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他们向世界讲述生物钟

发布者:广厦寒士 2019-7-10 22:20 来自: 世界之最

对于诺贝尔奖大家想必都是非常的熟悉的,诺贝尔奖项分为很多种。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者。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三个人,分别是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

1、去年三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在地球上,任何生物都有他们自己的作息时间,任何生命都已经熟悉了地球的运转。有很多生物的体内都有生物钟,那么这些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是怎么运转的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三位有了重大发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们发现了并且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适应自己的生物节律,如何与地球的旋转保持同步的。他们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生物进行了实验,发现了基因编码一种蛋白,在夜间积累,在白天分解。

他们就是利用这基因蛋白知道了生物运行的机制才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物钟控制了生物的身体机能、行为举止、。以及睡眠和新陈代谢等。外部环境与生物钟发生了冲突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要是不符合生物钟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2、时钟基因

大多数生命体能够预知和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早在18世纪,天文学家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就研究了含羞草这种植物,他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向着太阳打开,然后在黄昏时合拢。他好奇如果含羞草持续处于黑暗环境中会产生什么变化,之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尽管没有日光照射,含羞草的叶子每天仍然保持其正常的规律性变化。植物似乎有它们自己的生物钟。

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不只植物,动物和人类也有生物钟帮助自身生理状态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这种常规性适应被称为“昼夜节律”,其中“昼夜(circadia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circa(意为“大约”)和dies(意为“一天”)。但是,我们体内的昼夜生物钟到底如何运作仍是未解之谜。

简单地说,这项研究就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时钟是怎样运转的,但无论你怎么研究,生物的昼夜变化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我们是否认识和发现它。

3、这项发现对人们的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随着细胞内PER蛋白的浓度上升,会抑制“周期”基因的活动,阻止基因制造出更多的PER蛋白,导致浓度回落。正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维持了生物的正常生物钟。当然,维持这一生物规律,还需要其他几个基因参与。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脏病、胃病、多种癌症、神经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精神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弄清这一机制有助于解决因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问题。但这些研究目前是在果蝇和小鼠身上进行的,应用到人类还为时过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