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铸“匠心”的发动机达人

发布者:逸飞而过 2023-8-4 02:45

张传勇 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机体加工中心操作工

他立志成为一个“匠人”,多年来参与多类发动机的试制开发工作,肯学好钻、守正创新。他曾连续四届荣誉“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并获得了“济南工匠”、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获得集团公司第一届、第二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三等奖。

1996年6月,张传勇来到济柴,开始了自己的发动机生产一线职业生涯。

刚一进企业,他就被分配到了发动机加工中心岗位。为了尽快掌握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随机附带的外文资料就成了张传勇的“宝贝”。他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边查字典,一边读资料,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控程序应用。他紧紧跟随爱钻研且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傅,对着设备耐心学习系统架构、运行模式和电气知识,研究加工应用和切削刀具。

不久,张传勇赶上了企业开发第一代L511直列机。他边学习、边实践,伴随着L511发动机试制成功,张传勇的操作技术也基本成型。第二年,企业又开发试制了紧跟时代发展的601大型机。这是企业第一次研制这么大的产品,张传勇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攻关过程中,他先后加工了机体、齿轮罩壳、飞轮、多功能支架、进排气腔、曲轴、凸轮轴等几乎整套产品的部件。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他尝试了多种加工方案,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极致的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这次新产品攻关,显著提高了张传勇的加工操作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加工方案的拟定能力。

张传勇并没有满足现状。他认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一线操作人员,必须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设备操作技术。于是,他向企业提出,挑战另一种控制系统的进口设备,加工的产品也换成了从未接触过的发动机汽缸盖。全新的系统、全新的领域,他一点点地摸索、思考、尝试,花半年多的时间再次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1999年,企业订购了首批国产加工中心——武汉重型机床厂生产的机床。因为经验不足,调试安装异常艰难。反复调试、不断完善,一直持续到了2004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却很好地锻炼了张传勇的机床安装调试技术。凭借一直以来的“好学肯钻”,他于2005年经考试选拔,获得了赴德国学习新厂新设备验收的机会。在国外学习的那段时光里,张传勇接触到了机械加工最前沿的数控操作技术,更感受到了德国技术工人的认真态度。这些经历和见识,影响了他对待工作的品性,让张传勇真正成长为一名发动机加工行业的技师。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