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领袖之一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与外国客人的谈话中曾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一共打了22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
在毛泽东的人生中,军事领域是他最光辉、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动领域;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他思想体系中最丰富、最完善、最系统的理论内容。他最难以忘怀的岁月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这也使得他在全党全军的领袖地位和在全国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达到了巅峰。
毛泽东的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科学的军事理论创造是他的成就之一,毫无疑问,毛泽东不愧是一位世界上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
“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想过要搞军事、要去打仗。相反,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教书先生或新闻记者,计划着以月薪为生。然而,毛泽东在1927年之前“逼上梁山”,开始走上了打仗之路。他多次表示是蒋介石迫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拿起枪杆子。
毛泽东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后来蒋介石不许我们活了,我们就拿起枪杆子。” 国共分手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上山打游击,这也成为国共合作中的重要话题之一。
毛泽东指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起枪杆子上山了。”
对于如何打仗,毛泽东也曾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在一次会见日本共产党朋友的谈话中,毛泽东说,共产党成立时无从着手,只知道要革命,但不知道怎么革法。
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迫使他们开始打仗,而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打仗的技巧。毛泽东认为,打仗也是可以学会的。

1937年5月9日,毛泽东(左三)在延安和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想过要搞军事、要去打仗。相反,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教书先生或新闻记者,计划着以月薪为生。
然而,毛泽东在1927年之前“逼上梁山”,开始走上了打仗之路。他多次表示是蒋介石迫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拿起枪杆子。
毛泽东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后来蒋介石不许我们活了,我们就拿起枪杆子。”
对于如何打仗,毛泽东也曾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在一次会见日本共产党朋友的谈话中,毛泽东说,共产党成立时无从着手,只知道要革命,但不知道怎么革法。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迫使他们开始打仗,而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打仗的技巧。毛泽东认为,打仗也是可以学会的。
在毛泽东看来,上山打仗并不是他的愿望,而是被蒋介石“逼上梁山”。从此,毛泽东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
1963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同外国客人的谈话时说,他上山打游击,一打就打了22年,直到1949年才把蒋介石赶出大陆去。同年12月5日,他在与外国客人的谈话中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度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
在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年华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度过的。从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引兵走上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一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打了二十多年的仗。这期间正是毛泽东从34岁到56岁,完全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青壮年时期,也是他最主要的军事生涯时期。
让我们看一看毛泽东本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军事生涯的吧?1960年5月,毛泽东会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将领、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是个军人,我了解这一点。你也是个军人,你也应该了解这一点。
毛泽东回答说,你有30年军龄,你比我长,我只有25年。这当然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抗美援朝战争。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蒙哥马利高兴了起来,便自豪地笑着说道,我的军龄不止30年,而是有52年。
毛泽东听后“噢”了一声,又说,可是我还是共产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啊。也许毛泽东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但是透过这个玩笑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自己的军事生涯非常自豪。
1964年,毛泽东在会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他针对法国在与中国建交上犹豫不定的情况,直率地说:“我是个军人,打了二十二年仗,戴高乐将军也是个军人,讲话不要弯弯曲曲,不要搞外交手腕。”
这一年的7月,他又在同外国朋友的谈话时说:“我打了二十五年仗,包括朝鲜战争三年。我原来是不会打仗的,不知道怎么打,是通过二十五年的战争过程学会打的。”
正因为毛泽东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华贡献给了中国革命战争,因此,他有理由自豪地说,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对于这一点,周恩来早在中央苏区时就说:“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火纷飞的岁月给毛泽东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与和平岁月相比,毛泽东更加喜欢战争年代的岁月。
他曾对斯诺说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军事生活。不打仗了,出门不骑马,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有时候病也来了。每天走10里路,骑20里马,非常舒服。直至晚年,毛泽东对战争岁月还是那么地神往,对军事生活有一种割不断的情结。
1976年初,毛泽东在他一生中看了最后一场电影——《难忘的战斗》。一幅幅激烈的战斗场景,一下子勾起了毛泽东对战争岁月的回忆。
当他看到人民解放军进城的镜头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顿时泪如雨下,工作人员只好未待电影终场就将他用轮椅推走。
这时的毛泽东,常常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军事生涯,读念起一首首描写战争场景的古诗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见,军事生涯是毛泽东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美好岁月。
“用兵真如神”之谜
“从未想到过要打仗”的毛泽东,被蒋介石“逼上梁山”,在战争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华,最终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那么,从来没有进过任何军事院校的毛泽东,为什么能够“用兵真如神”?他高超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来的?
