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样的室内传统庭院式格局,在宋代依然是建筑格局的主要形式

发布者:我是70后 2023-2-24 04:48

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和使用多受传统礼教制度的约束。在形制、规模、色彩、空间组织上都有一定的规定,以满足统治者所规定的社会秩序和民间生活秩序。在单体建筑的建造上,往往按照一定的等级制度确定其形制与规模;在空间组织与使用上,自夏商周起形成的“前堂后室”制被一直沿用;在建筑群落的整体平面布局中,多因循中轴对称的庭院式布局形式。

在突破里坊制束缚后沿街经商的商业建筑、瓦子勾栏等建筑空间形成新的空间格局;在繁盛的造园活动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影响下,士人住居思想有突破上述制度的倾向,在住居空间布局与室内家具、陈设的设计上更多追求自然的园林情趣和儒雅的文化趣味。

宋代丰富多样的室内空间形式

传统庭院式空间布局形式,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人们起居活动于其中,是建筑最本质的功能。如老子云:“堀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实,当其无,有室之用”,对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进行考察,也就是对建筑实体所围合或者分割出来的内部空间进行考察。

在分析宋代多样化的室内空间形式的之前,必须认识到传统的庭院式格局在宋代依然是建筑格局的主要形式。

这些院落大多采取南北走向,主要建筑(正房)居于院落中部位置的中轴线上,四周有其他建筑或者院墙包围着。除了院落的大门外接街巷直接对外沟通外,其余建筑的门窗都朝着庭院,形成一个以院为中心的封闭空间。中国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单独院落的民居小宅,还是巍峨壮丽的宫殿,大多都釆用这种庭院式的基本形式。

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陕西西安半坡聚落遗址中,已经可以见到将居住区、烧陶窑场和公共墓地等以不同功能来划分并进行组合的例子,聚落中居住区由单个的房子组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居中有一所供氏族成员活动的大房子,周围房屋屋门均向着大房子方向,形成一个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向心组合。居住区周围由一条宽、深各5-6米的防御沟围绕,沟的东边是窑场,北边有公共墓地。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晚期建筑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一号宫室与二号宫室平面均为一座由廊虎环绕的庭院建筑,主体建筑建在院子的中央偏北位置。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单门独院的民居民宅,还是巍峨壮丽的深宫大殿,大多都采用这种以庭院式的最基本形式。

院落有着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为了满足更多更复杂的功能需求,中国传统建筑多沿着南北轴线将多个院落串起来,每一个院落为一进,形成在纵深方向上的空间延续。一些更大的建筑群又在庭院左右方向上沿着横轴组合拓展,形成更大的群组。

纵深方向上的院落一般称“路”,在各“路”中,庭院与庭院之间既有纵向的联系,也有横向的联系,成为一个交叉的网状,形成诸如宫殿、寺庙等大规模建筑的复杂布局,最能体现这种组合布局的是清代的故宫。在宋代宫城的布局中,也可见到这种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组合。

在宋代,都城汴京、临安因受到地形的限制,在宫室体制上并不是十分完备。北宋东京的皇城,坐落于内城的中央偏西北的位置上,也称为宫城、紫禁城或大内。其中作为正朝的大庆殿、紫宸殿和正宫的福宁殿,都坐落在中央的南北轴线上。大庆殿前的两戻分别设有两楼,以东西配殿左右对称来加强中轴线的作用气皇城的正门是宣德门,可见宣德门的建筑形制和装饰装修均十分讲究。

宣德门外,向南方是大街,直通到南端,出南熏门。南熏门外即至玉津园,夹道为西园,是北宋的御街。旬宣德门以北,在宫城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有两座宫殿,位于最前面大庆殿是外朝最主要的宫殿。

