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亭子

发布者:白色荆棘谷 2023-1-29 13:28

亭子,是我国古典国林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点景建筑。仅在颐和国内,就有各式亭子四十多个。它们有平格、重椎之分,还有四方、六角、八角、圆形等各种形状。这些亭子有的建在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在水上,有的立于山囊,有的夹在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缓得更加娇艳、动人。

冬天的颐和园

颐和园中最大的亭子就是位于昆明湖东提旁的廓如亭。正象这个名宇一样,它宽阔、雄伟,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它的面积一百三十多平方米,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这个八角重檐的亭子也称八方亭,它主要由里外三县二十四根巨游厕柱支撑,四柱用长一点五米,录外层的八个圆柱中还夹着十六根方柱,这就更显得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廓如亭通过十七孔桥和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既有最大的亭子,当然也就少不了有景小的。在佛香阁旁的小小亭子,四角单檐,四面有窗,高和宽都只有一米多。这个亭子当然不能进人,也许是装经文法书的地方、它小巧玲珑,着实逗人喜爱。

就在这小小亭子西边,有一个最珍贵的亭子,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确是世上罕见。这就是著名的铜亭。铜亭表面呈青褐色,坐落在汉白玉雕的台基上。它的顶是四角重檐,每角挂一个小铜钟,四面是菱花扇门,所以铜亭也称宝云阁。铜亭高不过七米多,却重达二百零七吨,就是亭中的铜供桌,几个大力士也休想抬起。古代的工匠以他们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使铜亭的柱、梁、门、窗以及花纹都和木制的一般,这真是巧夺天工的创造。

就在铜亭东边,佛香阁旁还有个不大的亭子,这就是敷华亭。它恐怕是全园中最奇特的亭子。要说外型其实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它奇就奇在亭内。这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还有一个四角单檐的小木亭位于其中,正面的木板上还画了个大钟。亭中有亭,还不够奇特吗?

从敷华亭东行,在那林荫中隐匿着园中最别致的亭子——荟亭。这亭子实为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的亭子,也称双亭。从山上俯视,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亭连着亭,就象两个并肩携手的仙女就要飘飘离去,确实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此外还有万寿山东面画中游的一对亭子,依山而造,它的支柱随山势的起伏而长短不一,是构造最巧妙的亭子。谐趣园中的饮绿亭,坐落在水上,远远望去,整个亭子和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体,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幽雅,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最富有诗意的亭子。

然而,要是让我在颐和园内选最佳的亭子的话,我就要毫不犹豫地选知春亭。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便来到一座小岛,知春亭就坐落在岛的中心。它面向东南,四角重檐,绿瓦红柱,檐间有慈禧题“知春亭”三个金字。亭间由十六根方柱支撑,四角有山石点缀。这些并不足以表现知春亭的美妙之处。它的动人所在是环境。它四面环水,周围是绿树红花。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驱走冰雪严寒,知春亭便象报春的使者,迎着春风欣然屹立,以它那动人的姿态向人们报告着春风的消息。人们走上知春亭向远望去,那无限的风光更是令人陶醉。北边是绿树成荫的万寿山,大小殿堂掩映其中,山下曲折的长廊贯穿南北,湖畔的汉白玉栏杆象条雪白的玉带把湖山分开,西面是绿柳飞舞的西堤,南边是十七孔桥,象天上彩虹把南湖岛和东堤连接起来。正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仙境般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的亭子真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它们和那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每当人们玩得疲倦,信步走上一亭,稍事休息时,就会发现这亭子的妙用:它不仅美化了环境,给游人提供了休息场所,而且从亭子向外望去,一片片景色象画帘般展现在人们眼前。正象明代画家文征明写的: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