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不同时期职务不同,但都是顶尖职位,怪不得能评上元帅
十大元帅:不同时期职务不同,但都是顶尖职位,怪不得能评上元帅!

十大元帅产生于1955年,但产生的过程却十分漫长而复杂,每个人都经历了22年的战争生涯,跨越多个历史时期,而且,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代表性。
看完十大元帅的职务,大家禁不住惊叹:怪不得只有他们才能当上元帅!
十大元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职务,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属于顶级职务,无可替代。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22年的战争生涯分为四段:建军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根据这个分类,一起来看看十位顶级军事家在这四段时期的职务,就会发现,确实,在我军成千上万的优秀指挥员中,有且只有他们十位能称得上元帅!
建军时期:从三大起义到苏区初步成型。
红军时期:从各苏区的基本确立、发展、成熟、长征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
抗战时期:八年抗日战争期间。
解放战争:从1945年抗战胜利起到新中国成立(个别包括新中国成立后追剿敌军残余)。
因为十大元帅都是军职,在1927年三大起义开始的建军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投身革命(除了彭德怀元帅之外),如朱德元帅入党最早,在1922年就参加革命,但那段历史不属于22年的战争生涯,因此1927年之前的暂不列入。

建军阶段:几乎个个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部队中的中流砥柱。
朱德元帅: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井冈山代表人物之一,到中央苏区后,成为红军总司令。
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已经在军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又熟悉南昌城的情况,因此在起义爆发时,他把敌军主要军官以娱乐为名集中起来,战斗打响时敌军群龙无首,因此南昌城只用了四个小时就被起义军拿下。
起义军南下过程中,特别是在主力部队遭受失败时,朱德成为队伍核心,在陈毅的协助下,他把仅余的800名起义健儿带上了井冈山,使起义最珍贵的火种保留下来。
井冈山会师之后,红4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全国第一支红军队伍,朱德的功劳不言而喻。“朱毛”大名从此不胫而走,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
后来,井冈山红军在朱德和毛泽东的率领下,南下到赣南和闽西开辟中央苏区,朱德更是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红军总司令,从此成为我军最高军事主官,朱德的这一崇高地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改变过。
彭德怀:平江起义领导人,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
彭德怀参加革命较晚,他于1928年入党,是十大元帅入党最晚的。不过,他可谓“出道即巅峰”,入党不久,就领导了平江起义,建立红5军,就任红5军军长。
平江起义后不久,出于对毛泽东的仰慕,彭德怀率红5军主力上山,实现和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这是第二次井冈山会师,第一次是朱德和陈毅率南昌和湘南起义队伍和毛泽东会师。
彭德怀上山之后,井冈山上汇聚了五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和罗荣桓。当时大致分工是:彭德怀的红5军守山,朱德和毛泽东率红4军主力南下赣南和闽西开疆拓土。
在中央苏区,彭德怀就任红3军团军团长(红3军团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军团),而且,如果不是彭德怀的谦虚和高风亮节,他本可以成为红三方面军总指挥。在中央苏区前期,彭德怀最高职务是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中革军委副主席。

林彪:南昌起义时的连长,井冈山的军事新星,红4军军长,红1军团军团长。
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不过,当时他的地位并不突出,仅是一名连长。但上井冈山之后,他的军事天才大放异彩,先后成为红4军第二任军长(第一任军长就是朱德)和红1军团第二任军团长(第一任军团长也是朱德)。
林彪军事起点不算高,但进步极快,到中央苏区开辟时,他已经成为中央红军的骨干将领,地位仅次于朱德、毛泽东和彭德怀。
刘伯承:南昌起义重要领导人,到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红军总司令。
刘伯承是我军将领中第一个在旧军队当上军长的人,也是我军第一个起义——顺泸起义的总指挥。在南昌起义中,他是参谋团团长,相当于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到苏联学习,在大名鼎鼎的伏龙芝军校深造,军事造诣独步全军。
在开辟中央苏区后,刘伯承因军事理论的深厚和实践的丰富,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
贺龙:南昌起义总指挥,我军白手起家的典型,红2军团就是他“无中生有”“变”出来的。
贺龙在南昌起义时,实力最为雄厚,因此成为起义总指挥,虽然那时他还没有正式入党。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贺龙并没有像刘伯承等人一样到苏联学习,而是和周逸群一起从上海回到湘西,从无到有又拉起一支队伍。这就是红2军团的前身,贺龙“无中生有”的本事,在全军可谓首屈一指。
红2军团军团长,湘鄂边苏区的创建人,湘西红军的代表,这就是贺龙在当时无可替代的地位!
陈毅:南昌起义发挥重要作用,井冈山代表人物之一,和朱毛结下生死友谊。
陈毅没有赶上南昌城的战斗,他是在起义军南下时追上队伍的。他被周恩来和刘伯承任命为主力部队73团政治指导员。
在起义主力失败之后,陈毅在保留起义火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协助朱德整顿队伍,举行湘南起义,随后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在井冈山,陈毅任全国第一支红军队伍——红4军政治部主任,和朱、毛共称“井冈山三巨头”。
在部队南下开辟中央苏区过程中,陈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经常在出师之前,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陈毅。

