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全球代工大王”,窥探富士康的崛起之路
“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四千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决定了,绝不是四千年后才知道的。”
这是郭台铭的话。
全球代工大王来自何方?把镜头拉回到30年前,富士康不过是台湾一家十几个人的小工厂。那么它近10年的成长力来自哪里?默默无闻的前20年它又做了一些什么?
7.5万元起家
华为总裁任正非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任正非说到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的,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后三个月,妈妈经常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
大陆第一代创业者,即使今天身价再多,谈及父母,都会有一种与任正非相同的感恩之情。“我当年创业的钱,是我母亲标会来的10万(台币)块钱。”每每提起他的母亲,一米八个头析北方大汉郭台铭总会露出难得的温柔。
因此,郭台铭在富士康大讲“感恩文化”。
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父亲叫郭龄瑞,母亲初永真是山东蓬莱人。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在军队当兵的郭龄瑞携家眷来到台湾。作为第一代外省人,郭家的生活不但不安定,甚至颇为艰难。郭台铭兄弟姐妹四个,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当警察的父亲的薪水维持。所幸郭台铭头脑聪明,而且很能吃苦,在学校是孩子王。郭台铭点子多,说服大家富有煽动性,被同学们称做“锅盖”。他在家里对弟妹也有号召力,从很小的时候起,郭台铭就带着弟弟半工半读,每年暑假都会打工,赚取下学年的学费。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在部队服完役,正要开始做事,寻找机会,有个熟悉外贸公司的同学,打听到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正在找公司承接。于是,郭台铭就和几个朋友商量办厂,把这笔订单接下来。于是郭台铭到台北建设部门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7.5万元,是大家凑的。
郭台铭当时刚从部队回来,没有什么钱,他的2.5万元是母亲标会得来的。
但是公司开得并不顺利,经营非常困难,第二年,合伙的朋友决定撤资不干了。于是郭台铭又向岳父借了17.5万元,硬是把工厂顶了下来,公司也登记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相信30年前,母亲和岳父出资支持郭台铭创业,既是出于亲情,也是看到郭台铭是一个做事业的人。当时女儿林淑如坚持要嫁给郭台铭,岳父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愿意接受这门亲事,但是他对郭台铭的能力还是认可的,因此,也才能借钱支持。
不过,当年那些撤资的朋友,看到今天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鸿海成为全球代工大王,心里一定追悔莫及。
一头扎进制造业
近年来,企业界出现了一种企业DNA的理论。DNA是所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体亲子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也就是所谓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企业的“DNA”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本质,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中基本不变的核心。当然, DNA是与生俱来的,在公司最初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并影响到以后的行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郭台铭创业初期的轨迹,来理清富士康后来走向成功的那些最基本的因素。
其实,郭台铭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和道路。创业之前,郭台铭以中国海事专科学校航运管理科毕业的背景,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强的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在当时有“台湾华尔街”之称的馆前路上班,担任排期及押汇工作,每天穿衬衫打领带,也就是今天的“白领”。当时正赶上美国对台湾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下一年的配额要由前一年的输出量来决定,而输出的额度就要看船期的安排,船期越多,意味着明年的生意更大。因此,当时的航运公司掌握着许多纺织公司的命脉。郭台铭的工作就是负责船期的规划,是一个很吃香的差使,几乎每天中午都有人请他吃饭。
但郭台铭没有流连于这种风光的生活中,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按理说,有了在航运公司一年的经验,郭台铭应该深知海外贸易一转手就可以赚钱的奥妙,即使是去创业,也应该进入自己熟悉的外贸行业。但是,郭台铭看到的是贸易背后面的东西:几乎所有的贸易产品,不是工业品,就是农产品。
生产才是根本,才能带动服务业。因此,他决心去开工厂。
即使是开公司,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不一定非要进入制造业。这种诱惑就出现在郭台铭的面前。
1977年,鸿海的资本额增加到50万元人民币,他准备投资模具机器,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模具厂。
这50万元来得相当不容易。创业初期,每月出货的塑料成品加工值约1万元,全年营业额12.5万元,当时的15名员工就挤在租来的83平方米的厂房里工作,就像现在深圳出租屋里的那些遍地都是的小家庭作坊,并且还是最差的。特别是经历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料大幅度上扬,景气下降,经营困难,公司处于严重的不稳定之中。
