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陈晓敏,11次打破世界纪录,却将金牌拍卖获399万

发布者:南定中原 2023-1-28 04:10

2003年,11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奥运冠军陈晓敏,却将象征着荣誉的所有奖牌公开拍卖。

她最终拍得399万元,其中最有分量的悉尼奥运会金牌,拍出了128万的高价。

对于奥运冠军来说,金牌是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荣誉和见证,应该收藏一生,很有纪念意义。

陈晓敏到底有什么苦衷,却要将自己用汗水、泪水和血水换来的金牌拍卖掉呢?

1977年2月7日,陈晓敏出生于广东鹤山一个农村家庭,家中四个女儿,她排行老二。

陈晓敏的父母承包了村里的酿酒厂,靠着祖传的酿米酒手艺,将孩子们艰难拉扯大。

家里面没有男孩子,妹妹们年纪还小,陈晓敏与姐姐自然负担了不少家庭责任。

很小的时候,她就帮着父母挑酒坛子,而一个酒坛,差不多有她人一半高。

用父母的话说,二女儿陈晓敏是所有孩子中最能吃苦的一个,或许注定命运与普通人有所不同。

在那个年代,像陈晓敏这样的农家女孩,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早早辍学打工,然后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陈晓敏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相当一般,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大,唯独体育成绩稍稍亮眼一些。

还在上小学时,陈晓敏无论是跑步、跳远还是铅球,都明显优于同龄孩子,能达到初中生的水平。

不过也仅此而已,在这个小山村的小学里,还从来没有人走体育这条路出人头地过。

1988年,当地县体校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举重队,为了挑选好苗子,教练们走遍了边远山区的小学。

因为这里的孩子都出身农家,吃苦耐劳,更容易出成绩。

一天,体校的苏子良教练来到陈晓敏所在的小学挑选苗子,学校的老师向她推荐了陈晓敏,说这个孩子各项运动都很出色。

陈晓敏当时11岁,体重却只有29公斤,看上去瘦骨嶙峋,弱不禁风。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孩子会跟举重结下缘分。

苏子良一开始因为陈晓敏的外形条件,并不看好她,但当他发现陈晓敏眼神透着一股坚定和倔强,忽然意识到,这个女孩心里有一股劲。

身体素质差可以补充营养,但如果骨子里没有一股冲劲,永远吃不了运动员这碗饭。

就这样,陈晓敏被苏子良发掘,进入县体校练习举重。

她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村人,非常支持二女儿搞体育,因为她从小就坚强有韧性,一定能搞出成绩。

不过父母只是希望她将来能靠体育养活自己,却没想到,她有一天能成为世界冠军。

来到体校训练,陈晓敏由于身体条件没有优势,除了苏子良以外,其他教练都不看好她,认为她不适合举重项目。

除此之外,由于小时候干了太多农活,她的肘关节受过伤,举重比较吃力。

不过她的大腿肌肉非常发达,能为上半身提供很大的支撑力量,这也是她唯一的优势。

尽管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凭借骨子里的倔强,陈晓敏每天都刻苦努力地训练,哪怕是晚上睡觉,也在脑海里不断回想自己的动作和发力方式。

只要一有时间,陈晓敏就缠着苏子良教练,向他询问各种举重的专业知识,调整自己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勤学好问的陈晓敏,苏子良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认定她就是举重的好苗子。

日积月累之下,陈晓敏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举重队最优秀的学生,苏子良将她推荐给了省体校。

1990年,陈晓敏第一次离开偏僻的小县城,来到省体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见识了省城的繁华与富裕,她暗暗在心中立下信念,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也要努力让家人乃至父老乡亲摆脱贫困的生活。

1991年,陈晓敏因为表现优异,进入了广东省举重队。

在这里,她遇到了职业生涯第二位重要的教练,举重名将蔡俊成。

蔡俊成是中国第一个打破抓举纪录的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和亚洲冠军,打破大大小小纪录50多次,退役以后从事教练工作。

在陈晓敏之前,他已经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大放异彩。

省队里高手如云,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陈晓敏或许不是其中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每天的训练,她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

她的刻苦努力还感染了很多队友,让整个举重队的风气变得格外上进。

蔡俊成教学经验十分丰富,非常欣赏陈晓敏的拼劲,有意将她培养成一流的举重运动员。

陈晓敏是个很有主见的姑娘,她从来不会盲从教练的意见,总是非常自信地与教练商量着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蔡俊成也直言,陈晓敏不是个乖运动员,却是个好运动员。