罗荣桓:唯一参加了秋收起义的元帅,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的亲历者,毛泽东传授的政工大将。
罗荣桓追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当时他职务也不算高,是连级干部。不过,从转兵文家市到三湾改编,从井冈山到古田会议,建军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节点他都是亲历者。由于毛泽东的面授机宜,罗荣桓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最杰出代表。
顺便说一句,罗荣桓的教育背景在十大元帅中是最为雄厚的,是正牌的大学生。
徐向前:最早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元帅,广州起义中负责赤卫队工作,鄂豫皖苏区的主要旗帜。
和陈赓和周士第一样,徐向前毕业于将星闪烁的黄埔一期。毕业后,他参与了广州起义,在起义中负责赤卫队工作,随后辗转到鄂豫皖苏区,参与苏区开辟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主要代表人物。
徐向前是厚积薄发的代表,也是后来居上的代表,在红四方面军,徐向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聂荣臻:黄埔军校教官,南昌起义军委书记,后来在中央苏区成为红军骨干将领。
聂荣臻在著名的黄埔军校当过政治教官,资格很老。在南昌起义中,他和周士第把战斗力最强的25师拉进起义军。起义中,聂荣臻地位很高,他是前委任命的军委书记,始终和周恩来、叶挺等人战斗在一起。
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后,聂荣臻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1军团政委。红1军团是中央红军的两大主力之一,自此,聂荣臻成为中央红军的骨干将领,和彭德怀、林彪和杨尚昆并驾齐驱。
叶剑英:粤军名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南昌起义重要领导人,广州起义副总指挥。
叶剑英在旧军队中地位很高,和叶挺、周士第等人一样,是粤军代表人物。
大革命中,叶剑英担任过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职务是政治部主任),在南昌起义中,叶剑英立下奇功,他巧妙把敌军阴谋告知叶挺和贺龙,使起义顺利发动。
广州起义中,叶剑英正式和旧军队决裂,担任广州起义副总指挥。

红军时期:十大元帅个个独当一面,每个人都足以改变历史进程。
朱德:红军总司令,被称为“红司令”,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在红军时期,朱德成为红军总司令,也担任中革军委主席,成为红军的象征性人物,是整个军队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
长征中,朱德有一年的时间随红四方面军行军,一直到1936年秋长征结束后才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重逢。
彭德怀:陕甘支队司令员,中央红军的代表。
长征中,彭德怀担任红3军团军团长,在长征结束时,中央红军改称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亲任政委,副司令员为林彪。
这一举措表明,彭德怀成为中央红军的代表(当时朱德随红四方面军行军),没有和毛泽东和彭德怀在一起。
林彪:陕甘支队副司令员,从此确立军中仅次于朱、彭的地位。
长征前期,林彪是红1军团军团长,陕甘支队成立时,他任副司令员。当时的司令员和政委分别是彭德怀和毛泽东,这说明一件事,林彪已经成为军中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的人物。
这其实可以解释一件事情,抗日战争中林彪早早受伤离开前线,但他的八路军115师师长却从未被换,不管是陈光还是罗荣桓,都是代理。林彪的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长征路上最为坚韧不拔的人。
在长征中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随红四方面军行军,他的党性和原则性在此时表露得淋漓尽致,尽管有张国焘的胁迫,但他毫不支援,坚决维护红军的团结,为此,他的红军总参谋长被撤,被“发配”去当红军大学校长。
正因为在长征路上和红四方面军的这段渊源,为刘伯承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师长埋下了伏笔。
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三大红军主力在长征中损失最少的。
长征中,贺龙率领的红2军团和萧克的红6军团始终战斗在一起,在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两大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贺龙和萧克分任正副总指挥。
在红军三大主力中,损失最小的是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红军时期的贺龙意气风发,指挥能力有目共睹。