这时候,有一个机会降临了。
正当郭台铭筹集资金建模具厂的时候,一个土地掮客找上门来,向他兜售一块地。那是一块在土城永福宫后面的土地,1平方米才卖290元人民币。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台湾土地开始进入狂飙的年代。如果抓住这次机遇,郭台铭有可能进入房地产业。
另外,当时制造业开始起飞,原料也很缺货,有的工厂老板干脆拿钱买原料,囤积起来牟利。
这时郭台铭开始犹豫,到底要把这第一笔钱拿去盖模具厂、买土地,还是买原料来囤积?如果从赚快和钱多的角度去想,买土地和屯积原料,都好过盖模具厂。
“当我以一个工业经营者的心态做出决定时,就开始看得比较长远,想把公司的基础打好。”郭台铭作为经营者的心态和理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模式。
郭台铭最后还是决定把第一笔资金投入打造自己的塑料模具厂。然而,不到半年时间,永福宫后面的那块地涨了三倍,而原料价格也大幅上扬。“我的塑料模具厂才刚刚开始建立,设备是新的,工作人员也是新的,我还记得有一次机器装不起来,大家都相对无言。”郭台铭说。有人可能说,郭台铭完全应该先抓紧住买土地的机遇,先大赚一把,然后再回来建工厂。
其实,制造业的人都清楚,如果当时郭台铭一犹豫,去买了土地,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制造业来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富士康了。
对此郭台铭认为,当一个创业者做出重大投资决定后,就不要去理会土地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一股埋头向前的冲劲,必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一个企业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傻劲。”
在郭台铭眼中,外在环境让许多人的价值观产生混淆,无法分辨是非。当时有相当多工厂不肯专注追求本身的专业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提升,反而从事炒地皮和股票买卖等投机行为,或许这样赚钱比较快,也比较轻松。反观投入工业所要花费的精神和心力,要比玩金钱游戏辛苦数倍,甚至数十倍,而且这样的投入和产出回报还未必成比例。
制造业是工业的根本,是基础。但要想在制造业里扎根,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富士康在前 10年打拼得非常艰苦,如果没有这种扎根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
三头六臂,亲历亲为
现在,我们可以说,郭台铭就是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的人。但是,他能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就因为他在早期的创业中,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洞悉了制造业的奥秘之所在。
机械业是最早的工业,也是最成熟的工业,要从中看到问题,必须是具有慧眼之人。郭台铭就有这种天分。光有这种天分还不行,他必须走进那种具体的环境、接触那种氛围,并融化其中,才能体悟出要害、改变所在。
有一次,一个国际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年轻的郭台铭交谈。
经理人:“你有没有上过面试技巧的课?你如何决定聘用一个人?”
郭:“没有。我对人有直觉。”
经理人:“你有没有上过时间管理的课?你怎样安排你的行程?”
郭:“没有。我的行程随着需要安排。”
经理人:“你有没有学过经营管理领导统御的课?”
郭:“没有。”
经理人:“那么你怎样管理鸿海?”
郭:“如果有小混混到公司来要保护费,你怎么办?”经理人:“从来没有想过,不知道怎么处理,也许去报警吧。”郭:“如果有员工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打架,你怎么办?”经理人:“不知道......”郭:“如果你们有客户赖账,货交了却收不到钱怎么办?”经理人:“不知道,我们法务部门会告他们吧。”郭:“如果公司的支票到期,而银行存款不足,你会赶三点半(注释1)吗?”经理人:“不会。”郭:“那么你身为一个总经理,公司是怎样经营管理的?”
原来,管理公司就是要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务与现代管理科学差别很大。而“要害”和“核心”就在这些不起眼的琐碎事务之中。有人可能认为,郭台铭的这些心路历程,叙述的是创业的艰难。而深入探究,却发现这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因为只有在公司的最前线、身处第一现场,才能把握企业的心跳,洞察事物的本质,捕捉到改变企业命运的那个“结”、那个“点”。这就是企业家为什么要亲历亲为的根本原因。
制造业的改变,就发生在郭台铭骑着摩托车心急火燎地赶往台北三重河堤的路上。
跳下摩托车,没有熄火,一米八个的郭台铭弯腰走进河堤旁的五金模具店里,一手奉上点燃的新乐园香烟,一脸堆笑地对模具师傅说:“拜托拜托,这套模具请一定要在今天做出来,客户明天就要了。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把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看电影。”
这是出现在郭台铭创业第二年的画面。当时公司承接了一些黑白电视机旋钮的生意,连模具组都买不起,只能求这些模具店的师傅帮忙。
而这些模具店的师傅,往往耍大牌。再加上他们都是凭手工经验开模,不但慢,而且质量不稳定。但当时的制造业就是这种现状,大家也都安于这种现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然而,郭台铭却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必须改变。
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业也是最传统的行业,而郭台铭却把它改造成高技术行业,并打造出富士康的密秘武器,从而让现代工业对模具刮目相看。
颠覆模具行业的陋习
创办公司的第二年,郭台铭就领悟到了模具的重要性。 1976年,鸿海迁至板桥厂房,主要从事“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的加工制造。当时黑白电视还是主流,鸿海生产零件用的主要模具,大都是“委外”。