论身体条件,陈晓敏因为肘关节的原因,并不是非常出色的选手,但她脑子灵活,在教练的合理规划下,能将自己的优势放大,而不足则通过训练渐渐弥补。

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陈晓敏的成绩突飞猛进,省队里已几乎没有对手。

1992年,15岁的陈晓敏从省队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国家队,向着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进入国家队,陈晓敏和家人都特别高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她接下来将面临最为激烈和残酷的竞争考验。

国家队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相比之下,陈晓敏的表现并不拔尖,曾经在省队的自信和骄傲荡然无存。

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陈晓敏内心压力很大,为了尽快突破自己,她只能更加刻苦努力,经常给自己制定超强度的训练计划。

所谓欲速则不达,陈晓敏太过拼命,差点适得其反,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一次日常训练中,陈晓敏用尽全身力气,举起杠铃以后,左腿关节处传来剧烈的疼痛,她当即摔倒在地,表情痛苦。

教练将她送到医院治疗,医生告诉她,她的左腿神经严重拉伤,有致残的风险。

听到这个消息,陈晓敏感觉犹如晴天霹雳,如果出现最坏可能,不仅职业生涯断送,连自己的人生也将陷入一片灰暗。

教练和队友也为她难过,只能安慰她先好好养伤,配合医生治疗,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多年运动员生涯,让陈晓敏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哪怕她现在面临着成为残疾人的危险,也没有告诉父母,生怕他们担心。

躺在病床上,陈晓敏每天都在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一个念头,就是如果有机会重返赛场,一定要更加刻苦努力,绝不能轻易放弃,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圆满的交代。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休养,陈晓敏的左腿神经幸运地恢复了,她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去赛场拼搏。

这个时候,父母才知道女儿独自承受了太多,忍不住潸然泪下。

劫后余生,陈晓敏更加珍惜机会,她虽然对冠军的渴望依然强烈,但在安排训练任务时,会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避开自己的短板和劣势。

平日里放假时,队友们都出去放松娱乐,陈晓敏却把时间用来自学英语。

她非常朴实地说:“我不是要文凭,要的是读懂,读好。”

从这个时候,她就将目光投注到世界舞台上。

1993年,厚积薄发的陈晓敏,开始在举重赛场上大放异彩。

全国运动会上,她获得了女子举重54公斤级冠军,多次打破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亚洲纪录。

夺得人生中第一块金牌,陈晓敏兴奋不已,她的父母同样为她感到开心和骄傲。

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陈晓敏家里并没有电视机,是她的姑姑在电视上看了直播,特意跑到她家报喜:“我们阿敏拿金牌了。”

她成了全家的骄傲,所有家人和乡亲都以她为荣。

不久之后,陈晓敏又参加了世锦赛,再次获得女子54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并创下世界纪录。

陈晓敏彻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此后几年里,她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上,拿下了多块金牌,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

这个从小山村里走出的世界冠军,越来越被人熟知。

一般来说,举重运动员大多身材壮硕,外形粗犷,但陈晓敏却秀气而腼腆,是举重队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陈晓敏的辉煌持续了四年,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的职业生涯陷入了低谷。

1997年,正是陈晓敏最风光的时候,她在赛场上罕有对手,所向披靡。

在一次国际比赛前,陈晓敏的左腿突然开始剧烈疼痛,她联系了之前的主治医生,在没有告知教练的前提下,服用了止疼药。

她根本不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会让自己迎来一场磨难。

第二天,在赛前检查时,组委会发现她服用的止疼药中含有违禁物,当时国际比赛规定严格,她遭到禁赛两年的处罚。

一夜之间,陈晓敏从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变成服用违禁药品的体坛败类,她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所有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出了这样的“丑闻”,很多人认为陈晓敏会就此消失,再也没有登上领奖台的机会。

可以想象,对于一个正值黄金年龄的运动员,禁赛两年意味着什么。

面对世人的误解,陈晓敏选择了沉默,让时间冲淡一切,但她内心对冠军的渴望,却不会停止。

尽管无法参赛,陈晓敏却从未放松过训练,等待着回归赛场,证明自己的那一刻。

这次禁赛,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虽然她陷入了事业的低谷,爱情却无声无息地到来。

199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陈晓敏认识了广东田径队的矫正按摩师伍丹,伍丹对这位世界冠军慕名已久,一见倾心,随即展开了追求。

陈晓敏当时正值人生低谷,无心儿女情长,并未回应伍丹的热情。

第二年夏天,陈晓敏想将家乡鹤山的摩托车弄到广州,方便自己上夜校,但她没有驾驶证,忽然想起伍丹会骑摩托车,便打电话向他求助。

伍丹二话不说,当天就赶到了鹤山的小山村。

从此以后,伍丹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陈晓敏上夜校,爱情在两个年轻人之间悄然滋生。

