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层次划分分明的封建思想理念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其中建筑斗拱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可以说斗拱形象地呈现出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斗拱是外檐下方的悬挑构件,体现出负荷逐级传递、逐层上升的效果,通过屋面、楼面将负荷传到柱头。单纯站在结构设计的方面,斗拱发挥了结构装饰的作用,能够确保建筑顶部与建筑自身的和谐共生。

(三)楼阁建筑楼梯的布局

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尊崇礼制的社会,而且拥有严格的礼制规范,古代这些严格的礼制规范在汉代明器建筑上得到了集中展示,特别在建筑楼梯的布局与设计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汉代建筑明器内部楼梯多有内外之分,其中外部楼梯通常设置在楼阁的前方、两端以及后方,外形则呈现为正八形或一字形。内部楼梯则通常设在建筑楼阁里面,多为坡形以及折曲形。

(四)明器建筑的梁架构造特征

从出土的汉代明器来看,其多数楼阁建筑都来用抬梁、穿斗等形态的梁架构造。其中抬梁式构造特征体现为:具有较大的跨度,然而斜向支撑力则欠缺,从整体上来看,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可能会深受影响。

三、结语

汉代建筑明器为汉代楼阁建筑风格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了素材和资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汉代建筑楼阁已经体现出了显著的象征性文化艺术风格。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