所以郭台铭为了准时交货,常跑到三重河堤旁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拜托模具师父帮他赶工。郭台铭发现,模具行业一直实行的师徒传授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经济景气,人们就开工生产,人才流动快、质量不稳定、小厂林立,每个人都想当老板,而不是技术过硬的模具师。鸿海未来要成长,绝不能依赖这些人。
因为产品的开发和加工速度攥在模具师的手里,质量也攥在他们手里。
这样不但交货没有把握,而且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特别是如果要接一些大厂的产品,结构复杂、精密性要求高,做不好模具是不行的。
“天下没有最好的办法,但有更好的办法。”郭台铭不但有洞察力,能洞悉要害所在,而且善于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挣到第一笔钱,他就决心投资建设自己的模具厂。他从大学招进一批机械系的学生,提出要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来开发模具,改变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承模式。这就要求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公开技术,而这些员工却认为这是端了他们的饭碗,不但集体抵制,甚至集体辞职,可见改变旧的观念和模式是多么困难。郭台铭一横心,干脆一律聘请外面刚毕业的学生,全部重新教起。
这样做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要培养出一个模具师,没有几年的磨炼是不行的。因此,郭台铭的模具厂经营得很辛苦,成本又比别人高。
但是,郭台铭知道,机械行业比的就是模具,只有改变台湾模具行业的陋习,才能建立起适应现代工业的模具产业,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他一再强调,一天不自我累积模具技术,便一天要受制于人。
坚持走自己的路,过了6年,郭台铭才开始收获改进模具的成果。因为有了自己的塑料模具机器,郭台铭就有能力和更大的公司合作,也更积极地投入OEM塑料精密零组件。1979年,鸿海和大同公司“合作开发”彩色电视用“返驰变压器”的“高压线框组线”,其他的OEM产品,还有“美式电话座零组件”等。
瞄准电脑连接器
1980年,郭台铭在日本大阪度过了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在三菱公司吃过饭,一个人回到旅馆后,郭台铭禁不住感慨成千。那天晚上他到底想到了什么?他后来披露说,当时他是为了购买模具机器亲自到日本去的,参观了日本人的实验室,看到日本大厂长期扶持“配合厂商”,教他们开发新零件、做市场计划,让小厂在技术、质量和数量方面都成为稳定的“卫星工厂”。而台湾的大厂对小厂只会杀价,订单、产量也不稳定,导致大企业做内销、小企业做外销的局面,让小企业在生存线上挣扎。
现在猜测,郭台铭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应该是,日本这种“大鸡带小鸡蛋”的办法,让小企业处于稳定之中,但也让小企业安居乐业、不思进取,很难长成大树,永远做“卫星工厂”。而台湾的环境,却逼使小企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赶超大企业。当然,一切都得靠自己。
从日本回来后,郭台铭就开始了新的布局。当时,鸿海主要生产电视机和收音机的零件,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视和收音机厂家的相继倒闭,鸿海也受到波及。下一步应该选择什么产品?电脑连接器进入郭台铭的视野。
郭台铭经常去日本买机器,也对未来的市场趋势,做了一些细致的市场调查,他认定,电子游戏机和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特别是个人电脑将有大的发展。
怎样才能切入电子游戏机和电脑领域?郭台铭聚焦到连接器上。“我们估算在计算机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中,鸿海至少有40%~50%的相同技术。”他鼓励员工,“从50%出发,和从零出发做比较,我们选择至少已经掌握了一半关键技术的连接器。”
郭台铭的“运气”总算来了。鸿海开发的连接器正好搭上台湾信息产业急速成长的好势头。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此外,当时电视游戏机风行,鸿海业绩颇好,员工扩增到300人,资本额从1982年的400万元 人民币,—下子增加到了1983年的1 150万元人民币,成长了三倍。
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业使用的计算机连接器,鸿海开始与计算机厂商建立业务关系。这也是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的第一步。
一直到了1985年,鸿海中高层举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进行竞争策略的规划研讨,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
参与这次会议的有关专家认为,郭台铭非常重视技术开发与专利保护,形成了精密模具的开发技术与专利。虽然电脑连接器只是鸿海产品的一部分,但由于其拥有精密模具的开发技术,让鸿海面临许多新的市场机遇。比如生产照相机、家电、机械工具,甚至化妆品所需要的精密零件。而个人电脑已进入萌芽阶段,很可能会成为90年代成长最快的高科技产品。
两天的闭门会议使鸿海上下达成共识:专注于个人电脑连接器,主攻世界级电脑客户,5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脑连接器制造供应商。
也许,当时生产电脑连接器是从掌握50%的技术出发的,而以后则显示连接器在整个电脑制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电脑产品的“神经系统”,而富士康则通过“神经系统”把整个电脑连接起来,从而称霸全球电脑产业。
时任惠普和台塑合资公司惠台总经理的程天纵曾经参与了1985年鸿海的闭门战略规划会。他后来回顾说:“根据我两天的观察,这样的结论与郭台铭对产业的了解和对市场趋势的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今天鸿海的发展来看,当时的决定是极为关键。从个人电脑连接器切入电脑机壳,创造出独一无二的CMM零组件模组动态模式,接着进一步跨入通信网络及游戏机。当初的第一步如果走错,是否会有今天的鸿海帝国?”