这似乎是一个谜。其实,虽然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但他并不是一个神。他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同他极为注重战争实践,善于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分不开的。
尽管从学历上看,毛泽东只是一位中等师范毕业生,但从本质上说他确实是一位书生,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一生酷爱学习,与书作伴。
他自己说过,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书不可以不读。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他都离不开书,读书成了毛泽东一生的嗜好。
他认为,指导战争的人,对于一些兵书是应该要读的。但是,指挥打仗是最讲实际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实践。
正如他所说:“开始打仗的时候,并没有读过多少兵法,更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来指挥的,主要是靠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他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创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指导原则和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以人民为军”,即把人民群众作为军队的基础和战斗力量。
此外,毛泽东还非常注重战争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他提出,“物质是战争的血脉”,“没有物质就没有战争”。因此,他强调要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还表现在他对伟大的军事家和战争指挥官的深刻理解上。他认真研究过历史上的许多军事家和战争指挥官的经验和思想,如孙武、吴起、韩信、朱元璋等人的兵法思想,以及列宁、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理论等等。
通过对这些经验和思想的学习和综合运用,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之,毛泽东的高超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和自我修养中逐步形成的。他注重战争实践,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指挥水平;同时,他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深谙历史和理论,对军事领域内的各种思想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领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所倡导的“以人民为军”的军事原则,体现了他对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高度信任。
毛泽东还非常注重后勤保障的建设,这一思想对当时的中国革命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毛泽东作为世界上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其高超的军事才能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深入思考逐渐形成的。
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不仅对当时的中国革命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今天的军事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这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献。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来源于他对战争实践的不断总结,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在一次会见程思远时,毛泽东曾问道,“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思远回答说“不知道”,毛泽东告诉他:“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尽管毛泽东当初上井冈山前还像一个满身文人气息的书生,但通过对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总结,他提出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为他的军事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重要军事著作都是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也就不可能有这些著作的产生。
1956年9月10日,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表示:“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因为没有经验。”
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前夜和抗日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因此,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指挥风格不仅源自于他对历史上伟大军事家和战争指挥官的深入研究和领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深刻总结和体会。
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的方法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具有高度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贡献。
毛泽东不仅注重总结自己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而且还极其注重总结别人的经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观察战略形势和制定战略决策方面胜过他人,主要在于他善于集中群体智慧,并能从更高层次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总结解放战争经验时,毛泽东曾说:“先向下级学习,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请示,然后再下命令。
中央领导的正确,就是综合各地提供的材料报告和意见;如果各地不提供材料或意见,中央就很难发号施令,就只好靠吃饭来充饥。”这一点也是事实。
毛泽东个人背后的很多高超决策,都与群体智慧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如果没有群体智慧,毛泽东也无法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除了大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具体作战方法上也是如此。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兵力较少,我们觉得很不好办,刚开始并不了解情况,每天都忧愁。
我和彭德怀两人上了白云山,花了一天时间察看地形,看了很多地方。我对彭德怀说,把你的三军团全部打包抄,敌人一定会垮下去。
一军团正面作战,那时还有四军、三军,可以同时打正面、打两路。如果不去看呢?每天就只能忧愁,不知道如何应对。”
毛泽东特别重视总结败仗的教训。他说:“打败仗我们不怕,不打败仗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打。指挥过好几次败仗,”毛泽东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毛泽东在分析这几次败仗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敌情没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骄傲自满,轻敌莽撞。
第三,分兵过多,没有集中兵力形成优势。
第四,没有考虑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盲目以弱攻强。
毛泽东认为,这些败仗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主观指导与战争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犯了主观、片面的错误,“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这就难免不打败仗。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伟大并不在于不曾打败仗,而在于他能够善于总结失败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从一开始的不会打仗到后来逐渐掌握了打仗的技巧和策略。
毛泽东强调了解敌情、谨慎态度、集中兵力等重要原则,并在其后的革命战争中不断地应用和完善这些原则,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
毛泽东不仅奉献了一生最重要的年华于中国革命战争,而且创造了辉煌的军事业绩和科学的军事理论,在世界军事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成为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第一人。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统帅。他的军事领袖才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
