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当年亲自授予的“中正剑”

发布者:馬儿部落 2023-7-29 03:38


◆ ◆ ◆ ◆ ◆

最近,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中正剑”,剑柄为黄铜,刻有“校长蒋中正赠(授)”字样。此剑是蒋介石当年颁发给军官们的一种荣誉象征,能够获得它的大部分是黄埔嫡系和地方实力派,盛行大概有十多年之久,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印证着那个时期的诸多故事。


“中正剑”的前身“军人魂”

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第1—18期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都会获赠一把装饰佩剑。但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与共产党决裂并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发动南昌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央红色根据地,成为插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的一把匕首,让蒋介石寝食难安。

黄埔军校第十期毕业生获赠的装饰佩剑

于是,蒋介石开始调集重兵对根据地进行连续围剿,但前四次都以失败告终。在1933年6月,蒋介石准备发动第五次围剿,并认为之前的失败,是因为军官的精神力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军事装备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军官素质,蒋介石决定在江西庐山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

就在这批学员毕业时,时任军训团团长的陈诚将一柄刻有“成功成仁、校长蒋中正赠”字样的短剑授予学员们,人称“军人魂”短剑。它的由来,一是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训词中提到:这次训练“其唯一的目的,是要先寻着我们军人的灵魂,再来挽回我们整个国家的灵魂!”二是训练团的营地专门建有一座木牌坊,其上高悬着蒋介石的手书“军人魂”三个大字。

据1934年黄埔9期毕业学员吴赞荣发表的《“军人魂”佩剑探源》一文中介绍,“为了向校长蒋介石表示我们9期全体同学毕业后为党国事业‘不成功、便成仁’的忠心,我们向校方提出制作‘军人魂’佩剑的建议。”当即就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批准。

另外“军人魂”还因为剑身上的“成功成仁”字样,又被称为“成仁剑”,最后演变为人们所熟知的以蒋介石之名所命名的“中正剑”。

剑柄两面一面刻有“校长蒋中正赠”,“中央警官学校 特科三期毕业”,剑鞘上依稀看得见“成功成仁”的字样。

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有了明确规定:国民革命军官的制服分大礼服、礼服、常服,短剑作为军官和军佐着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显示军人的威严。

另外还有一点,因1927年的“412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在第7期学员中就不再有共产党人了。这把“军人魂”主要获得者有何应钦、顾祝同、张灵甫、宋希濂、关麟征、黄维等人。



“校长蒋中正赠”改“校长蒋中正授”的区别

“中正剑”大致有三类:一是黄埔军校军官制式佩剑,即“三朵梅花”型,因其剑柄一侧设有三朵梅花而得名,梅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国花。二是黄埔分校剑,包括各黄埔分校、军官训练团佩剑。此剑在抗战之前颁授量较少,抗战时黄埔军校大办分校,剑数激增。而黄埔本校所颁“中正剑”,剑身没有佩者姓名,只有编号,分校剑则不少可见剑主之名,有的剑有编号,有的则无编号。三是“亚中正剑”,品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并没有强制不允许普通军人、民众佩带和仿造“中正剑”,于是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大量仿制品。

“中正剑”的剑柄上刻有“校长蒋中正赠”,后来变为“校长蒋中正授”字样。虽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

黄埔军校1—16期毕业生得到的“中正剑”,铭文为“校长蒋中正赠”,而17期开始毕业生得到的“中正剑”,铭文改为“校长蒋中正授”。据一位黄埔军校的学生解释也是这样。

“赠”与“授”二字虽近义,但有区别。“赠”,是无条件赠予,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是对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一种鼓励。而“授”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毕业生寄予了重振国民党雄风的希望,二是表示校长的亲自授予。

而且“授”多用于正式或隆重的赠送场合。在黄埔军校向毕业生颁发“中正剑”,后来举行的仪式非常隆重,以此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颁剑仪式上,先由校领导讲话,对毕业生提出勉励,然后是毕业生学生代表领剑,进行慷慨激昂的宣誓。整个会场庄严肃穆,在场的所有学员都深受感染。



佩剑之风在国民党内盛行

颁发“中正剑”,在蒋介石看来可以安定统治、笼络人心,使军人们信念坚定。在黄埔学员们看来,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在蒋介石嘉奖过的心腹手下和得力干将看来,又是为“党国”效忠的最高荣誉。