如果说,5年的模具功夫让鸿海站了起来,而接下来的5年则让鸿海看清了正确的方向,专注于电脑连接器使鸿海迈出了第一步。
不惜成本购买好机器
1980年,鸿海进一步扩充中和连城路的工厂来生产家电产品,并且成立了化学电镀部门。
1982年,鸿海终于在土城中山路买下了自己的厂房。这间厂房占地约 2200平方米,主建筑物是四层办公室和三层厂房,厂房区隔成“冲压厂”、“模具制造厂”、“电镀厂”、“插座接头零件装配厂”、“D型计算机连接器装配”及“仓库”和“餐厅”等。不过,厂房面积不够大,射出成型还要在外面另行租厂房。
除了扩建厂房,郭台铭还尽力购买国外最好的设备。1979年,郭台铭就认识了美国最大的游戏机公司亚泰瑞公司的采购人员方国健。亚泰瑞是鸿海的第一个海外客户,郭台铭一直想跳过代理商和亚泰瑞直接做生意,但这要冒得罪中间商的危险。有一次郭台铭声称:“我有‘秘密武器’,能把产品成本一举大幅下降到‘吓死人’的地步。”后来有一天,郭台铭神秘兮兮地把方国健他们邮到板桥厂二楼,向他们展示了一台圆形机器,它利用震动来推动螺旋轨道上的顶针,并调整为同一方向,然后再落入塑料质连接器的针槽里,可以省掉用人工一根一根插针的费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这种机器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就连方国健这样见过大世面的人,也为鸿海有这样先进的设备称奇。
1983年,鸿海购买日本设备,生产计算机业使用的计算机连接器。1984年,为了建立金属电镀单位,直接从美国引进全自动连接线选择性镀金设备和电镀检测设备,花费了将近250万元人民币,大约是鸿海当时营业额的1/10。
1986年,购买瑞士高速连续冲床,进一步引进日本精密机械制造设备和技术。
1987年鸿海一口气再投资了2 500万元人民币,买了48部第四代计算机自动化伺服塑料射出成型机。当年鸿海的资本额也不过4 500万元人民币,这笔投资超过资本额的一半。接着郭台铭又连续从美国引进自动化装配生产设备,成立了“自动化研究部门”,进行“连接器前段加工的自动化”和 “Cable测试仪器”及“Cable去皮机”的自行开发和制造。
当时鸿海的九成设备都购买海外设备,而外国设备的价格比本地货要高出一倍以上。但由于许多零件属于“高硬度玻璃纤维特殊工程塑料”,所以郭台铭宁愿选购更耐磨的机器,而国外机器除了耐磨性佳,也更为精密,寿命也比较长。郭台铭认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引进海外管理理念
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大大提升了鸿海的加工能力,同时,鸿海也在悄悄做着另一件事情——提高管理能力。郭台铭强调:“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得扎实。你知道少林寺和尚武功千变万化,是过去多少年挑水上山的结果吗?”
和引进设备相比,提升管理是看不见的慢功夫。郭台铭的办法是鼓励员工直接实验摸索。“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
鸿海提高管理的方法,也是从国外公司引进的。日本的设备好,管理也不错。1988年,鸿海就推行了日本的“5S”管理,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上下工夫。同年还以“颜色管理表”首度获得宏□公司“卫星体系工厂”第二名的成绩。
那时候,郭台铭经常借机会找一些国外大公司的高管聊天,向他们请教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外国公司的运作体系,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表现出一副求学若渴的态度。
鸿海也重视引进国外的现代管理手段。例如,与美国迪吉多和麦克唐纳公司签约引进了CAD/CAM软件系统,用来进行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力投资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例如 1987年,鸿海公司支出219万人民币教育训练总经费,占总营业额的1.67%。也在这一年,员工人数1 000人的鸿海派到国外受训研习的干部即超过200人次以上。
1988年,由于员工教育训练方面的优异成绩,还获得了台湾工业总会颁发的“教育训练绩优厂商奖”。郭台铭认为:“训练工作是公司成长最主要的基础。”
1988年,鸿海员工人数达到1 000人,营业额正式突破2.5亿元人民币。
这一年鸿海第一次设立“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这时鸿海经过了十多年的淬炼,已不再是当年那家担心撑不过明年的小公司了。
1989年,鸿海继续获得神达计算机“免检入库合格”的供货商资格,以及宏□颁发的“优良协力厂商”奖。这一年,郭台铭对内公布了“二十二职等”的晋升管道,称做“职务系统前程规划制度”,强调借着人事公平、公开原则,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公司内的职务晋升之道、预知自己前程,同时,也借着这项前程规划制度,了解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也是鸿海内部走向制度化的最重要一步。
鸿海的管理也在日新月异,逐年提升。
交通银行雪中送炭
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中肯定少不了资金的困难。