毛泽东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表现令人惊叹。凭借着超群的智慧和才干,毛泽东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而且亲自组织指挥的战役和战斗数量之多,胜率之高,在世界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家可与之匹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组织指挥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和战斗就达到了239次之多。这些战争之困难、条件之险恶、斗争之复杂,常人难以想象。但是毛泽东以卓越的胆识、超常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一次次化险为夷,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正是通过这些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毛泽东硬是把军事家们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偶然变成了必然,理想变成了现实。
他完美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智慧与权力的和谐一致,军事科学与战争艺术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亲手撰写的军事论著和作战文电从1927年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就达 5 万多篇,约 500 多万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军事理论,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1937年至1938年),毛泽东撰写的军事著作就有约 200 篇之多。这些著作包括《论持久战》、《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长篇重要军事论著。
而仅在 1938 年的 5 月份,毛泽东除了撰写大量的作战电报和短文之外,还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部长篇重要军事论著,约 10 余万字。仅《论持久战》一文就达到了 5 万余字。他不分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地精心撰写,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门就完成了。

毛泽东在看军事地图。
1947年9月1日,毛泽东在陕北葭县朱官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
在一百多年前,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经感叹地说过这样的话:军事统帅不是学者。杰出的军事统帅从来不是来自知识渊博的军官。事实正是如此。
在西方军事史上,有的人可以称为军事家,但并不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例如,被人们称之为“军事巨人”的拿破仑,他给后人留下的仅仅是一些片断的军事格言,并没有一部完整的军事论著,可以称得上是“军事理论上的矮人”。
普鲁士的毛奇到了60多岁才第一次指挥作战,虽然毛奇的作战行动是非常卓绝的,但他也没有任何系统的军事论著。
有的人却相反,他们可以称为军事理论家,但却不能称为军事家。例如,被人们称之为“军事理论巨星”的克劳塞维茨,他通过吸收以黑格尔、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思维方式,撰写了著名的《战争论》,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战争哲学理论体系,不仅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好评,而且毛泽东也从中吸取了有益的思想营养。
但他只是一个长期担任军中职务的高级幕僚,没有独立指挥过作战,完全是一个“军事实践的矮人”。毛奇的后继者,德国著名的军事家施利芬只是守着他那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度过一生,而他自己并没有付诸军事实践的机会。
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的分离,在西方军事史上真是太多了。正因为如此,克劳塞维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既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又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
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终于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他就是集杰出的军事统帅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毛泽东。这就决定了西方任何一位军事家同毛泽东都是不能相比的。
我们说毛泽东是世界上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他的杰出而伟大不仅体现在“用兵如神”、亲自指挥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战役战斗上,而且还体现在他创建了一个科学的军事理论体系,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的那样,不再是“一些分散的颗粒,而是一整块没有杂质的纯金属铸块。”
令对手不得不佩服
战争是敌我双方指挥者斗智斗勇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世界军事史上,能够赢得对手不得不佩服的军事家是不多见的。毛泽东就是一位令他的对手不得不佩服的最杰出而伟大的军事家。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国内的主要老对手就是蒋介石。最终是毛泽东赢得了胜利,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海岛上去了。
毛泽东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国内这样的一个老对手,对毛泽东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蒋介石曾提名毛泽东当他的接任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平安地从西安飞回到了南京。据说,这时,蒋介石的一些朋友、部下都纷纷前来祝贺他侥幸脱险,平安回归。
面对老朋友、老部下的祝贺,蒋介石的心情似乎不错,便同他的这些老朋友、老部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我因为病,或因为别的什么不幸而下野的话,你们猜我会提名由谁来接任我?”
大家听蒋介石这么一说,就纷纷地猜测了起来。有人说是程潜,有人说是汪精卫,还有人说是孔祥熙……
老朋友、老部下们每提到一个名字,蒋介石都摇了摇头说,“不是。”
老朋友、老部下们都猜不透蒋介石的心思。停了一会儿,蒋介石说:“作为我的继承人,我自己要选择——白崇禧将军!”
大家一听都感到十分吃惊,因为白崇禧是桂系军阀,是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强有力的对手,历来同蒋介石面和心不和。
“第二人选呢?”蒋介石见大家吃惊的样子,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朋友、老部下们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默不着声。
蒋介石见大家都不回答,便看了看大家,接着又说,“第二人选,我要提毛泽东!”听到蒋介石提毛泽东作为继任他的第二人选,他的老朋友、老部下们都更感到十分惊讶,更感到不可理解了。
蒋介石对毛泽东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毅力不敢小视。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从延安飞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他们一共进行了6次直接商谈。毛泽东抽烟很厉害,但蒋介石却从不抽烟。每次同蒋介石直接商谈时,毛泽东为尊重蒋介石不抽烟的习惯,都忍着从不抽一支烟。从这一件小事中,蒋介石看到了对毛泽东“不可小视”。他曾私下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每天要抽一听(50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不仅蒋介石这个老对手不得不佩服毛泽东,就连蒋介石手下的一些著名将领也不得不佩服毛泽东。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周恩来曾送一本《论持久战》给国民党军将领白崇禧,后者经过认真阅读和分析,认为这是一部军事巨著,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向蒋介石推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被国民党军委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毛泽东不仅让国内的老对手蒋介石及其将领们不得不如此佩服,而且也让国外的老对手美国不得不佩服。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是中国当时的主要敌人,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却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有关游击战的军事著作。
