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机械厂成长史

发布者:泰山顶上 2023-8-10 17:56

柳州机械厂的前身是解放前成立的柳州中国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6月1日,该公司经清仓查库、核算账目,核准实有资本为人民币87.99万元,折合大米 5866.4吨,其中:99.9916%为全民所有,0.008%为私营资本,无外国资本。同年10月,改称广西省机械公司。1952年2月改称柳州机械厂。

50年代初,该厂是广西机械系统最大最重要的工厂。1953年,该厂研制成功新型五三步犁,同年11月试制成功1101型汽油机,开创广西生产汽油机的历史。1954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将柳州机械厂的1101 型汽油机、五三步犁送国际博览会展出。1955年,该厂试制成功1102型汽油机、1103 型汽油机和1104型双人摩托锯。1956年,省工业厅确定柳州机械厂为内燃机专业生产厂。1957年,该厂试制成功单人摩托锯、1140 型10马力煤气机、071型4马力汽油机。1958年,该厂试制成功2台小型万能拖拉机、2160型35马力煤气机、8马力柴油机和手扶拖拉机.还试制成功10千瓦水轮发电机、5吨桥式吊车、250 毫米轧钢机,并且自行炼钢、轧制成功0.3毫米砂钢片。

1958年8月21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柳州机械厂扩建计划任务书》,同意总投资为2800万元.在河西村新址进行扩建,同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新厂(柳州动力机械厂),年末完成投资359万元。1959年,该厂试制成功16 马力军用操舟机、6135 型柴油机,还试制成功红河牌35 型中型拖拉机(含其动力 485 型35马力,折合25.7千瓦柴油机)。

1960年,柳州机械厂生产的2台红河牌35型拖拉机在北京参加全国8省(区)市拖拉机评比中获第一名。年内完成35 型拖拉机改进设计,功率提高到37马力(27.2千瓦),并装配出全国第一台37型水田拖拉机。1961年,试制成功72系列单缸、双缸汽油机。1962年,柳州机械厂与柳州动力机械厂分开实行单独经济核算,柳州机械厂将37型拖拉机(含动力 485T 型柴油机)转归柳州动力机械厂生产;柳州机械厂以生产汽油机为主,并于年内按国家农机部要求,将1101型汽油机分送到巴西、叙利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家参加展览。

196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062型操舟机;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意柳州机械厂扩建规模为年产72系列汽油机0.6万台、062型操舟机0.05万台、051型油锯0.2万台,同时仍继续生产1101型汽油机。1966年,柳州机械厂按自治区部署,分出人员、设备,筹建田阳机械厂。

1967年,柳州机械厂磁电机车间整体划出.建立柳州市磁电机厂;以柳州机械厂生产的172型汽油机为动力的直流发电机组通过省级鉴定。1968年,柳州机械厂接国家第八机械工业部通知,停止生产172型、272型汽油机;同年9月29日,工厂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成立。1969年2月,工厂接受自治区革委会下达的为广西试制GS130型载重汽车提供配套动力70型汽油发动机的试制任务,并于同年4月试制成功。同年,以自制的 4100F 型风冷式汽油机配装2台邕江牌3吨载货汽车,并开始设计试制1E52F型汽油机.用作油锯配套新动力。

1970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柳州机械厂设计试制100马力~120马力(73.55千瓦~88.26千瓦)操舟机(代号127)的任务;同年,以自行研制成功的2100F 型风冷汽油机配装1辆向阳牌载货汽车。1971年,该厂由自治区革委会机械工业局下放柳州市重工业局管理;同年,试制成功第一台127 型大马力操舟机并投入试运转,对70型汽车发动机进行提高功率试验,结果由70马力提高到89.1马力。1972年,该厂以051型汽油机为动力,设计试制挖坑机、割草机、凿岩机等小型机械设备。1973年至1974年,该厂制成第一轮、第二轮127型操舟机样机并作相关试验:同时承担 495T 型柴油机与拖拉机配套的设计、试制及试验工作。

1975年,该厂试制成功 495T 型柴油机.并与丰收-37型拖拉机底盘配装成丰收-50 型拖拉机 2台;127型大马力操舟机在太湖作评比考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专家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自治区计委批准该厂扩建为年产495T型柴油机1万台(包括柳州拖拉机厂5千台机加工能力转移在内)。1976年,495T型柴油机通过部级鉴定,127型操舟机完成工厂鉴定。1977年,自治区计委批复同意将柳州拖拉机厂 485 型柴油机车间连人员带设备搬迁到柳州机械厂495型柴油机车间生产。1978年127型大马力操舟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495Q型汽车用柴油机研制成功,友谊牌051-1型油锯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当年末,该厂柴油机生产能力达13.61万千瓦,汽油机生产能力达10.30万千瓦,两者合计占广西内燃机生产能力总计的29.61%。

