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军事方面造诣有多高,能否媲美武庙十哲?

发布者:云淡风轻 2023-9-19 09:2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一首《沁园春·雪》,尽显伟人指点江山的豪迈和宽阔的胸怀。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句话是泛指,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对毛泽东军事能力的认同。

毛泽东堪称近代的军事天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得“天下未有之大变局”的旧中国,能够脱胎换骨,在绝境中重生为新时代、新中国,带领黑暗的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毛泽东的军事造诣毋庸置疑,毛泽东自评生平最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战役”,被列入国外诸多军校教材中。而更夸张的是,毛泽东从未上过军事类学校,更没有进行过正规军事培训,指挥过近代史太多经典战役的毛泽东,最开始仅仅只是一个书生。

中华上下五千年,滚滚流动的历史长河之中,军事造诣高到被称为天才的人,也层出不穷,如唐玄宗高声赞叹的武庙十哲,武庙十哲是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后被用来形容中国最厉害的名将。

入选武庙十哲的名将,无一不是军事能力被称为艺术的圣贤之辈,是武学结晶的创造者与集大成的哲人圣贤。其所留下的著作和战争战略,不仅影响了他们所在的朝代,更是传承而来影响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直至今日依旧沿用。

毛泽东遇上武庙十哲,谁更胜一筹?

想要对比毛泽东与武庙十哲,要从军事和综合能力两方面来看。武庙十哲并不是固定的十个人,从唐朝建立武庙十哲以来,武庙十哲成员不断地增加删减,没有固定的人选,因此这里在进行比对时,就以最早的武庙十哲成员为准。

这十位分别是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首先是秦武安君白起,白起还有几个出名的称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屠”。白起很有军事天赋,将赵国、楚国打的亲妈都不认识,一路攻占了人家七十多所城池。比起他的军事天赋,更多人记住的是他坑杀四十万将士,所到之处片草不生,无论是人还是城池,他经过都会给与毁灭性的打击,这样是把敌人斩草除根了,问题是,己方的战略资源也没了。

当然,也可能是他没必要考虑到这些,因为他的打仗方式就是经典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方全军覆没,但己方队伍也剩不下几个人,主打一个以命换命,是个行走的活阎王,残忍凶戾。能经得起白起这么折腾的,他的背后是强大的秦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白起以命换命的打法也只有强大的秦国才能扛得住了。

如果拿他和毛泽东相比的话,那可能就不具备太大的可比性了。首先开局就不一样,彼时的中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不止,国家来到了最衰弱的阶段,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毛泽东或者说他所领导的解放军队伍,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最讨厌打的仗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即便是抗美援朝这样惨烈的战役,我军的伤亡也是少于对方的,这一点大家不要被美帝国主义散发的谣言给迷了眼。且解放军的俘虏优待政策是最到位的,俘虏的待遇比解放军战士还要好,而且毛泽东擅长做思想工作,每次打完仗,都会亲自或者组织政委去做思想工作,还能再收编一批新的战士。

武庙十哲第二位是汉淮阴侯韩信,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后,献出了灭秦良策。当时六国的后裔还想着复辟,组织了队伍跟韩信对打,结果被韩信吊打。就连我们现在常说的霸王项羽都死于其手,更是凭借背水一战创造历史契机,获得“兵仙”之称号。

当他离开刘邦之后,之前所有被掩盖的问题就一次性全出现了。韩信后期谋反之所以会失败,最关键的原因是他城府不够,面对事情的突变应对能力很差,之前刘邦是给他兜底的人,离开了刘邦,在政治方面韩信差了一大截,不仅被人两次俘虏,还被女人给下套子了一脚踩进去尤不知。韩信更加适合的定位是打手,需要别人帮他计划好一切,他只需要负责动手就可以了。

毛泽东是天生的统帅,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遇到了不止一次的阴谋诡计,最典型的是弥天大勇赴重庆。当时蒋介石为内战争取调集兵力的时间,也想让毛泽东背内战的锅,接连电报邀请毛泽东前来重庆和平谈判,谁都知道蒋介石的心思,但毛泽东还是去了。谁都知道蒋介石想让毛泽东有来无回,但毛泽东还是平安归来了。

在红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中,毛泽东演绎了无数次的逆风翻盘。武庙十哲中也有一位擅长逆风翻盘的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素有“卧龙、凤雏”的美誉,是无论什么时期提起,都是足智多谋的代表人物。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帮助刘备在短短几年时间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更是南定南中,北伐曹魏的谋臣。

面对素有谋臣之最称号的诸葛亮,毛泽东给的评价却不高:用人不善、不会变通、战略失误。三个词犀利无比,抛却诸葛亮的历史滤镜,却发现这是真的一语中的。马谡失街亭、关羽大意失荆州都是其用人不善、识人不明的体现;刘备逝世后,西线本无战事,曹魏在关中和陇西地区防御十分薄弱,魏延提出调集兵力突袭长安,诸葛亮在面对变幻莫测的战场局势时,却依旧保持原来的战略,导致兵力优势无法体现,战局进展缓慢,给了魏国足够的时间,这是不会变通和战略失误。

毛泽东对《隆中对》的评价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细品:“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这一点对应后来北伐中原未成功,不由得让人赞叹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相比诸葛亮,毛泽东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得其所用,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十位大将等无一不证明了毛泽东的眼睛雪亮,并且敢于让将军们操作,这才创造了无数经典战役、军事奇迹。与诸葛亮死后,蜀中竞无可用之大将形成了香茗的对比。诸葛亮打仗稳扎稳打,以不变应万变,但毛泽东带领红军进行了无数次的极限操作,让战场局势跟着他的极限操作发生转变,无论是在延安附近遛国民党大军,还是红军擅长的游击战、运动战都是最好的回答。