1999年,陈晓敏禁赛两年的时限一到,她便立刻回归了国家队,伍丹则继续留在广州工作,两人被迫转成了异地恋。

恰逢第二年的悉尼奥运会,首次将举重纳入正式比赛项目,所有运动员都摩拳擦掌,希望在这世界最高的体育殿堂为国争光。

在陈晓敏沉寂的这两年,举重界名将辈出,世界冠军的名号和纪录保持者,经常易主。

甚至很多人已经遗忘,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陈晓敏。

陈晓敏重回赛场,三战三捷,顺利通过奥运会选拔赛,拿到了入场券。

她光明磊落,凭实力征服对手,一扫两年前的“兴奋剂”疑云。

2000年9月19日,陈晓敏站上了悉尼奥运会举重比赛场地,她凭借逆天的实力,将一场比赛化作孤独的表演,其他外国选手全成了她的陪衬。

陈晓敏仅仅举了四把,就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毫无悬念地夺得冠军,让最后一次试举都变成了多余。

站在领奖台上,身后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国歌响彻全场,陈晓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经历了禁赛的风波,她越发感觉这枚金牌的来之不易,她终于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这一年,陈晓敏23岁,已经是举重界的一员老将,为了这枚奥运金牌,她整整奋斗了12年。

过程虽然有过坎坷和艰辛,但她终究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拿到奥运冠军以后,陈晓敏因为伤病原因,选择了退役,回顾她整个职业生涯,一共拿到过九枚世锦赛金牌,11次打破世界纪录,战绩辉煌,硕果累累。

很多运动员退役以后,会选择转型成为教练,但陈晓敏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陈晓敏虽然当了十几年举重运动员,但在繁忙的训练之余,一直没有停止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退役以后,她进入中山大学进修,攻读法律专业,拿到了学士学位。

受《羊城晚报》社长的邀请,陈晓敏担任了报社的团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

在报社工作,她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入了解,热衷公益活动,立志为家乡人民干点实事。

这时候,陈晓敏听说家乡的小学年久失修,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她决心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成为社会栋梁。

陈晓敏当运动员期间虽然攒下了不少钱,但要帮助这些孩子,还是远远不够,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拍卖掉自己职业生涯的所有奖牌。

2003年3月9日,在广东江门城市中心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陈晓敏拿出了自己十多年来获得的一系列奖牌,进行无底价拍卖,宣布将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陈晓敏的善举获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现场异常热闹,最终拍得271万元。

实际上,这次拍卖会只是一场预演,几个月后在东莞,陈晓敏拿出了自己最为珍贵的一枚金牌,那就是悉尼奥运会上的冠军金牌。

悉尼奥运会上,举重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无论是对这项运动还是陈晓敏本人,这枚金牌都有非常特殊的纪念意义。

但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她毅然决定将这最后的珍贵金牌也卖出去。

陈晓敏的爱心感动了无数人,现场竞价非常激烈,最终被广州一家酒店以128万元高价拍下。

两次拍卖过后,陈晓敏一共获得399万善款,她毫无保留地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的希望小学。

她本人是从落后的山区走出来,却从未忘记家乡的人民,希望有更多孩子有机会见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投入到报效祖国的时代洪流中。

2005年,陈晓敏与伍丹结束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2007年,陈晓敏的伤病加重,为了更好地休养身体,她选择了举家移民到澳洲。

作为曾经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却选择移民国外,陈晓敏又遭遇了一次质疑。

经历了那次“兴奋剂”事件,她已经活得越来越通透,从未解释过自己的行为,只想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事实上,她虽然居住在海外,但从未更改过国籍,依然非常关注国内体育界和文化界的大事小情。

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陈晓敏已经褪去运动员时代的青涩,很有职业女性的成熟优雅,她的转型可谓十分成功。

回顾陈晓敏的一生,通过不懈努力,从出身贫寒的农村女孩,一路拼搏成世界冠军,功成名就之后,还不忘家乡的乡亲父老,帮助了无数家庭困难的孩子。

虽然她移民的行为遭到过不少质疑,但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她依然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佩的榜样。

陈晓敏曾说:“退役以前,我是举重冠军,为国家荣誉而战,退役以后,我要做生活的冠军,为自己而战。”

陈晓敏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我们如何追逐梦想,如何对待生活。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梦想而战,收获圆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