1980年,国家第八机械工业部军工局召集柳州机械厂等单位在北京研讨发展微型汽车问题。1981年,柳州机械厂制成国内首台微型汽车用270Q 型汽油机并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同年,该厂研制的 495Q型车用柴油机通过省级鉴定,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用于对柳江牌汽油车作“汽改柴”改装动力;年内,127型(海鸥-100型)操舟机通过部级鉴定。1983年,自治区机械工业厅在《关于加快微型汽车技改项目进度会议纪要》中,对柳州机械厂建设规模及生产纲领确定为:270Q型汽油机年产能力1万台,备品率20%;保留051 油锯整机0.5万台、配件0.5万台;495 型柴油机保留原有加工和装配能力;127型操舟机生产设备除专用机床外,其余生产能力用于270Q 型汽油机生产;485 型柴油机予以淘汰。同年,柳州机械厂与国家林业部哈尔滨林机研究所、黑龙江省木材采运所、东北林学院共同研制的051-6型油锯通过工厂鉴定:燃用70号汽油的 270Q-1型汽油机研制成功。1984年,自治区经委、计委、财政厅、建设银行广西分行联合行文,同意柳州机械厂 270Q 型发动机第一期技改项目按1万台能力、备品率20%的安排,投资额严格控制在910万元之内。同年,该厂与自治区科委签订了“276Q型汽油发动机研制专项合同”,并以外国2G24型汽油机为参考样机。1985年,276Q型汽油机进行整机装配、试验,并通过工厂鉴定;柳州市经委同意成立柳州机械厂林机分厂;051型油锯的改进型051A 型油锯通过市级鉴定,批量投产;自治区经委、计委、人民银行广西分行,工商银行广西分行联合审批同意对微型汽车发动机进行第二期技术改造,年产能力由1万台扩大到2万台,新增投资2200万元,外汇额度100万美元。1986年,该厂研制的276Q型汽油机(含变速箱)通过省级鉴定;并开始着手试制278Q 型汽油机,以外国 2G25 型汽油发动机为参考样机;同年,还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SOLO公司就合作生产油锯及小动力机等签订《补偿贸易》和《技术转让》合同。

1987年,该厂试制成功以276Q型汽油机为动力的复合材料微型轿车;自治区经委批准该厂引进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SOLO公司油锯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项目,投资额 1797.5万元,批准微型汽车发动机第三期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871万元;同年,该厂开始试制用作微型轿车配套前置前驱动的276QA型汽油机。1988年,该厂试制成功276QA型汽油机并交付江北机械厂配套前驱动超微型轿车(该车同年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该厂试制生产的 LJ720型复合材料微型轿车、278Q型汽油机相继通过省级技术鉴定;376Q、376QB型车用汽油机着手开发;第一期、第二期微型汽车发动机年产2万台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形成七大件机加工流水作业线。1989年,该厂上报引进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SOLO272型汽油机小批试制计划书;年末,完成376Q、376QB型汽油机总装,并投放试验运行。

1990年,柳州机械厂开发的376Q型前置前驱动微型轿车用汽油机和376QB型微型轿车用汽油机同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还在LJ720型复合材料型轿车基础上开发出LJ5020XKH型迪赛牌客货两用车,研制成功376QC型车用柴油机样机。年末,经过三期技术改造,投入资金1.3亿元,大体形成年产微型汽车发动机2.5万台(其中 276Q型 1万台、376Q型1.5万台)、油锯3万台以及五大配件10万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年产能力以功率计算为45.08万千瓦。全年内燃机(汽油机)产量21591台/21.44万千瓦,机动伐木油锯12015台。1954年至1990年,该厂累计生产柴油机0.59万台/16.42万千瓦,汽油机 27.09万台/216.81万千瓦,机动伐木油锯19.10万台,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国外。至1990年,柳州机械厂已发展成为国营大型企业,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年末,工厂占地面积95.00万平方米,全部房屋建筑面积32.9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 17.00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3097 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822.4万元.金属切削机床846台,锻压设备80台;职工403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8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14万元,实现利润 376.6万元。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