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项世界纪录!这玻璃厚仅0.03毫,可连续折叠百万次不破损

发布者:南定中原 2023-8-22 21:18


玻璃,一种看似平凡却无处不在的材料,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如今日益普及的轻薄化、智能化电子产品中,玻璃的角色愈发重要,尤其是在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应用上。这背后,是一项源自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玻璃制造工艺——洛阳浮法,它的影响已经跨足半个世纪。

洛阳浮法工艺,将玻璃材料的制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一个高温的工作环境中,玻璃液以超过1300℃的高温缓缓流入装满锡熔液的锡槽,两种不同比重的溶液形成奇特的悬浮景象,仿佛水面上的油滴。在锡熔液的支撑下,玻璃液平稳地摊开,随着拉边机的作用,逐渐变薄。最终,这一块玻璃经过冷却和裁切,成为了一块面积达5.5平方米,却只有0.5毫米厚度的超薄玻璃。洛阳浮法工艺的创新,让中国在玻璃制造领域与英国皮尔金顿、美国匹兹堡等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


然而,洛阳浮法的优化创新并未止步于此。中国工程院的彭寿院士团队,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他们研制出了一款厚度仅有0.03毫米的柔性显示玻璃,这种玻璃广泛应用于折叠屏手机。这款柔性玻璃不仅承受得住每天的折叠,甚至可以支持百万次的弯折,使用寿命可超过27年。这项突破让彭寿院士团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同时也为中国的玻璃科技进一步树立了标杆。


中国的洛阳浮法工艺,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了制造高品质玻璃的核心方法。据安徽新闻网的报道,彭寿表示:“浮法,是熔融的玻璃液自由流淌到锡面上进行展薄、拉伸的成型方法。我们拥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一种不向国外交专利费的方法。”多年来,彭寿致力于改进洛阳浮法工艺,不仅借鉴了其他行业的电加热技术,还将锡液电加热元件由铁铬铝合金改为硅碳棒,从而提高了锡槽的热平衡性和热均匀性,解决了工艺中的多个难题。


经过严格的测试,这款30微米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的弯折寿命突破了100万次,其核心性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为我国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还让国内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这种柔性玻璃已经开始批量交付,预示着中国国产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将在折叠手机及其他终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彭寿院士作为中国玻璃新材料领域的重要人物,用他的坚持和努力为这个领域注入了无限活力。他在过去的40多年里,始终站在玻璃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前沿,践行着科技报国的使命。他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被国际玻璃协会选为第23届主席,并授予了“国际玻璃协会主席终身成就奖”。他为中国玻璃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让中国在全球玻璃舞台上熠熠生辉。正如彭寿所言:“中国已经走进世界玻璃舞台的中央,世界将迎来玻璃发展的新时代!”这句话充满了自豪和期许。


在这个玻璃时代,中国的洛阳浮法工艺和彭寿院士团队的创新,正在为全球玻璃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无论是超薄玻璃还是柔性可折叠玻璃,都在

不断推动着技术的边界。这种突破性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勇气、智慧和团队协作的结晶。

洛阳浮法工艺的持续进化,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决心和实力。这项工艺的背后是彭寿院士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倾注了时间、精力和智慧,通过技术攻关和不断实验,逐渐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从电加热技术的改进到锡液热平衡性的提升,每一个细节都在推动着工艺的革新。这种敬业精神和对科技的热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


彭寿院士团队研发出的柔性显示玻璃,更是引领了世界的潮流。在折叠屏手机等终端领域,这种超薄、可弯折的玻璃将带来革命性的体验。想象一下,一款支持百万次弯折的折叠手机,它不仅扩展了设备的寿命,也为用户带来更加灵活的使用方式。这种突破性的创新,是对科技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义,也是中国工程技术的崭新篇章。


中国的玻璃产业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制造,而是在科技的引领下,展现出无限可能。彭寿院士的努力和团队的智慧,让中国玻璃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他们的创新不仅仅改变了材料的性能,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科技与生活融为一体。

总之,中国的洛阳浮法工艺和彭寿院士团队的创新,为玻璃科技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从超薄玻璃到柔性可折叠玻璃,每一项突破都是科技前进的一步。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玻璃领域的中流砥柱,也为世界玻璃发展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石。让我们期待,未来的玻璃世界会因为科技的引领,变得更加多彩。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