1961年2月26日,美国《星条报》登载了合众社一则消息:“肯尼迪在一个方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学生,他对毛泽东有关游击战的著作很重视,并要求陆军研究毛泽东有关这个问题的言论。”

由于美国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随后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即使到了现在,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思想仍然让人不得不佩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曾将毛泽东和蒋介石作比较,称蒋介石“由于他一丝不苟地照搬书本,使他成为一个平庸的战略家”,而毛泽东则是一个“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
毛泽东注重书本知识,但又不囿于书本,注重实践指导,这是他与蒋介石最大的不同之处。即使是在现在,美国人对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思想还是不得不佩服的。
在《美军最怕解放军什么?》一文中,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员说道: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但却害怕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做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就越大。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其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精妙独特,并至今没有被完全破解和超越。虽然我们在研究中将他作为对手来研究,但我对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
以上材料表明,无论是国内老对手蒋介石,还是国外老对手美国,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能够赢得主要对手的佩服,除了毛泽东以外,可能很少有人。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历程,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始于忧患,终于安康的一个世纪,而毛泽东与这一历程是完全分不开的。因此,毛泽东被认为是一位世纪伟人。
尽管毛泽东在晚年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但他仍然是世界上最杰出、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大家都在看
-
中国军事巨擘非官方榜单:毛主席居次席,首位究竟花落谁家? 以人民之名,铸军事传奇之魂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的力量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见证着国家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梦想。当我们深入探寻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军事发展历程,会惊觉那些熠 ... 军事之最04-23
-
诺曼底登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行动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诺曼底登陆,这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诺曼底登陆不仅是二战中转折点,也是军事史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登陆作战之一。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一、背景介绍诺曼底登 ... 军事之最04-22
-
从屈辱到辉煌:韩信如何逆袭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 韩信:从贫寒少年到军事天才的传奇人生一、起源与早期生活韩信,字公孙,生于公元前231年,故乡位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韩信的早期生活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 ... 军事之最04-21
-
😨韩信: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军事天才,成功与背叛的双面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韩信的崛起与悲剧正是这一点的生动体现。他的军事才能使他在楚汉之争中脱颖而出,但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落得悲惨下场。通过深入探讨韩信的生平、成就、性格及其 ... 军事之最04-16
-
戚继光:明朝的民族英雄与军事改革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以卓越的才能和不屈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而战。戚继光,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因其在抗倭斗争中的卓越表现和对军事改革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民族英雄和军事改革家。 ... 军事之最04-16
-
揭秘美国在中东最先进的军事基地:内部人士首次公开这12个鲜为人 1引言 {p_content}中东作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关键区域,长期以来是美国全球军事存在的重要支点。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该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基地,其中尤以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Al Udeid Air Base)和阿联酋的达夫 ... 军事之最04-15
-
毛主席在军事界的泰斗之位,不可动摇 为什么毛主席的军事成就卓越、一生几乎没有败仗?那是因为毛主席一生掌握了最根本的军事原则、那就是发动群众!有了这个基础、所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所有一切强大的敌人、也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在人类的历史 ... 军事之最04-05
-
韩信: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之一 引言韩信,字重言,沛国人,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刻的战略眼光,成为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重要谋士和将领。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不仅以其辉 ... 军事之最04-03
-
最强军事实力国家十大排行榜 ,第一还是美国吗?彻底颠覆你对认知 NO.10 意大利:国防人数: 现役大概17万,预备役小几万,真要动员起来,潜力不小。陆军实力: 人数不算多,十几万吧。装备主要靠欧洲伙伴或者自己造,什么“公羊”坦克、“半人马座”战车,搞点快速反应还行。空军实 ... 军事之最03-30
-
中国这些世界之最,你去过几个?最后一个太震撼! "超过10亿人打卡的奇迹,你参与了吗?"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基建狂魔的结合体,创造了无数令世界惊叹的"之最"。这些地方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智慧与历史沉淀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 ... 军事之最03-29
相关文章
- 十大元帅:共和国的军事脊梁
- 古代六大传奇名将之最(第二期):有人运气最好,有人灭国最多
- 盘点历史大将军之最(第一期)——姜子牙地位最高,吴起最全面!
- 嘉峪关:被低估的军事奇迹,如何扼守西北千年?
- 中国近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是谁?
-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最
- 全球最先进的十大军事基地,美俄占据9个
- 美国历代总统“十大之最”,你知道吗??
- 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 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大
- 盘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全国之最
- 2025年十大军事强国排名#强国#
- 开国十位大将,军事能力最强的是粟裕,那么地位最高的是谁呢?
-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十大世界之最,每一个都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 世界上在人口、粮食、经济、科技、军事上最强大的五大国
- 十年后世界最强五大军事强国分别是哪些?中国排名多少?
- "胯下之辱"的混混如何逆袭成"兵仙"?揭秘韩信最神的三大阴招
- 2025全球军事实力TOP10
- 韩信:从卑微到辉煌的军事天才
- 中美双方海上对决,美国最害怕的不是东风导弹,而是“感知力”?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