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的主力,古代朝鲜板屋船,真是东亚侧舷火力布置先驱吗?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2023-2-19 08:2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3049,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前面咱们冷研介绍了古代日本水军最为著名的三种战船,安宅、关船和小早,顺便介绍了铁甲船。而作为这三种战船最主要的对手,朝鲜水师的战船情况,也许大家不甚明了。其实虽然一提起古朝鲜的战船,首先想到的是龟船,但实际上在整个壬辰战争中,龟船是作为一个奇兵使用的,朝鲜水师的主力乃是板屋船和更小的挟船等。其实从技术上说,龟船就是艨艟化的板屋船,韩国人喜欢拿它去对比“弗吉尼亚”号铁甲舰,就有点把连弩看作冲锋枪的意思了,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的。韩国拍摄的李舜臣系列电影,《鸣梁海战》和《闲山:龙的出现》虽然在情节上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在道具上还是比较良心的,比较直观的让我们看到板屋船的外观和部分结构,那么板屋船整体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和日本以及明代中国战船相比,其技术水准如何?

▲朝鲜的“帆船”,可见总体结构比较简单

▲戈船,性能要比“帆船”好很多了,但是无力搭载火器

其实朝鲜水师在壬辰战争之前的主力战船并不是板屋船,而是戈船。在戈船之前是一种被称为“帆船”的船只。“帆船”确实是一种帆船,但是结构比较简单,平底,无龙骨,有水密隔舱,但是没有甲板舱室。

高丽王朝后期开始出现更为先进的戈船。戈船也是一种平底帆船,外观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沙船,但内部结构继承了帆船,与沙船不同,这种船只有低矮的船舱,双桅,航速和机动性很好,主要用于驱赶海盗。

但是到了1555年乙卯倭变之后,朝鲜水师发现老式的戈船的结构难以适应火器条件下的战斗,因此对戈船的改良随之而来,而改良的结果就是板屋船。其实“板屋”的意思就是木板制成的楼阁,板屋船就是安装有楼阁的船只。

▲板屋船结构图,底层为船体,中层为箱式上层建筑,上层为战斗甲板,再上是望楼

▲从结构角度来说,板屋船和日本的安宅船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朝鲜船只更结实一些

其实从设计思路上看,板屋船和日本的船只,例如安宅船和关船结构上没有什么本质不同,都是一个带有水密隔舱的船体,上面安装一个箱式上层建筑,最上一层设置阁楼,不过朝鲜人称为板屋,日本人叫做天守罢了。

相比之下明朝的船只,无论是沙船,福船还是广船,其结构强度和船体内空间利用率,要明显大于朝鲜以及日本的船只,但是同等体积下,由于朝鲜和日本的船只有较大的箱式建筑,其活动空间反而要更大。这也就出现了电影里呈现出来的板屋船拥有大量侧舷火力的情况。

▲板屋船船底采用平接,船舷采用搭接,不过有连接件保证强度

板屋船有大中小之分,大型板屋船总长约26.13米-27.03米,中型20.53米-24.12米;小型17.73米-23米。板屋船排水量预计在80-250吨之间。该船船体并没有龙骨,直接使用厚木板平接。

侧弦船板则采用搭接工艺,有趣的是为了保证纵向结构强度,搭接的船体两侧的每一片船板都用木材连接,有点像是中国船只通过水密隔舱壁作为肋骨使用,但是板屋船的水密隔舱壁不承力,而由专门的部件负责,朝鲜造船一般采用松柏,甚至有些采用橡木,造出的船只明显比日本的结实。板屋船的船体最下层也是土石压舱物,中间的空间用于存储货物和水等,理论上可以住人。

▲箱式上层建筑主要是人员活动区域,那些圆形窗口不是射击孔,而是透气和观察用的

船体上方是箱型的上层建筑,实际上这一层是人员活动的主要区域。靠近船尾设置有官舱,官舱前部两侧为橹手站位,内侧为休息区。板屋船作为战船,两线布置有橹保证快速航行,有意思的是,笔者看了很多资料,似乎无论大小,板屋船都布置9对橹,这很可能是因为板屋船船首也是平的,这增加了航行时的兴波阻力,现代模型测试表明,板屋船的航速不会因为设置了更多橹而有明显改善,日本船只的船首结构就比较有利于高速航行。