陈毅:江西军区总指挥、西方军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战的代表人物。
陈毅是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在长征前,他担任江西军区总指挥,江西是中央苏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征即将开始时,他又成为西方军总指挥,成为扩红成绩最为显著的领导人。
陈毅因为战斗中受重伤,因此被留在苏区,指挥游击战争。这一留就是三年,其艰苦卓绝程度丝毫不比长征差,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最形象的写照。
罗荣桓: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林、罗、聂铁三角自此形成。
罗荣桓、林彪和聂荣臻的十大元帅中合作次数最多的铁三角,在红1军团中,林彪是军团长,聂荣臻是军团政委,罗荣桓则是政治部主任,是林、聂首长最重要的助手。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三位大军事家都大放异彩,可谓缘分最为殊胜。
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主要创建者。
虽然刚出道时不显山不露水,不过徐向前很快就让自己的军事才华展露无疑,他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鄂豫皖和川陕苏区大显神威,被称为“红军战神”。
红四方面军一度是三大红军主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这和主帅徐向前有直接关系。徐帅用兵神出鬼没,不管是国民党中央军还是四川军阀,一听徐向前大名,无一不为之胆寒。
聂荣臻:和林彪共同构成中央红军的代表。
长征中包括长征后,聂荣臻和林彪的合作越发默契,共同成为中央红军的代表将领:林彪主军,聂荣臻主政,这一格局自从在中央苏区形成之后,一直延续到八路军115师成立。
从八路军成立后,中央红军改编为115师,林、聂分任师长和政委,这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叶剑英:陕甘支队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成为我军参谋长第一人选。
叶剑英在中央苏区就担任过红军总参谋长,陕甘支队成立后,仍任参谋长。长征结束后,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的参谋长仍然是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中,叶剑英敏锐觉察中央面临的危险,及时告知毛泽东等,使毛泽东迅速率部北上,从而脱离危险。毛泽东后来评价叶剑英: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指指头)。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抗日战争:十大元帅的名额基本确定,构成我军和基本构架,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朱德:继续担任我军最高军事主官,八路军总指挥(第18集团军总司令)。
朱德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指挥,后来改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
这一职务实际是红军总司令的延续,因为此时的朱老总早已成为我军的象征,朱毛组合已经在普通民众心目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他虽然不负责具体的战役指挥,却享有极为崇高的威望。
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正式形成朱正彭副的军事主官格局。
彭德怀实际在红军和长征时期就成为事实上的副总司令,八路军成立后,他正式成为朱德的副手,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即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
不过,彭德怀更多时间是在一线指挥战斗,最典型的是百团大战,他时常战斗在前线,和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和陈赓等研究具体作战指挥。
林彪:八路军115师师长,即使因伤隐退,职务却一直没被替换。
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之后,林彪成为师长。在抗战初期,林彪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伏击战,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民族的强心针,林彪功劳最大。
可惜随后他因伤到了后方,再没重返抗日战争指挥第一线,缺席前线指挥长达七年半。但这七年半中,115师师长一职都是林彪担任,后来的陈光和罗荣桓率领115师主力去山东,但陈、罗二将都只是代师长。
刘伯承: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抗战临近结束时,军区拥兵近30万!
刘伯承之前因为长征中和红四方面军共事一年,后来又在徐向前西征时组织援西军,因此,红四方面军改编为129师之后,他顺理成章担任师长一职。
刘伯承军事能力极为突出,八路军129师的战斗力为全军之冠。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和邓小平结为战斗组合,著名的刘邓大军也由此诞生。
贺龙:120师师长,西北军事的主持者。
贺龙在抗战中,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是仅有的三位师长之一,足以说明其地位之重要。
在抗战中,贺龙奋勇当先,为此因日军施放的毒气而受伤。120师主战场在晋西北,贺龙由此成为大西北战事的主持者,无论是在晋西北,还是在陕甘宁,贺龙都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领导作用。

陈毅:先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成为继叶挺之后的第二任掌舵人。
抗战初期,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过程中,陈毅发挥了巨大作用,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同时,他还担任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
皖南事变后,陈毅力挽狂澜,他和刘少奇等人一道,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担任代军长,成为继叶挺之后的第二任新四军军事主官。
罗荣桓:初任115师政训部主任,后任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把山东根据地建设成为质量最优的解放区。
罗荣桓在抗日战争刚爆发时,担任115师政训处主任,后来和陈光一起率部进入山东。
经过数年努力,他把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全国质量最优的解放区,兵源最多,战斗力最强,在抗日后期,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对日寇大反攻的解放区。
在山东的数年是罗荣桓的最高光时刻,也是他作为战略大区军事统帅最辉煌的阶段。
徐向前: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先后在山西、冀南和山东工作,后回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徐向前在抗战初期曾和刘伯承、张浩等人搭档,战斗在太行山,随后率军进入冀南,最后又在山东工作了一年,负责统一山东当地的党政军领导。
1940年回延安参加七大筹备,因伤病一直没能重返前线,一直到解放战争,期间还担任过抗大校长。
聂荣臻:115师副师长,首任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成就自己根据地建设大师美名。
聂荣臻在抗战初期担任115师副师长,在恢复政委一职后,担任115师首任政委。在罗荣桓、陈光率部东行之后,他带领一支偏师在五台山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这是抗战中最为经典的根据地,被毛泽东赞誉为“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担任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影响极大,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统战工作的大师。
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叶剑英被任命为八路军参谋长。
不过,叶剑英在抗日战争中多数情况下是随周恩来战斗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他在国民党内部有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因此在统战工作方面是周恩来的最佳助手。
至于八路军的参谋长职责,则主要由副参谋长左权代为履行。

