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们见证东博会之变

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第20个年头。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合作重要的开放平台作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华社广西分社的摄影记者拍摄了数万张照片,记录了东博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东盟合作持续深化的累累硕果。
从“10+1>11”到RCEP
2004年,一座以南宁市花“朱槿花”为主要外观造型的地标建筑——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向世人揭开面纱,从此,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称“东博会”)与“朱槿花”结下不解之缘。11月3日,首届东博会迎来了来自全球的上千家企业参展。当时,还没有无人机,为了拍摄高角度全景画面,我们在资深摄影记者刘广铭的带领下爬上山顶,用镜头定格“朱槿花”第一次盛放的历史瞬间,拍摄下中外参会者共聚一堂的热闹场景,虽是汗流浃背,但内心不胜喜悦。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4年11月3日拍摄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下图为2023年9月17日拍摄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印象深刻的是首届东博会开幕大会。为展现中国—东盟合作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寓意,大会秘书处派人分别采集中国和东盟10国“母亲河”的河水并进行现场录像,在开幕大会的大屏幕上逐一播放,开幕现场将这些水汇聚一处,赢得阵阵掌声。我们各自分工,鱼眼、长焦等全都派上用场,不失时机地抓拍精彩画面,稿件被上百家媒体转发。
此后,东博会参展商数量越来越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对“10+1>11”这个不等式的热议,不仅论坛交流、贸易洽谈等活动氛围热烈,公众开放日也出现了水泄不通的场面,吸引中外媒体争相报道。
2007年,东博会开始推出主题国机制,每届由1个东盟国家担任主题国。这一机制出台后,11国“魅力之城”便成了东博会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每年必报的重点。我们在编辑部的指导下,推出“越南拖鞋的秘密”等系列鲜活报道。
自2014年起,东博会在服务“10+1”的同时,还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邀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会。

这是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哈萨克斯坦展位(2017年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第14届东博会,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东博会服务区域从“10+1”向“一带一路”拓展,创造了超越11国的广阔市场和巨大的商机。第15届东博会,坦桑尼亚出任特邀合作伙伴,东博会的“朋友圈”扩大到了非洲。
2022年,RCEP正式生效,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有序推进。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东博会已经成为中外企业深耕市场的集散地。最新统计显示:第20届东博会现已组织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

2023年9月17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观众在体验一款轻型直升机。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当下,我们正在围绕“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的主题来逐步展开报道,讲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故事。
人文“软助力”催生交流“大融合”
20年来,东博会系列文化活动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004年11月2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欢迎晚会《风情东南亚·相聚南宁2004》在广西南宁市上演,来自越南的演员表演了《情歌对唱》,极具民族特色的演出让观众一饱眼福。南宁成为“天下民歌眷念的地方”。

2004年11月2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欢迎晚会《风情东南亚·相聚南宁2004》在广西南宁市激情演出,来自越南的演员在表演《情歌对唱》。新华社记者陈瑞华摄

2007年10月29日拍摄的南宁国际民歌节现场。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200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谐南宁·欢乐绿城”大巡游活动中,32支主题巡游方队在南宁街头掀起了中式狂欢节。新华社播发的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9年10月23日拍摄的南宁花车巡游场景。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每年的东博会,东南亚风情展演都是热门看点。缅甸的藤球、泰国的牛皮雕画、柬埔寨的婚庆……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为不妨碍观众欣赏,我们只能蹲下来拍照,一轮拍完,腿脚麻木得都站不住了。

2012年9月22日,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南“魅力之城”芽庄展馆,演员在表演民族舞蹈。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2023年9月19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印度尼西亚演员在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东博会日益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不断推进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走向深入。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增进了中国—东盟民众友好往来。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对象,双方还携手打造了一批反映双方文化元素的优秀电视剧、纪录片、电影。我们的报道也从山歌对唱、风情展演衍生至多元文化交流的领域。
先进技术合作从粗放到精尖
起初的东博会,偌大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几架遥控直升飞机飞来飞去;机械设备也比较简单,展位上多为耕地耙田的手扶拖拉机;电子电器、电子信息的展品属于凤毛麟角。我们策划报道时,多从农村适用技术发展角度入手。

2008年10月22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拍摄的无人机。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2011年10月25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先进技术展馆,人们在参观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大南瓜、彩色蚕茧、长长的蛇果等各种农业新品种,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能在大南瓜旁留个影,仿佛满足了很多观众期待。

2006年11月3日,参观者在广西农垦展区一个大南瓜前驻足观赏。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2012年,东博会先进技术展专门设置了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展区,213项高新技术项目参展。东盟国家也开始积极展示高新技术成果。

上图:2010年10月22日,两名中国姑娘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示手机新产品(新华社记者周华摄)。下图:2023年9月18日,一名观众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购买既能打电话又能拍照的多功能手表(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20年来,我们从东博会这个窗口看到,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和技术转化正逐渐从农业领域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东博会上出现了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数字技术、5G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2015年9月19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款人形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2016年9月12日,观众在电子产品馆体验VR(虚拟现实)技术。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2023年9月1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机器狗在表演上楼梯。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土特产折射合作“大主题”
东博会上最有人气的是什么?那就是丰富多样的各国特产。这些年,我和同事尝试从烟火气较浓的特产入手,报道经贸往来的成效。
榴莲,这种风味独特的热带水果,在中国市场有着数量庞大的忠实消费者,我们拍摄的关于榴莲的图片稿,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浏览量经常超过百万。在采访中得知,不少拍摄对象年年都来参展。

