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那一场立国之战

发布者:江天一览 2023-7-29 11:09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说的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鲜停战谈判战争双方代表团齐聚板门店。这个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从此闻名世界,如今,它也被称作“停战村”。

随着双方代表在18本用中、朝、英三种文字书写的《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自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到了历史性的胜利结束的时刻。

70年过去了,再次回顾总结这场战争,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任何外敌、任何困难都不可战胜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精神,爱国主义往往是其中共有的内涵。而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和力量源泉。

每当我们的民族面临危难之时,总有一批批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更有数不清的普罗大众,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凝聚起救国救民的磅礴力量。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世界第一大国和风头正劲的强大美军,我们的党和政府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当时中美双方国力差距极其悬殊。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军事力量、综合国力都不能同超级大国美国相提并论。但数十万中华儿女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因为他们知道,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支撑他们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以自己坚毅、决绝、勇敢的行动告诉世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都不容低估!

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人并不好战。但不好战并不意味着不善战。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经典战例,涌现出一批批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奇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艺术,成为世界军事宝库最璀璨的组成,为我们这支军队战强敌、打胜仗提供了无穷智慧和力量源泉。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武器装备、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远落后于美军。首批入朝参战的6个军3个炮兵师,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武器,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而美军可以说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陆、海、空武器装备,1个步兵师的火炮就远超志愿军1个军的火炮总和。

中美两军在这样一种极不对称条件下展开殊死较量,志愿军能成为赢家,究其原因,就是剑不如人,但剑法胜于人。

志愿军官兵发起冲锋

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就利用战略上的突然性,给冒进之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歼敌1.5万余人,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方针,共歼灭敌军3.6万余人,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其后志愿军采取追击战、运动战、防御战相结合等模式,发动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将敌人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进行11次大规模战役行动,每次的打法都不一样,最根本的就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扬长避短,抓住对手弱点打。

同时,战场既是武器装备的角力,更是精神意志的对抗。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志愿军官兵雪中徒步行军

精神的力量往往能够创造战争的奇迹。抗美援朝战争中许多阵地只剩下一名战士了,仍然死守不退,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上甘岭战役中,两眼被炸瞎的战士王合良背着两腿被炸断的副班长薛志高坚持战斗。仅上甘岭一役,就有38名勇士与敌人同归于尽。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指战员们硬是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涌现出近6000个功臣集体、30多万名战斗英雄和197653名烈士。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烈们,以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无畏,成为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的光辉典范。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我们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于人民,打仗为了人民,打仗也依靠人民。人民的支持是我军从小到大、不断战胜强敌的力量所在。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领导人民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后方为志愿军前线制作炒面

为解决志愿军粮食问题,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即由国内向前线供应炒面。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随后,全国各地分批将饼干及肉、菜等制成品送往前方。

各地掀起参加志愿军的热潮,无数中华儿女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大批铁路员工、汽车驾驶员、医务人员和各种民工志愿队到前线担负战地勤务工作,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运动,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物资供给。

各族人民、各界别人士纷纷募集慰劳品、组织赴朝慰问团,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战斗意志。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这就是中国人民,这就是人民的军队!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来自于斗争,没有斗争就没有和平。

事实上,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其中有两年时间都是在边打边谈的过程中度过的。

1951年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同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停战谈判。

然而谈判开始后,美国展示出的“停战诚意”却着实有限,妄图在谈判桌上攫取不当利益。

志愿军部队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

为了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美不断向中朝施加军事压力,发动一次次疯狂攻势,将其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则针锋相对,通过反“绞杀战”、“零敲牛皮糖”等战法和上甘岭战役等,以打促谈,使敌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战场上同样得不到。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打打谈谈,边打边谈。停战谈判所取得的每一次进展,事实上都是中朝军队在战场上给予敌人进攻以沉重打击的结果。

1953年7月13日至27日,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给敌人以重创,从而保证停战协定能够切实得以实施。

金城战役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通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一场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将对手牢牢钉在谈判桌上,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签下停战协定。

可以说,和平的来临,是志愿军指战员们英勇战斗打出来的,是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七十年前这场胜利,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使中华民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为我们国家赢得了和平与发展的时间、环境和机遇。

今天回首这场战争,最深切的感受有两点:

一,面对战争,只有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

二,能战方能止战,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赢得尊重。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战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热爱和平的军队,为人民而生,为和平而战。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发展,这支军队始终都是保卫人民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七十年前,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今天,我们仍将一往无前!

撰稿:毛勋正、夏冰清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