在黄埔学员们看来,佩戴“中正剑”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据历史记载,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中正剑”,是蒋介石亲自授予的。而且何应钦也一直以二号人物自居,是黄埔军校的战术总教官,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军阀混战,都是蒋介石军事上最倚重的得力助手。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扣押,国军的大小军事都是何应钦说了算。而且在此次事件中他主张用武力解决,被外界传言不顾蒋介石死活,想取而代之。

还有顾祝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是黄埔系骨干成员,也得到了蒋介石亲自授予的中正剑。他一生追随蒋介石,忠心耿耿,也因此在国军内部被奉为“军中圣人”。蒋介石也很赏识他的才华和忠诚,甚至在临终前指定他辅佐蒋经国。

黄埔军校第四期的中正剑

当然,还有一些获得中正剑为国民党政权顽抗到底的国民党军官,如黄百韬、刘炳昆等人。

黄百韬是蒋介石眼中的“常胜将军”,不仅对自己非常严格,对手下的士兵们也非常严格。他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军队纪律和非常高要求的训练计划,极大地提高了他部队的战斗力。

1947年初,鲁南会战爆发。蒋介石将非常精锐的整编74师交给黄百韬指挥。但是在战斗过程中,整编74师的张灵甫并没有听从黄百韬的指挥。最终,74师被歼灭在孟良崮战役中。

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开国大将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的几十万大军,把黄百韬的12万军队紧紧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圩地区。经12天激战,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

蒋介石与黄百韬

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王耀武将自己随身佩戴的由蒋介石亲授的中正剑赠予给整编74师172团刘炳昆团长。后来刘炳昆在被重重围剿之时用这把剑引颈自裁。

当然还有一些人虽被授予了中正剑,但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审时度势,转变立场,最终成为人民的功臣,如杨虎城、傅作义、张治中、曾泽生等人。

还有一些被授予中正剑的国民党军官,本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如张克侠和何基沣。

张克侠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国民政府陆军少将张克侠因在山东、河南等地抗日战绩显赫,被蒋介石授予了中正剑。只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佩剑将军,原来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何基沣(左)和张克侠(右)

张克侠在入党时,他的介绍人张存实告诉他:“你是特别党员,受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今后你仍回西北军,不要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中央会派人直接与你联系,切记,不可暴露你的共产党员身份,以后,你与党进行书信联络时,请使用‘张光远’这个名字。”之后,张克侠开始了在国民党军队中近20年的潜伏生涯。直到19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后,张克侠的中共党员身份才得以公开。



“中正剑”最后的耀眼时刻

“中正剑”最耀眼的时刻,当属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上。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无条件投降签字典礼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这场举世瞩目的仪式上,何应钦作为中方代表出席。只见他身着国民党军装,戴着一副细框的眼镜,腰间佩戴着一把中正剑,以战胜者的姿态,接受了日军侵华头子岗村宁次递来的投降书,“中正剑”也成为了历史时刻的“见证人”。

何应钦作为中方代表出席中国战区日军无条件投降签字典礼。

然而,何应钦在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再没有得到过重用,而是逐渐被排挤出了国民党的核心权力圈。

他先是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失去了委员职位,只落得一个小小的中央评议委员,后来军队中的职务也不保。他寓居在台北牯岭街,夜晚总是呆呆地看着那把曾经象征着辉煌的中正剑。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一次佩戴中正剑的出场,竟是他生命中在政坛上的最后荣耀时刻。


“中正剑”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一期获得中正剑的黄埔学员是1947年毕业的第21期,是狭义的“黄埔中正剑”。还有广义的中正剑——梅花短剑,如何基沣和张克侠的佩剑。

梅花短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多数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中正剑被解放军没收并集中存放。到了后期的大炼钢铁时期,又有很多中正剑被投入到钢炉中融化,被锻造成钢铁。

但在台湾,中正剑却没有随着国民党政权的溃败而退出历史舞台。战败后的蒋介石一心想反攻大陆,在台湾再度打造了一大批中正剑,分发给下属官兵,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效忠。直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逝世,反攻大陆无望,中正剑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现在,在漳州市的档案馆中收藏有一把中正剑,剑柄两边雕饰有国民党党徽及13朵梅花图案,其中一边刻有“江连钦同志佩”,另一边刻有“校长蒋中正赠”。在云南保山、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也陈列有几十把中正剑。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有的已是锈迹斑斑,默默地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诸多旧事。

在云南保山、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也陈列有几十把中正剑。

(编辑丨田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