“我想任何企业的经营,都会有顺境,也都会有逆境。在逆境时,尤其需要银行服务……如果经营不好,不一定是公司经营方法不对,有可能是时机不好,所以我们更希望银行了解企业的困难,提供信息、加强联系、协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是郭台铭早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由于中小企业资源不多,申请贷款困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多少年以后,郭台铭还记得最早银行给他支票,是一次发10张,用完再发。而郭台铭常对外界讲的笑话是,当年台湾还实行《票据法》,小企业退票,老板要坐牢。于是有些老板在登记注册企业时,就把负责人的名字写成老板娘的。一旦出了事,老板娘去坐牢,老板在外面继续张罗生意。而对鸿海之所以设在土城,郭台铭开玩笑说,是因为离当时专门关票据犯的“土城看守所”很近,万一他因为鸿海退票被抓去坐牢,家里探监方便,他也可以顺便交待公司业务。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也就会对支持自己的银行念念不忘,感恩不断。富士康到大陆投资以后,台湾金融界要抽公司的银根,郭台铭索性只留下台湾交通银行,其他的贷款项目都转向海外银行。因为台湾交通银行,是最早支持郭台铭的银行。
1979年以前,鸿海拥有的“厂房”只不过是租来的两间小店面,根本不敢奢望走进交行的大门申请贷款。1981年,交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处,开始扶持中小企业。郭台铭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当时中小企业处的杨襄理,没想到杨襄理不但耐心听完郭台铭的说明,还亲自参观工厂。杨襄理看到鸿海的模具做得比别人小而精密,于是很快就核准了郭台铭的贷款申请。
1986年,郭台铭接到大量订单,需要扩厂,于是再次向交行申请贷款。当时第一线经办人员要求鸿海提供更详细的资料,而郭台铭希望能亲自和张天林经理做简报、向他介绍鸿海的计划。张天林人很严肃,提的问题也很尖锐。汇报完了,张天林说一星期会有回音,结果四五天就核准了。
这是一笔很关键的贷款。用这笔资金,工厂从6 600平方米扩增到13 200平方米。当时整个投资金额是1.75亿元人民币,因为这个厂整合了计算机生产一贯作业。宏□董事长施振荣曾评价说:“鸿海不但是全台湾第一,即便在全球较大连接器领导厂商中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超过十家!”
郭台铭之所以能够获得台湾交通银行的货款,主要是因为他的信誉,及每一笔贷款使用的效果都非常好。因此,交通银行的内部刊物还专门采访了郭台铭,把鸿海列为银行的优秀客户。
郭台铭获得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总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公司的蓝图,打动银行业务人员的心。并且,他的蓝图总能实现。因此,银行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富士康”出世
“富士康”这个名字出现在1985年,也就是鸿海开始迈向第二个10年的时候。
经过了10年的创业,鸿海已经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技术进行了产品转型,郭台铭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鸿海做得出精良又便宜的产品,为什么只能卖给台湾厂商?既然台湾厂商也是帮海外大厂代工,鸿海为什么不直接和海外客户接触?”
为此,郭台铭自创品牌“FOXCONN”,以此品牌直接在国外市场进行销售。“FOXCONN”一词,“FOX”代表模具Foxcavaty,“CONN”代表连接器。“FOXCONN”体现了鸿海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当然, “FOX”也是英文“狐狸”的意思,取这个名字,也喻意着公司像“狐狸”一样智慧而敏捷。
“FOXCONN”音译为“富士康”。郭台铭进军大陆以后,即将公司命名为“富士康科技集团”。 20年后,“富士康”已经成了世界著名的企业品牌,但人们对 “FOXCONN”还是各有各的理解。
2004年9月,台湾经济高层人员何美(王月)在鸿海土城研发中心动土典礼上说,她终于了解鸿海为什么叫“FOXCONN”了,因为鸿海做的许多产品,别人都不知道,而且布局很深、策略灵活,像狐狸一样。郭台铭听后会心一笑,频频点头。
郭台铭自己的解读是:“富士则康,聚才乃壮。”这是2004年郭台铭写的一幅春联,并以此与刚进富士康的大学生们共勉。
而一般人则把“富士康”解读为“财富”的创造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
富士康为招募大学生而印发的宣传材料上写道:“掀起你的盖头,揭开富士康的神秘面纱。秩序与效率的创造者,财富与梦想的耕耘者,快乐与健康的拥有者。他们,为全球6C产业领跑,为21世纪中国科技业筑梦,他们期待与您同步成长。”
当然,“FOXCONN”品牌的确立,开始是为了直接进行国际营销。当时鸿海对外采取的是两阶段的营销策略:第一阶段,先和当地的专业厂商结合,以对方的服务网及品牌进入市场,待FOXCONN产品的质量受到当地使用者肯定之后,便进入第二阶段,以自创的品牌营销。为此,“FOXCONN”不但在美国注册,还同时在其他 21个国家注册,这也是鸿海国际化的第一步,并首度成立美国办事处,加强美国市场销售网络及掌握信息。
小企业要想开拓国际市场、创造国际品牌,困难很大,风险也很大。因此,郭台铭鼓励自己说:“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时,一定要有执著、冒险、犯难的精神!”郭台铭还说:“如果能在台湾开车,就能到全世界开车。”
1985年创立“FOXCONN”品牌之后,郭台铭第一次前往美国,并且顺利争取到美国电信客户的订单。鸿海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进军大陆建厂
1996年,可以看做是富士康近十年来高速成长的起点。这一年的 6月6日,富士康深圳龙华工业园建成使用。从此,龙华成为富士康全球运作的大本营。
富士康进入大陆是1988年,在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开办了百十来人的工厂,工厂名叫“富士康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建立了进军内地的桥头堡。
