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字典,是如何诞生的?

发布者:唯品一生 2023-3-4 11:21

1948年10月末的一个黄昏,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部防守的古都北平。这时,北平城内的一间屋子里,几个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家却在为一本小字典的编写工作激烈讨论着。

这本字典虽小,却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它就是我们熟悉的《新华字典》。

在《新华字典》的编纂背后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华字典》初版

最早提出编字典构想的,是曾师从语言学大师钱玄同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魏建功。面对白话文工具书缺失的情况,他想编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新字典。

1950年3月的一个晚上,魏建功到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先生家里串门。聊天中,叶圣陶告诉魏建功,上级领导正在筹备一个辞书编纂机构,问魏建功是否能来主持工作。一听要编字典,魏建功立即应允下来。

1950年8月1日,辞书机构正式成立。该机构被定名为“新华辞书社”,而未来的小字典就叫《新华字典》。

历经三个春秋,《新华字典》初版于1953年12月面世。这一版《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本完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字典。

《新华字典》商务第1版

然而在没有足够经验,也没有合适参考书的情况下,初版《新华字典》的出版之日即修订之日。《新华字典》第二版的修订计划很快被提上了日程,有人提出把它的出版工作交给老牌的工具书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来完成。1957年,新修订的《新华字典》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版本被称为“商务新1版”。

这个版本首次采用简化字,并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异体字进行了整理。这些改变反映了《新华字典》编纂者及时跟进国家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也体现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

图:《新华字典》商务新1版

《新华字典》1971版

从编纂之日起,《新华字典》就蕴含了一种文化理想: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小字典大学者”一直是《新华字典》的特色,它的背后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王力、吕叔湘、金克木、周祖谟……

1970年,《新华字典》的修订还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

这一年春天,中小学开学时,全国各地的教师、学生深感辞书奇缺,基础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指示重新启动《新华字典》的修订。

1970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修改汇报,和大家一起研究修改条目长达三个多小时。修订组最早列出的修改意见多达四百多处,周恩来总理看后提出:除了一些反动、封建、迷信的必须要改之外,其余内容不必大改。最终这版《新华字典》只修改了六十四处。

1971年6月,这一版《新华字典》创下发行量超过一亿册的纪录,在当时是一个奇迹。

图:1971年出版的《新华字典》

诞生七十年来,《新华字典》一共经历了十余次修订。2016年,由于全球发行量达到五亿六千七百万本,《新华字典》荣获“最受欢迎的字典”“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

每翻开一本辞典,就仿佛开启一段时光隧道。每个词条都经过了时间的千锤百炼,凝聚了无数编者的心血。一代代辞书编者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辞书传奇!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16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