解放战争:十大元帅名额尘埃落定,职务可以说明一切问题。
朱德:十大元帅第一名,以其解放军总司令的“背书”,可谓实至名归。
朱德是解放军总司令,虽然正式任命是在建国后发布的,但事实上他就是解放军的最高军事主官。
再加上之前的红军总司令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成为十大元帅第一名是顺理成章的事。
彭德怀:解放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在1947年由周恩来代替)、西野司令员,成为军中仅次于朱德的领导人。
从职务来看,彭德怀在军中的地位只比朱德低,而高于其他所有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延安危急时,彭德怀挺身而出,主动提出指挥西北战事,从而把总参谋长一职交由周恩来担任,这种胸怀、格局和勇于任事的品质,也少有人及。本来,他完全可以高高在上的。
林彪:在东北集四大要职于一身,解放战争立下奇功。
在辽沈战役前夕,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政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集四大要职于一身,空前绝后。
而林彪的战功也在十大元帅中极为突出:辽沈战役歼敌47万,平津战役歼敌50万,横扫中南,国民党军队中最为凶顽的桂系,就是覆灭于林彪之手。
刘伯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促成淮海战役由小向大的大功臣。
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路线可谓“一波三折”,从太行山杀向鲁西南,再垂直千里竟奔大别山,后来纵横中原,从徐蚌战场又横扫大西南,成为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的野战军主官。
刘伯承在战争硝烟未尽时,就离开部队到南京,致力于我军军事教育,他深厚的军事造诣使他成为这一事业的奠基人。
贺龙:解放大西北的幕后大功臣,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最后一战成都战役的指挥者。
解放战争中西北战事的指挥者是彭德怀,但部队却是贺龙的,对此贺龙丝毫没有介意,反而给了彭总最大支持。彭德怀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大功臣,贺龙则是最大的幕后英雄。
在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战是解放成都的战役,这一战就是由贺龙指挥的。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贺龙就和邓小平留在大西南。