大庆殿之后是紫宸殿。在这条中轴线的西面,有与之平行的有两组宫殿,大庆殿之西的叫做文德殿,紫宸殿之西的叫垂拱殿,另外紫宸殿之西还有一个叫集英殿。外朝诸殿再往北,是供帝后休息居住的内廷以及游乐休闲的后苑。后苑东门称宁阳门。苑内有崇圣殿、太清楼,其西又有宜圣、化成、金华、西京、清心等殿,翔鸾、仪凤二阁,华景、翠若、瑶津三亭。此外,后苑中还有流杯殿、观嫁殿、玉华殿、基春殿以及延福宫等。

内廷中有皇帝的寝殿福宁殿,有皇后居住的坤宁宫,还有太皇太子、皇太后、太子和妃子等居住的宫殿,此外也有一些楼阁。宫城除了外朝、内廷、后苑外,还有皇城司、四方馆、内藏库、学士院等机构,以及保文、天章、龙图、显谟、徽猷等殿阁。北宋皇宫中只用红白两种颜色装饰,仁宗时将殿阁的栏楣(阑干)撤去,只是红绿两种颜色彩饰。

在这个由多个单体建筑组织而成的群落中,不同的建筑空间担当着不同的功能。或者说,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空间,按照固有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空间组织形式。在这个组织形式中,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求外,建筑空间组织还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古代的礼教制度。宋代礼仪对居住秩序的要求,同时也可发现宋代建筑中的各个不同功能划分,如大门、二门、私室、厅、中庭、堂、浴室、厕所等。

宋代的宫殿、祠庙、寺院等建筑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或遗址保存下来,而住宅建筑由于坚固性和工程质量都比宫殿庙宇差,使用率极高,修补和改建的几率也很高,难于长久保存,宋代的民居基本没有遗存至今的实例,只能从文献记载、绘画作品中作大致了解,其中绘画作品最为直接形象。

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文姬归汉图》、《中兴瑞应图》、《江山秋色图》、《四景山水图》、《荷亭对弈图》、《会昌九老图》等作品中都表现了不少当时的建筑形象和整体平面布局,对宋代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图像资料。

从宋画中可看出住宅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和格局特点,一般官宦邸宅多采用多进院落式,主要的厅堂与门屋间以一条轴线贯穿,有些住宅后部还带有园林。

《文姬归汉图》中所绘北方官邸住宅,为多进式院落,有大门和二门,大门为“断砌造”。大门两侧是围墙,没有廊氏,门内正对有照壁。和大门正对的是堂屋,堂前有阶,堂屋左右为东西厢房,和大门一侧的院墙一起围合成一个四方庭院,由于画面限制,堂屋后面的建筑没有表现出来。《中兴祯应图》中有一座王府,大门为“断砌造”,门屋两侧为院墙,大门正对着堂,堂前出面阔三间的抱厦,左右应有东西厢房,画面中没有完整表现。

再如宋画《赤壁图卷》,分段描写苏轼《后赤壁赋》的情节,所绘山水人物简率、野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对于庭院式住居有追求自然恬淡趋向。画中第三段和第九段分别描绘了一处士大夫住宅,其布局结构一目了然,虽然在整体上遵循了中轴对称的庭院式布局,但更显得自由简率并富有野逸之趣。

宋代的庭院式传统布局方式非常普遍,在这个向心聚合的院落中,形成了室内空间之间的分隔与沟通。首先以大门为界,分隔了以院落为整体的组群空间对外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内部空间组织。

院落中的主体空间居于中轴线上,一般为堂的所在,其所承担的功能大多是待客、议事等公共活动空间,堂后便是较为私密的生活起居空间一一室,即“前堂后室”格局。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多称为东西“厢”或东西“房”,庭院被围合于其间。

由空间的使用功能来看,庭院最为开放,其次是堂,再次是室。而相对于建筑室内的空间而言,庭院属于室外,而相对于整体院落而言,庭院则属于一个四面围合而无顶棚的室内空间,其四壁便是周围建筑的门窗和墙体。由此可见,院落式的室内空间组织形成了室内外交融、虚实相生的局面,在使用上层层递进,井然有序。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