所以说板屋船要是像电影《闲山:龙的出现》演的那样高速航行,恐怕得安装蒸汽轮机,使用橹无论如何也是实现不了的,当然电影里面日本船只的航速也是远超实际。

▲有现代韩国学者认为,板屋船使用的是长桨而不是橹

另外也有韩国现代历史学者考证认为,也许当时板屋船不一定布置的是橹,很有可能使用长桨。不过如果采用立姿,橹省力,坐姿则长桨更好,考虑到船体大小和现存的资料所述,采用橹的可能性更大。从结构上看,箱式上层建筑非常脆弱,但是考虑到日本水军是以铁炮、大筒之类为主要武器,防御能力尚可。

▲板屋船的“板屋”就指的是这个望楼

▲这一层是战斗甲板,武器和战兵都在这一层

箱式上层建筑上面是战斗甲板,在船体中部偏后设置有望楼,一般由两层,下层为主将官舱,上层为亭式指挥台。船体设双桅可挂方形帆,桅杆可以放倒。围绕战斗甲板设置舷墙,上开射击孔,由于甲板面积比较大,板屋船可以布置二三十门铳筒,所以韩国很多人认为古朝鲜是侧舷火力布置的先驱,不落后于西方,强于大明和日本。

可话又说回来,朝鲜的铳筒怎么能和明朝的佛朗机、大发熕相比呢,更不要说对比西方;如果不看火器威力,日本人在船上列队使用铁炮是不是也算侧舷火力的先驱呢?明朝时候中国战船侧舷火力不多主要是没必要,海上轰击日本的船只佛朗机足矣,后来为了应对荷兰船只,郑氏水师不也造出了双层火炮,甲板最多安装36门火炮的大鸟船?

▲朝鲜铳筒,船上使用的带有四轮炮车

▲现代复制的郑成功战船,这个可比板屋船厉害得多,连中国船只都抵御不了西式战船,更不要说板屋船了

板屋船到底有多少人似乎不是定数,李朝实录里面《明宗实录》、《肃宗实录》等记载的人数差距很大,仅壬辰战争时期的记录,情况就比较多。一般来说,有1名船长,2名信号兵,2名管库员,2名舵手,6名负责帆缆,2名传令兵,18-22名弓箭手,10-14名士兵负责运送弹药,24名炮手,100-120名橹手。

通过这个数据不难分析,板屋船并不是通过多设橹来保证航速,而是通过多次更换橹手来保证战斗时的航速。

另外由于采用平底结构,板屋船也比日本的三种船只更适合朝鲜半岛近海海域的水文条件,并且板屋船的长宽比在4.5左右(船长90尺,宽大约18尺多),这使得板屋船在橹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极小半径的转向,这在礁石密布,水流复杂的朝鲜近海是绝对的优势,李舜臣就曾经多次凭借这一优势取得战术胜利。

▲板屋船的航海性能其实都比不了安宅船,更不要说明朝的福船了

板屋船从应对日本侵略开始,到壬辰战争结束之后逐渐消亡。首先是随着日本统一,德川幕府锁国令的颁布,日本水军不再前来,朝鲜承平日久,造价和运营成本比较昂贵的板屋船也就逐步裁撤了;其次,板屋船面对装备威力越来越大火炮的明朝战船和西方战船,已经根本不能抵御;再者由于平底结构,一旦遇到风浪,航行性能急剧下降,航速也比不了海盗船,这一切都注定这种军舰在朝鲜也只是一种特化装备。

▲李舜臣画像

最后说一句,由于李舜臣本人的传奇经历和朝鲜王朝乃至历代朝鲜(韩国)政府造神的需要,把好多人的事迹都算到李舜臣头上了,比如李亿祺等;另外元均一直是作为李舜臣的对立面来塑造的,但实际上两人虽然在军事上看法不同,元均能力也确实不算太好,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水火不容,虽然有时候两人都会做出一些对对方很不好的评价,但是李舜臣得知元均战死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惋惜,其实人与人的关系原本也没有那么绝对。


参考资料:

《朝鲜李朝实录》

《李忠武公全书》

《惩毖录》

《征韩伟略》

韩国文化遗产厅国立海洋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报告书《板屋船》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