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之最(二)

发布者:秋雨舞春风 2024-11-25 10:12

14、我国最早自行设计制造的小四轮拖拉机

小四轮拖拉机通常指的是小型轮式拖拉机,因其体积较小、操作灵活而广受欢迎。它们在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一拖(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1982年7月28日开发出了八档小四轮——东方红150型轮式拖拉机。这款拖拉机于次年12月投入批量生产,并迅速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统计,这款拖拉机在当时累计向农村提供了200多万台,是当时农村保有量最大的小型拖拉机。

尽管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各地的工厂已经开始尝试制造各种类型的拖拉机,但具体提到的小四轮拖拉机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982年,即东方红150型轮式拖拉机。因此,可以认为东方红150型是中国最早的小四轮拖拉机之一。

15、我国最早的女拖拉机手

我国最早的女拖拉机手是梁军(原名梁宝珍)。1930年3月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2020年1月14日逝世。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开国少将,三江学院副教授。

1948年作为唯一一名女学员参加北安拖拉机手培训班,结业后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队——梁军女子拖拉机队,任队长。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1年被派往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深造。1954年与王佐之在北京登记结婚。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形象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

梁军被誉为“人民币女郎”,因为她成为了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曾获评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梁军两岁时父亲去世,继父在她9岁时去世,她从小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梁军曾任哈尔滨市香坊区农机局副局长、市农机局副处长、市农机局总工程师等职,1990年离休。直到2003年,梁军才通过央视节目《小崔说事·钱啊,钱》确认自己是壹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的故事展现了她在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建设的巨大贡献。

16、我国最早的县级国营拖拉机站

1954年8月辽宁省在盖州市(盖平县)建立了营口市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国营辽宁省盖平农业机器拖拉机站 ;1954年10月,广东省省农业厅在中山沙朗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 。从时间上看,盖平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建立的时间更早,所以我国最早的县级国营拖拉机站可能是辽宁省盖州市(盖平县)的国营辽宁省盖平农业机器拖拉机站。

1954年8月成立时,国营辽宁省盖平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分4个机耕队,拥有农机职工61人。在设备方面,拥有三种型号拖拉机15台,总功率达459马力,同时配备农业机具30台件。这些拖拉机和农具的配备,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机械化基础。它以苏联农业机器拖拉机站为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为我国的拖拉机站建设提供了借鉴范例,包括站点的运营管理、人员组织以及与周边农业生产组织的合作等方面 。

17、我国最早的户营拖拉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规模变小,这种变化使得原有的集体经营农机模式不再完全适应新的农业生产需求。此前拖拉机主要由集体经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民个体经营(户营)的需求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这一变革促使拖拉机的经营模式开始从集体走向个体农户,户营拖拉机由此逐渐兴起。

它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从集体化向个体化经营转变过程中,对农业机械化工具需求和使用方式的调整,也是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结果。

在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户营拖拉机开始逐渐出现。最初,由于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购买力有限,户营拖拉机的数量较少,并且大多是一些小型、简单的拖拉机型号。这些拖拉机主要满足农户自家耕地、运输等基本农业生产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户对拖拉机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和高端化。一方面,小型拖拉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功能不断完善,例如一些小四轮拖拉机在农田耕作、短途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开始购置中型甚至大型的拖拉机,这些拖拉机不仅可以用于自家农田,还开始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如为其他农户提供耕地、播种、收割等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拖拉机的生产企业也开始关注户营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功能。同时,国家相关政策也对户营拖拉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面,给予农户购买拖拉机等农机具一定的补贴,降低了农户购买拖拉机的成本,进一步促进了户营拖拉机的发展。

18、我国最早建立的公社拖拉机站

我国最早的公社拖拉机站之一,是在1954年9月建立的葛村拖拉机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在农村推行集体化道路,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成公社,以期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了重视,拖拉机站作为管理和维护农业机械的重要机构应运而生。

最初,葛村拖拉机站拥有两部拖拉机,一部是美国产轮式伏特25型,另一部是匈牙利产重型55马力链式。当时有人员9名。当年秋季耕地1600亩,由于拖拉机耕地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观看。

19、最早的拖拉机上公路跑运输

最早的拖拉机并不是专门设计用于公路运输的。拖拉机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农业用途,例如耕地和牵引农业机械。然而,由于其强大的牵引能力和多功能性,拖拉机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于非农业用途,包括运输。

尽管最早的拖拉机并非专门用于公路运输,但在其发明后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拖拉机的功能逐渐扩展。例如,在经济不发达、交通落后的年代,拖拉机在农村地区曾被用作主要的运输工具,尤其是在山区,因为它们能够运输农产品和其他物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拖拉机在历史上曾被用于运输,但它们并不是专门为公路运输设计的。现代的运输拖车和卡车才是专门为公路运输设计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来说,最早的拖拉机并不是专门用于公路运输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拖拉机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于运输。近些年来,拖拉机跑运输已如凤毛麟角,逐步被专用高效运输车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拖拉机退出运输市场是社会经济的一大进步。

20、我国最早的拖拉机

新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鸭绿江一号”早在1951年3月开始研制,于1957年1月31日研制成功。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东方红”54型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诞生。从这两个事件来看,中国最早的轮式拖拉机诞生于1957年,最早的履带式拖拉机诞生于1958年。

21、我国最早的农机联户经营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机联户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由多个农户共同出资购买农业机械,然后共同使用或轮流使用这些机械,以降低单个农户的购买成本,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我国最早的农机联户经营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山西省太谷县五家堡村的农民温廷玉和另外5位农民发现了跨区作业的商机,他们一起开着联合收割机赴晋南的运城地区,由南往北开展小麦机收流动作业。这一行动开创了山西省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的先河,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支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

随着农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机联户经营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例如,一些地方的农机专业户开始自发建立作业服务合作组织,形成了从收获到秸秆还田、耕整地、播种的一条龙作业服务。伴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机大户开始浮出水面,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特征。

22、我国最早的农机合作社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机合作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部法律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使得农机合作社在组织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范。在此之后,农机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在这个阶段,农机合作社在入社成员、大中型农机保有量、机库面积、维修间面积、作业服务面积和经营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如传统农机手成立的合作社、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的联合社、回乡创业型(个人独资公司)等组织模式,以及承接政府项目和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等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23、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的机械化家庭农场

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的机械化家庭农场是由葛柏林创办的圈河家庭农场。创办于1989年(35年前)位于中国东北边陲的双鸭山市域内八五九农场东安镇。

葛柏林在北大荒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创办了中国首个有特色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圈河家庭农场。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他还投资上百万元建设江堤,避免江水冲刷国土,在江边植树造林2万余株,建成了鳌花岛橡树园。他几乎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美丽北大荒建设上,至今没有在其它城市购置任何房产。他购置了一批现代化大型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工具,搞农田基本建设、建林场、保护湿地。

早在2003年,八五九农场党委就批准圈河成立北大荒第一个家庭农场党支部。葛柏林早在16年前,就被评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他自费造林已达100多万株,每年为国家提供350亿斤商品粮,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葛柏林创办的圈河家庭农场不仅是中国最早兴起的一批家庭农场主之一,而且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的机械化家庭农场。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建设的双重进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