陈毅:华野司令员,华野攻坚能力极为突出,解放战争三年中,华野的战绩每年都十分突出。
陈毅在华野成立时担任司令员,后来又在中原军区成立时调中原,成为刘邓大军的重要领导人,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刘、陈、邓三人配合默契,都是总前委常委。
随后渡江战役战役,仍是刘、陈、邓等人组成总前委。
陈毅率领的华野攻坚能力全军有名,战绩在解放战争三年中,每年都是前两名。
罗荣桓: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野政委。
罗荣桓在东北迎来自己的第二个高光时刻,他是林彪的最重要助手,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都是总前委委员。
东北部队从出关时的11万人,到后来入关时发展到百万大军,罗荣桓立下大功。在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兵源扩充、关系协调方面,罗荣桓是军中第一人,说到东野的辉煌 ,就不得不提罗荣桓的杰出贡献。
徐向前: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山西战区主持者,以地方武装战胜阎锡山二十万大军,一举解放全山西。
徐向前在山西的部队实力并不很占优势,因为他手里只有从地方武装升级的部队,但就是这样一支不算顶尖的武装,在徐向前手里打遍山西无对手,阎锡山无论在部队人数、工业基础、兵工厂数量、财政金融等方面都远强于徐向前,但最后就是败于徐向前之手。
完全可以说,在山西的战事,是徐向前继红军时期的第二个高峰。
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战役最高指挥军之一。
解放战争中,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军区合并成为华北军区,聂荣臻成为司令员。
在华北,聂荣臻最大的敌人是傅作义,这是国民党将领中极会用兵的高手,但聂荣臻与其周旋数年,最终在平津战役中逼降傅作义,使北平回到人民手中。
叶剑英:中央后委主任,土改的重要领导人,还担任过北平市长和广州市长。
解放战争中,叶剑英仍负责对国民党军调部的工作,后任中央后委主任,是土改工作的重要领导人。
叶剑英在北平和广州解放后,担任过这两大城市的市长,因他是广东人,因此毛泽东特意指派他任广州市长,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大家都在看
-
最强军事实力国家十大排行榜 ,第一还是美国吗?彻底颠覆你对认知 NO.10 意大利:国防人数: 现役大概17万,预备役小几万,真要动员起来,潜力不小。陆军实力: 人数不算多,十几万吧。装备主要靠欧洲伙伴或者自己造,什么“公羊”坦克、“半人马座”战车,搞点快速反应还行。空军实 ... 军事之最03-30
-
中国这些世界之最,你去过几个?最后一个太震撼! "超过10亿人打卡的奇迹,你参与了吗?"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基建狂魔的结合体,创造了无数令世界惊叹的"之最"。这些地方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智慧与历史沉淀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 ... 军事之最03-29
-
十大元帅:共和国的军事脊梁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 ,他们的名字 ... 军事之最03-22
-
古代六大传奇名将之最(第二期):有人运气最好,有人灭国最多 昨天给大家盘点了一下中国古代将军之最的第一期,今天继续盘点一下第二期!一、最勇猛—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西楚霸王,出身楚国将门,是秦末著名军事家。他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远大的志向,因不愿学习只能敌一 ... 军事之最03-21
-
盘点历史大将军之最(第一期)——姜子牙地位最高,吴起最全面! 当历史的烽烟散尽,那些曾踏破山河的战神将军,早已化作史册中闪耀的星辰。他们曾用兵戈作笔,以热血为墨,在中华五千年的战争史诗中写下最惊心动魄的篇章。那么他们谁才是真正的战争艺术巅峰?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 ... 军事之最03-20
-
嘉峪关:被低估的军事奇迹,如何扼守西北千年? 如果你站在嘉峪关上远眺,会发现这里既不是万丈深渊的险关,也不是狭窄难行的通道,而是一片广阔的戈壁荒漠。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在这里修筑长城,到底是为了防谁?难道真要建一道百公里的防线来挡住敌人? ... 军事之最03-20
-
中国近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是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人物往往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军事家。根据中央军委的认定,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多位军 ... 军事之最03-18
-
全球最先进的十大军事基地,美俄占据9个 全球最先进的10个高科技军事基地,你知道几个?1、库宾卡空军基地它位于莫斯科近郊,始建于1935年,是俄罗斯空天军的核心训练与作战指挥枢纽。这片占地约2600公顷的广阔地域,不仅配备了苏-57、苏-35等世界顶尖战机 ... 军事之最03-14
-
美国历代总统“十大之最”,你知道吗?? 1. 最具诗人气质的总统——林肯(1809-1865)这位自学成才的律师在葛底斯堡演说中创造"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诗篇,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他用《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对抗精神黑洞,遇刺前一晚还梦到自己的葬礼。2. ... 军事之最03-11
-
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公元前260年的初秋,太行山脉间四十万具尸体散发的血腥气弥漫三个月未散,这场被司马迁称为"流血成川,沸声若雷"的战役,不仅改写了秦赵两国的国运,更用空前绝后的惨烈方式,为中华文明的统一进程按下了快 ... 军事之最03-10
相关文章
- 秦赵长平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你知道多少
- 哪个朝代的军事实力最强大
- 盘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全国之最
- 2025年十大军事强国排名#强国#
- 开国十位大将,军事能力最强的是粟裕,那么地位最高的是谁呢?
-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十大世界之最,每一个都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 世界上在人口、粮食、经济、科技、军事上最强大的五大国
- 十年后世界最强五大军事强国分别是哪些?中国排名多少?
- "胯下之辱"的混混如何逆袭成"兵仙"?揭秘韩信最神的三大阴招
- 2025全球军事实力TOP10
- 韩信:从卑微到辉煌的军事天才
- 中美双方海上对决,美国最害怕的不是东风导弹,而是“感知力”?
- 中国军工崛起,帕帕罗“心塞”:美国军事史上最不愿看到的时刻
- 揭秘俄罗斯军事实力:血的代价与震撼力
- 中国军工大爆发,帕帕罗称不愿看到,是美国军事史上最悲催事件
- 全球最牢固军事基地,耗时5年,可抵挡千万吨核弹攻击
- 韩信:一位被历史铭记的军事天才
- 孙武:是个军事天才,胆大心细
- 日本最黑暗的一百四十八年,诞生了四位超一流军事名将
- 盘点战斗机12项世界之最,最大、最小、最快、最远、最贵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