现在的富士康在深圳龙华占据了大半个城区,在深圳名气很大。富士康的员工到市区的餐厅吃饭,只要亮出富士康的工牌,就能得到最大的打折优惠,老板还会亲自出面张罗服务。前些年,如果进出深圳关口忘了带身份证,一般的人会罚款400元,而如果自报家门:“我是富士康的”,关口的武警就扬扬手让过去了。
但是,刚进入内地的时候,富士康太小,也没有什么名气。现在富士康的员工都感觉很牛,而当时的郭台铭却神气不起来。有一件小事曾让富士康的高层至今耿耿于怀。深圳福永有一个码头,有一次,郭台铭坐船从码头上岸,天正下着雨,司机想把车开到码头门前,但站在门口的公安却不让靠近,并与司机争执起来,而且动手动脚,态度蛮横。大个子的郭台铭上去劝解,并亮出自己的身份,但公安并不理会,仍然动粗,郭台铭也挨了一脚。找他们的领导理论,对方也不予理睬,态度很不好。对这件事,郭台铭非常气愤,一直写信反映到北京,直到最后当事人被做处分才算。
郭台铭进入大陆,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他当时看清楚了内地的优势,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和布局。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人的基本工资已超过每月2 500元人民币,而内地的作业员则是每月500元人民币,两者相差约5倍左右。特别是在台湾有钱也请不到人,而内地工厂的门外,随时可见打工仔、打工妹排队找工作,而且这些人年轻,眼明手快。
另一个问题是,20世纪80~90年代经济起飞、台湾土地价格节节上扬。反观内地土地广大,要多少有多少,就怕没人利用。各地政府为积极招商,除了提供服务,为厂商铺路整地,优惠政策从“二免三减半”放宽至“五免五减半”,也就是前五年不用交税,后五年的税只要一半,而且如果厂商继续投资,还可以继续享受优惠,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建设开发热火朝天。
内地的土地和机会,为郭台铭提供了巨大的舞台,成为富士康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布局。
1988年,还只有少数台商到大陆探路,郭台铭就是其中之一。 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深圳发表“南巡讲话”。大陆整个经济开放日趋积极,拓宽吸引外资的步伐,包括宝成集团、台达电集团等台湾有名的公司都开始到大陆投资。
1993年,郭台铭加快在深圳的布局。当时土城的一些台湾自行车厂也来到深圳龙华,上下游企业集体在龙华买下大片土地。郭台铭也看中了紧靠深圳市区的龙华,当时,那里是一片荒野,野草长得比人还高。郭台铭站在一个高处,振臂一挥,对当地的政府官员说:“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
划完红线,就开始建厂,紧接着赶工生产出货。1996年,富士康开始向龙华搬迁,以后每年都有新厂房建成,一直到今天,富士康已经在龙华建成 1 400多亩土地的工业园区,并且还在不断地买地,还在建设。
进军大陆建厂,成为富士康最重要的转折,威震世界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就这样在大陆诞生了。
成功上市
1991年,鸿海股票在台湾上市,是鸿海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不过鸿海的上市也是一波三折。
上市的前两年,鸿海的资本额已增加到1.15亿元人民币,FOXCONN还连获外销大奖。施振荣在鸿海的上市说明书中说:“几乎台湾主要的个人计算机厂商都采用其产品,鸿海公司在过去数年的发展,对台湾计算机工业的成长环境,以及包括宏□本身的成长过程,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我们需要这种工业在台湾生根茁壮。”
但是崛起的鸿海准备公开上市时,还是受到了不少黑函攻击,投诉其海外投资公司的问题。当时鸿海为了投资先进技术,在美国设立公司,有人怀疑鸿海在美国投资的公司,是“假华侨,真避税”。虽然郭台铭迅速把海外的股权全数买回避嫌,但由于有些股权在美国人手中,所以还是晚了一个月才上市。
最后的上市审查投票结果是七票对六票,鸿海以一票之差过关,非常惊险。1991年6月18日,当时台湾第一大、亚洲第六大的连接器公司——鸿海以每股约合11元人民币的价格挂牌上市。
公司上市,鸿海不仅获得了市场资金的注入,也推动鸿海走向全球市场。鸿海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争取国际一流公司的订单,最最重要的,是鸿海告别了过去买机器、买厂房的年代,有了股票,鸿海可以真正开始“买人才”,吸引更多工程师,展开接下来15年的发展。
鸿海上市之前,郭台铭曾信誓旦旦地说:“有了钱,我要去买德国的模具,买日本的精密陶瓷。”但上市后,他更多地是吸引人才。
上市,融得大量资金,也让鸿海度过了一次危机。鸿海上市时,正值海湾战争石油禁运,台股大幅震荡,许多公司都撑不下去,也可以想见鸿海上市前三年的大幅度投资,会带来多少经营负担。如果上市没有成功,后果将难以想象。
股票上市,对鸿海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甚至是决定命运的一举。如果不能上市,不但可能做不大,而且生存也会成为大问题。以致后来,那些在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的企业,一直耿耿于怀:“要是当初鸿海上市没有成功就好了,因为鸿海很可能会倒掉,要是没有鸿海,大家的生意就会很好做了。”
其实,鸿海上市是一种必然,由郭台铭通盘操作的上市,别人是挡不住的,今年不上,明年也会上。
富士康走过的30多年,前15年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并不为人关注。上市后又过了5年,鸿海终于发力,直冲云霄。
《史记》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富士康近10年的表现,正可谓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毅力、傻劲和智慧
