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卫旅仿制七九步枪质量最高

发布者:上下五千年 2023-4-22 16:43


工卫旅修械所(亦称机械所),1938年4月始建于静乐县米峪镇。当时修械所只有原阎锡山兵工厂的4位工人,即郭耀卿、王子华、郑登云、孙宝年,由郭耀卿任所长。后来发展到十几人,一边修理前方送来的坏枪,一边筹建。修械所刚组建,旅部下达紧急任务,要求赶制大批大刀(鬼头刀)、刺刀和红缨枪矛子。而原料、工人紧缺,所里动员米峪镇及附近娄烦镇、古交岔口镇一带100多名土铁匠支援。岔口镇几十名铁匠师傅为了支援前线杀敌,不仅愿意出力,而且自带红炉,在打制一把刀只收6角钱,一把刺刀4角钱,一个矛子3角钱的低微报酬下,不顾七八月天气炎热,在烟熏火烤下,汗流浃背,日夜赶制。经过短短两月时间,他们完成大刀3000把,红缨枪矛头1600多个,刺刀1000多把,修械所圆满完成旅部下达的任务,第一炮打响了。10月,修械所根据旅部指示,翻过关帝山,转移到交城山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吴家沟。

修械所在吴家沟刚安家,所里又来了智明远、张通、徐步青、王学成、郭春生、董泽青、李林春、薛安发等十几名工人,工人发展到20多名。此时,郭耀卿所长从西安买回了一部五尺五皮带车床和一部大立铣,还有从米峪镇带来的一部小台钻等。这些工人师傅们,一见这两部机器惊喜若狂,他们急切期盼机器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们曾与机器天天打交道,最懂得这些机器是如虎添翼,好长时间没有用场,实在是有点心慌手痒,他们跃跃欲试,很快安装好。修械所里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师傅们个个技术精湛,有的身怀高超技术,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的胆子也够大了,竟冒出了造枪的想法,开始酝酿仿制“中正”式七九步枪。这全赖于他们抗日杀敌的高涨热情。后来,所里又来了一位师傅郝文华,他是山西平鲁县人,原在阎锡山太原兵工厂任高级技工,太原失守后,他几经周折,长途跋涉,带着家眷寻找工卫旅修械所,他赶到静乐米峪镇时修械所已迁走,又追至吴家沟。他一来首战告捷,自制了一台打枪管眼用的土床子,为造步枪立了大功。接着工人师傅们自制了一盘钳工案子和几台虎钳等工具。修械所占在当地的青龙庙里,机、钳工在大庙里,锻工在小庙里,当时主要任务是修理部队退下来的坏枪和修理其它军械装备。

正在师傅们攻克造枪难题时,修械所接到旅部命令,日军要向旅部驻地水峪贯进犯,命令修械所将所有机器、工具、原材料等迅速坚壁,24小时内转移到离水峪贯60多里的一个小山村待命。时间紧迫,怎么坚壁,所里工人都焦急万分,一时没个好主意。这时吴家沟一位群众想出了个奇法,在地里深挖了个洞,将机器深埋里边,在接近地面部分用木板盖好,然后将挖出的土回原,拢成一个大墓堆似的,在墓堆上按当地风俗盖上送葬品,插上引魂帆和哭表棒等物,以迷惑敌人,结果使所有机器、工具等安然无恙,避过了一劫。第三天得知战况,敌人被打退。所里工人师傅们返回吴家沟。旅部考虑到吴家沟作为所址不安全,令郭耀卿所长另选所址。郭耀卿带几位师傅几经察看地形,最后选在距水峪贯60多里的石匠村。大家正准备搬迁时,旅部根据战时形势,决定再迁距米峪镇五里的圪徐村。11月底,所里在旅部派来的部队和吴家沟群众的帮助下,把机器、工具、原材料和刚收集的坏枪等转移到了米峪镇圪徐村。

1939年5月,经过半年的试制,首批仿制“中正”式七九步枪7支正式出产。后阎锡山得知消息后,持怀疑态度,认为在当时原材料、设备、技术极差的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旅部为了显示工人阶级的智慧,同时想让阎多给些经费和装备,决定送实样去秋林。送前,旅部进行了试枪,王子华师傅端起用他全部智慧和汗水,精心组装的七九步枪(仿制),每支枪连发300发,连试两支600发,获得成功。王子华此刻枪连续震动带来的劳累,耽心出故障的紧张,制枪担子的压力,试枪成功的兴奋,皆交织在一起,他惊喜交加,热泪盈眶。一支枪100多个零件,要求与实样完全一致,全凭大工匠的手艺来保证,手工技术之高是难以想像的。这是山西工人、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而当郭挺一将枪送到秋林阎锡山面前,经试射,再经技术检验,质量最高,阎锡山说:“好!好!你的工作做得好。”对工人们的辛苦却只字未提,对工卫旅的军需照样克扣。

修械所在米峪镇圪徐沟后期,规模扩大,工人已发展到100多人。修械所扩为军械厂。当时郭挺一为取悦阎锡山起名为“按劳分配”一二三厂。一厂制造步枪,二厂制造手榴弹,三厂负责维修。在仿制步枪初期,日产“中正”式步枪两支,步枪全部留工卫旅自用;后期产量扩大,以每支60元价格售给秋林二战区长官部。6、7月,修械所随旅部又迁到二分区保德县扒娄沟。之后,与一二O师修造厂合并,后归晋绥军区修械厂。

1942年4月,八路军一二O师师长贺龙在工卫旅全体干部会议上说:“苏联有个工人师,中国有个工卫旅,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