2023年9月1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越南客商在销售榴莲。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2023年9月1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名越南客商在售卖沉香。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东博会在变化,我们手中的相机从200多万像素提升到4000多万像素,报道形式也趋向文字、图片、视频的全媒融合。未来,我们还将在美丽的“朱槿花”下,见证东博会新的图景。
策划:郑卫、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张爱林
编辑:刘欣、尹栋逊、李梦馨、蔡湘鑫
大家都在看
-
八下物理简单机械之杠杆知识点总结一 简单机械,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充满智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积累中,创造了很多简单机械,一些简单机械一直沿用至今,杠杆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杠杆(图片来自网络)⒈认识杠杆。⑴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 ... 机械之最04-01
-
机械美学:从哈雷到凯旋,百年发动机进化史(基本知识) 机械美学:从哈雷到凯旋,百年发动机进化史摩托车发动机不仅是动力的心脏,更是工业美学的具象化表达。从哈雷的V型双缸到凯旋的平行双缸,百年进化史中每一处齿轮咬合、气门开闭都凝结着机械与艺术的共振。本文将以 ... 机械之最04-01
-
大罗谈生涯最凶残被铲:对方鞋钉长到像穿高跟鞋,走路像机械战警 直播吧3月27日讯 大罗接受采访谈到职业生涯遭遇的恐怖经历,在那场比赛他遭遇一次暴力铲球,对方球鞋鞋钉巨长宛如“高跟鞋”,大罗描述对手走路姿势为“机械战警”。大罗:“我见过的最狠毒铲球之一就是这次。那天在 ... 机械之最03-28
-
燕山大学的王牌专业——机械工程,中等生的不二之选 我是两江综笃,在教育行业奋斗二十多年,对专业、院校的填报有自己的见解。关注我不迷路。 以下是正文:一、专业概况:底蕴深厚的行业标杆1.1 历史沿革与学科地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58 年, ... 机械之最03-27
-
尼康相机创造过哪些“世界之最”?——众通社影像 【众通社影像按】第一、第一台最 “长寿” 的相机系统:F 卡口(64 年不退役)1959 年,尼康 F 卡口随初代单反 Nikon F 诞生,其内径 44mm、法兰距 46.5mm 的规格,在当时被视为 “过度设计”。但正是这份前瞻性,让 ... 机械之最03-23
-
各类轴体,75~98键,哪种机械键盘更适合你?自用百元键盘推荐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亦心之心我大概是从2023年开始,入了机械键盘的坑。零零总总入了不少机械键盘。这些键盘有些是三模的,有些是单模的,不同的轴体,不同的灯光效果,不同的 ... 机械之最03-22
-
哪个品牌机械手表最耐用 手表耐用与否跟手表的功能和手表佩戴人有关,再坚固的手表,像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暴发户一样,把劳力士放火锅煮,也是不耐用的,所以不能笼统说哪个品牌耐用不耐用,但从总体上分析,以下这些是耐用的机械手表 ... 机械之最03-18
-
机械之美,齿轮运转,动力无限! 发明差速器的人真是太伟大了,因为没有差速器,所有的汽车将无法实现安全的转弯。当汽车转弯时,内侧车轮路径比外侧车轮路径短,因此外侧车轮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走比内侧车轮更长的距离,这意味着外侧车轮需要转的更 ... 机械之最03-13
-
标题:《探秘世界“巨无霸机械”:工业奇迹的力量与震撼》 正文: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长河中,那些体型巨大、功能强大的“巨无霸机械”宛如工业文明的璀璨明珠,它们以令人惊叹的规模和卓越的性能,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机械巨兽的世界,感受它们带来的 ... 机械之最03-13
-
学机械,这9所大学重点考虑! 机械工程专业涵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领域,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机械类专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的专业之一。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 ... 机械之最03-13
相关文章
- 钢铁丛林中的机械美学狂想曲
- 机械专业最具潜力的六个岗位,前景好,薪资高
- 为啥好多网友说乾隆就是一台冰冷的政治机器?网友回答道出真相
- 祖冲之:古代中国的数学巨匠与科学先驱
- “机械,最好找工作的专业之一”,山东二本,4个机械男,毕业8年
- 太重1300吨桥式起重机荣获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 又一项世界之最→太重集团1300t桥式起重机
- 又一殊荣 太重1300t桥式起重机荣获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 全省唯一!“洛阳制造”再添世界之最
- 经开快讯丨中国重型院项目荣获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 经开区企业快讯丨中国重型院项目荣获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 中信再添一“世界之最”中国造“世界最大球团回转窑”获官方认定
- 英国工程师:中国最让我“心塞”的,就是把顶尖机械卖成白菜价!
- 闻香识豆:科学如何赋予罗布斯塔咖啡豆新魅力
- 大国重器,3款世界最大机械,中国制造不输德国
- 盘点工程机械创造的,十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 中国农机化之最(四)
- 中国农机化之最(五)
- 机械键盘什么轴最好用?这篇文章告诉你
- 机械类最吃香的十大专业,未来绝对可以和计算机相抗衡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