为什么鸿海能够成功?它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者有什么可借鉴之处?郭台铭自己也有一些告诫。
有一次郭台铭带台湾模具公会到新加坡参加亚洲模协大会,新加坡劳工部长请吃饭,向郭台铭问起台湾中小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强?为什么新加坡的中小企业都辅助不起来?郭台铭说:“因为新加坡政府太好了。这就好像一个小孩,一岁的时候就要吃奶,三岁以后除吃奶外还要吃维生素,一切的生长过程都由父母照顾保护,没有机会受到刮风下雨的锻炼。新加坡的工业好像机场旁的两排大树,都是从马来西亚深山里运来移植的,没有向下扎根。新加坡没有台风,没有地震,要不然那两排树早就倒了。”
郭台铭说,台湾中小企业要成长,一定要先有个磨炼的环境。第一,政府效率一定很差,没有辅导,只有找麻烦;第二,没有金融资源,只有退票坐牢;第三,政府把所有资源都用来照顾大企业、国营企业;第四,护照在海外没有用。
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小企业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打拼壮大?郭台铭讲了三点:毅力、傻劲和智慧。对此,《数位时代》杂志的张殿文先生对郭台铭的观点进行了总结:
毅力:经营企业,许多外在环境因素变化得太快太大,以自己有限的经历和能力要应付日常各种变化,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所能够控制的资源相当有限,幕僚群也有限,本身的基础相当薄弱,因此,面对外界信息与经济情况的变化,经营者必须随时有能力去应付、接受这些突如其来的冲击,所以郭台铭认为“创业者”一定要具备坚强的毅力。
傻劲:郭台铭说:“一个工厂,既然已经投资下去了,就算是花一生的精力去经营,也未必能保证经营得好或经营成功,更不是说公司经营者做到什么时候,或是公司的技术达到什么水平就算完成,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的。所以,我敢说,一家公司一辈子是改善不完的,经营者必须有继续经营的执著观念。”
智慧:一定要智慧,而不是只有聪明。郭台铭将“聪明”和“智慧”细分,“聪明”是比“智慧”小的一项,每个人都有“聪明”,但不一定有智慧。
聪明是说一个人做事情的反应很敏捷、很快,也具备相当程度的掌控力,而“智慧”则是指具有正确分析判断问题的一种“能力”,做应该做的事。可是所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一个创业者要具备能够正确分析事理的智慧。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雄心勃勃的郭台铭,能按捺自己20年,这正是他的大志向、大胸怀、大气魄之处。
郭台铭认为,做企业就像练武功,要从扎马步、站木桩开始打基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日苦练。练功还要找个僻静的地方,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闭目打坐。只有练上多年,才能练成一身功夫行走江湖。练武不仅要吃苦,更要耐得住寂寞,磨炼心志。如果心不平静,总想出去试试身手,是非吃亏不可的。
台湾的中小企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比大陆早了30年,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台湾的背景是岛内未全面发展重工业,而以出口导向为发展策略,生产流程则以加工装配为主。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佳,处理困难的韧性强;充分运用人际网络关系,满足资金需求及情报汇集;精于把握机会、分散风险;弹性及有机式组织;冒险犯难,勇于开拓市场。这些特点与大陆中小企业有不少相同之处。
台湾中小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贷款融资极为困难,研发能力薄弱。
台湾《数位时代》杂志张殿文先生研究鸿海生存成长之道,认为其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策略一:努力加上意志力,投入所有资源,不是大的成功就是大的失败。具体的做法,就是不断地投资设备。
策略二:创造性地模仿,攻击竞争者最薄弱之处。具体做法,以低价多样产品取代进口产品。
策略三:寻找避免被挑战的位置,确保产业生态位置。产品选择从电视机旋钮改做电视游戏机电脑配件。策略四:设定价格,创造效用,为顾客增加更多的价值,改变产品或市场性格。具体的做法,发展模具技术,确定重点客户。
反观大陆中小企业的发展坎坷颇多,这种坎坷主要来自定性不够,往往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主要表现是:在发展战略上,热衷于资本运作,在实力不够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实行多元化;在竞争策略上,往往重视抓机会抓机遇,而不愿在产品和管理上下笨工夫;在经营环节上,重规模生产,轻品牌塑造;在营销环节上,高度迷恋广告战和频繁地进行价格战;在资源配置上,以终端取胜,把宝全部押在市场销售上;在研发环节上,舍不得投入,以致缺乏核心技术等等。最终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失败,或者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长期发展。
<注解1>: 台湾的银行是下午三点半打烊的,如果开支票给别人,到了兑现日期不把镥存进去不会跳票,所以资金吃紧的人常常到了兑现日的三点半筹到钱后赶在银行打烊前把钱存进去,称为“赶三点半”。——编者注
大家都在看
-
