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职务不高,贡献也不大,他的牺牲能称为“伟大”吗

发布者:海月升时 2024-8-11 19:27

在介绍毛岸英的故事时,有一位读者提出了一个疑问:毛岸英只是十几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之一,职务不高,贡献也不大,他的牺牲能称为“伟大”吗?

这个问题,可能也代表了不少人的疑问,我们下面就来说说。

从职务来看,毛岸英只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确实不算很高。

从贡献来看,毛岸英没有上过战场,只是在司令部做一些翻译和秘书工作,而且到朝鲜刚刚一个多月就牺牲了,论贡献确实也不算很大。

但是,毛岸英能不能算得上“伟大”,并不是只看职务和贡献的。

首先,毛岸英去朝鲜,代表着一种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曾经有一种观点说,毛主席派毛岸英去朝鲜就是为了给他“镀金”,以便将来好接班。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一,毛主席从来没有过想让儿子“接班”的想法,他领导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封建世袭制,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毛主席如果想给毛岸英“镀金”,有的是办法,完全没必要让他去那么艰苦又危险的朝鲜前线。

自从毛岸英1946年从苏联回国后,毛主席就没有让他进什么重要单位,而是先让他跟着农民一起种地,褪去在苏联养成的养尊处优的坏习惯,还对他提出要求说:“去了农村,皮肤要像农民一样黑,手上要有农民一样的老茧,如果学不成,就不要回延安了。”

后来,毛主席又让他去农村长期蹲点,跟着大家进行土地改革,让他接触最底层的农民,了解农民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等到进入北京后,毛主席也没有把毛岸英安排到重要的机关工作,而是让他去了北京机器总厂,跟最基层的工人一起生活,一起劳动。

所以,毛主席一直都在培养毛岸英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而不是什么“镀金”。

回到抗美援朝上来,毛岸英参加志愿军,其实也不是父亲派他去的,而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去的,而且,他本来要求的是去前线,跟最前线的战士们一起打仗,只是因为志愿军司令部缺少俄语翻译,聂荣臻才安排他去当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其实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他选择了去既艰苦又危险的朝鲜前线,这种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怎能不算是“伟大”呢?

就像电影《长津湖》中,毛岸英说的那句话:“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

周总理也曾经评价说:“毛岸英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毛岸英是为了抢救司令部的文件而牺牲的,这同样是一种伟大的牺牲。

毛主席早就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那么,毛岸英的牺牲算不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呢?当然算。

当美军飞机来轰炸时,本来大家都已经躲到了防空洞里,但是,毛岸英发现有一些重要的文件还在办公室里,就冒险冲进了办公室,想把那些重要的文件拿出来,结果没想到晚了一步,牺牲在了冲天的大火中!

所以,毛岸英是为了抢救重要文件而牺牲的,体现的是不畏牺牲、舍己救物的大无畏精神,怎能不算是“伟大”?

在朝鲜战场上,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是伟大的,宁可被火烧死也绝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是伟大的,舍弃生命勇救朝鲜落水儿童的罗盛教是伟大的,同样,为了抢救重要文件而冲入大火的毛岸英,也是伟大的。

第三,毛岸英牺牲后,留在了朝鲜的大地上,也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按照志愿军的规定,牺牲的战士一般都是就地安葬,所以毛岸英牺牲后,就被安葬在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

等到抗美援朝结束后,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修建了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牺牲在朝鲜各地的志愿军烈士,这时候,有人就提出,要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安葬。

这件事很快就上报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听后却没有同意,说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员,理应和其他人埋在一起,不要搞特殊。

就这样,毛岸英安葬在了位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见证着中朝两国那段血与火的友谊。

后来,其实有很多志愿军烈士的遗骨都迁回了国内,但是,毛岸英的遗骨却一直留在朝鲜,这无疑就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毛岸英当年从国内出发之前,曾经问过父亲:“我作为您的儿子合格吗?”

毛主席回答说:“等你回来,我再给你答复。”

毛主席的意思,其实就是要看看毛岸英在朝鲜期间的表现,如果表现合格,就是他合格的儿子,如果表现不合格,就需要继续锻炼。

那么,毛岸英到底合不合格呢?

不只是“合格”,其实完全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臧克家写过一首诗,叫《有的人》,是纪念鲁迅先生的,其实,这首诗用在毛岸英身上也很贴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所谓“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是不是“伟大”,也并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职务有多高,而是要看他为什么而活,又为什么而死。

毛岸英虽然只活了28岁,在朝鲜更是只工作了37天,但是,他却用这37天和28年,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应该怎么活,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更多的人而活,为了祖国的事业而活。

这样的人,即使只活了28岁,只工作了37天,也是伟大的,不朽的!

(参考资料:《我的伯父毛岸英》《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