2000年前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安提基特拉机械之谜 全全探索局。说说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人类发现了本不应该存在的古老计算机!1. 1900 年海绵潜水员在希腊小岛安提凯西拉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他在海底发现了一只突出的青铜手,虽严重腐蚀但仍可辨认,他将发现报告给 ... 机械之最11-14
-
机械狼带给咱们的冲击感还没有消失呢 机械狼带给咱们的冲击感还没有消失呢,机械虎就横空出世了!这就像是在说,这台机器可不是你的玩具,它可是一个凶猛的野兽!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些有趣的民间调侃,更让人深思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军事理念?这些“ ... 机械之最11-14
-
当今最复杂的椭圆曲线找到了!29个独立有理点打破18年记录 选自quantamagazine作者:Joseph Howlett机器之心编译机器之心编辑部又是计算机帮了忙。对现代密码学稍有了解的人都必定听过椭圆曲线的赫赫威名,但椭圆曲线本身依然还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今天,量子杂志作者 J ... 机械之最11-12
-
实战版“汪汪队”来了 机器狗将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从兵器工业集团了解到,四条机器狗分队将参加地面装备动态演示环节,四足机器人具备综合打击、侦察探测、运输包装、操作处置等功能,将展示城市作战机动能力。启动、行走、爬坡、下楼……昨天在珠海 ... 机械之最11-09
-
机械硬盘这种“老古董”,怎么在大模型时代还供不应求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搞人工智能就得买显卡、买网卡?其实啊,还有个被大家忽略的"主角"——存储设备,特别是咱们常说的硬盘。这不,最近硬盘价格蹭蹭往上涨,搞得大家直呼吃不消。你说硬盘这玩意儿,都快70岁"高龄" ... 机械之最11-08
-
每日数码科普之六十四:键盘什么轴好用?机械键盘轴体选择指南 机械键盘因其独特的手感、耐用性和可定制性,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而机械键盘的核心在于“轴体”,它决定了键盘的手感、声音以及使用体验。不同的轴体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键盘轴体尤为重要。 ... 机械之最11-07
-
为神舟飞船造一顶“大伞”——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航天器回收着陆团队 图①: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图②: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1200平方米主伞。图③:工作人员为神舟飞船包伞。(除署名外,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11月4日凌晨1时24分 ... 机械之最11-07
-
我国古代的计时仪之最 时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可能与光有关,也可能与生长有关,还可能与外星人有关……光影(图片来自网络,下同)很早,人类就发明了用来计量时间的设备。从粗糙到精致,从大概到精准。从时间计量仪器的演变就可 ... 机械之最11-07
-
新车停在机械车位,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1刚买的“吉利银河” 被机械车位压坏杭州拱墅区有个富越香郡盈座何女士在这里租了一套公寓还租了一个机械车位说是取车时刚买来一个多月的新车被压坏了该怎么修怎么赔几方无法达成一致何女士:10月19号下午3点多我去 ... 机械之最11-06
-
给敌人递刀子?中企帮印度建最大最强炼铁高炉,将损害长远利益? 今年9月,在印度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国给印度修建的最高规格的钢铁高炉在印度塔塔钢厂2号高炉点火投产。为什么说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件大事呢?因为此次中国五矿集团旗下公司所研发的这款钢铁高炉非常不一般,它是世界 ... 机械之最11-06
相关文章
- 机械硬盘这种“老古董”,怎么在大模型时代还供不应求了?
- 每日数码科普之六十四:键盘什么轴好用?机械键盘轴体选择指南
- 娜然仿生机械姬
- 为神舟飞船造一顶“大伞”——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航天器回收着陆团队
- 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全面解析与展望
- 机械哪个方向好?
- 我国古代的计时仪之最
- 新车停在机械车位,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 给敌人递刀子?中企帮印度建最大最强炼铁高炉,将损害长远利益?
- 美国对中国大学机械工程排名!网友:如梦如幻
- 每日数码科普之五十一:键盘的进化与现代趋势
- 2024年双十一机械键盘入门及选购推荐(含无线键盘、游戏键盘)
- 山东一只“机器狗”火遍全网!确实厉害→
- 太空“豪宅”!揭秘中国空间站的非凡性能→
- 机械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一线牛马!毕业生如何脱颖而出? #机械
- 长沙工程机械何以走俏非洲?
- 全球最宽轧机成功热试
- 十年磨剑破解城市地下超窄空间施工难题
- 机械设备最关心电缸什么
- 重回兵器谱排行第一名,迈凯伦F1继任者W1来了
热门阅读
-
天下第一暗器暴雨梨花针,传说中的唐门暗器做出来了 07-13
-
世界十大大型船舶排名,第一能承重六十万吨!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