武庙十哲第四位是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被称为大唐战神,拥有一人灭四国的豪横战绩。

李靖打仗最喜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擅长突袭,采用这种军事战略,灭萧梁、破辅公祏、吞东突厥、并吐谷浑,三千骑兵破十万突厥。而解放军的十六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征之中打懵蒋介石的四渡赤水战役,就是他人生最得意杰作。李永乐国民党内部各党派之间的矛盾,巧妙推测蒋介石与其手下大将的心理特点、用兵方式,采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东西南北四处往返,巧用骑兵,在指挥红军的同时,还能将数十倍与己敌人的军队调动起来,使得红军上演了一场绝地反杀的军事奇迹。直至今日,即便站在上帝视角,设置无数前提条件之下,仍没有人能够成功完成一场沙盘推演。

武庙十哲左列最后一位是司空英国公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之一,与李靖并列。但是其功绩与李靖相比弱上不少,为什么会这么说,其实他参与的战争不少,但综合来看,似乎总是需要有人来擦屁股,如柏壁之战、临洺之战、征高句丽,如非李世民及时赶来救场,都要翻车。灭高句丽的时候,因为兵太过分散,守城队伍非常少,差点被人偷家,更别提在黎阳之战,他还被窦建德俘虏,是唐朝武将的最大耻辱。

司空英国公李勣的战绩,是远远比不上毛泽东的。

而后是武庙十哲的右列,右列首位是汉太子少傅张良。但翻遍历史文献,并没有其展现其军事能力的战役,张良比起打仗,更加出色的是政治方面。汉高祖刘邦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右列第二位是齐大司马田穰苴,比起带兵打仗,田穰苴更擅长的是练兵,以威治军。军规严格,赏罚分明,对古兵法有深刻的研究,后世将其研究整理为《司马穰苴兵法》,一称《司马法》,以此名于后世。此《司马法》并非姜太公所著《司马法》。田穰苴《司马法》强调治军应以“义”“武”“法”为准绳,在他的治理下,军纪更胜从前,士气大振,凭借铁血军纪让晋燕联军为之胆颤,最终不战自退。

田穰苴治军比起仁义,威名更甚,是行为约束。毛泽东的治军方式更偏向仁义和道德,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便是最好的治军方式体现,因军队自人民中来,毛泽东要求军队与民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纪律的管理不仅落实到行动上,更是贯彻在思想中。这才有了共产党所在之处,军队军纪严明,人民群众更加信赖的场景。毛泽东治军,是从思想开始,而后自主落实到行为之中,达到军民一体的盛况。

这就是为什么田穰苴被罢黜后,军队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而毛泽东去世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依旧留存于世,对后人影响颇深。

左列第三位是吴将军孙武,其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影响了千秋万代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此著作的受益者。《孙子兵法》在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起到极大的作用,更为中国军事发展提供可查询、研习的源头。

毛泽东在近代的军事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均被收录《毛泽东军事文选》,在近代战争影响深远,远传海外。二者的战争模式,无法对比出到底谁的军事著作水平、影响力更胜一筹,但毫无疑问在各自的时代,二者的军事著作都是名传千古。

而在孙武所生活的时代,有一人在军事方面与他并肩,此人就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吴起。吴起是楚国人士,在楚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变法。还训练出了一批重装步兵“魏武卒”,堪称古代版特种兵。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传奇战绩。

而吴起打造这支特种兵的前提,是将兵农分离,军队职业化、系统化、专业化。脱离了需要农业生产和缴纳税赋,士兵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训练。这是突破性的尝试。那么毛泽东的军事改革呢?

我国第一次正式军事改革,是在南昌起义后的新泉整训。1929年,很多国民党投降士兵涌入队伍中,带来了不少的不良风气,部队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不良情况,如流寇思想、个人主义、形式主义等诸多不良思想产生,严重削减了战斗力,还破坏了红军组织建设。

毛泽东一眼就知道,这是队伍长时间没有进行整顿导致的,主要出现在思想层面。既然是思想层面出了问题,那就需要政治整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开展调查会、思想政治教育运动、组织纪律教育,从根源上杜绝了国民党内部腐败的出现。新泉整训除了军事训练,更多的是改变队伍的思想。

此次改革,也让日后红军有了区别于其他队伍的不同训练科目,那就是思想教育,练兵需要先提升战士的思想高度。毛泽东与吴起都是在各自时代开创了新世纪的先河,推陈出新,变革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共鸣。

武庙十哲最后一位是燕国乐毅,燕国羸弱,乐毅利用自身能力,联合五国共同讨伐当时的春秋首霸齐国,一度差点让齐国覆灭。如果说管仲让齐国崛起,那么乐毅就是让齐国再无崛起的可能性。因此乐毅与春秋名相管仲齐名,甚至超越后者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乐毅组织五国伐齐,让燕国强大了吗?

并没有,赢家反而是起初没有声音的秦国。燕国为伐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乐毅虽然是名留青史的军事家,此举却并没有强盛母国,而为他人做了嫁衣。

毛泽东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开创了军事辩证法。他在历史的每一个节点,打的每一场关键战役,都是为共产党的发展铺路。第一次国共内战,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想要彻底消灭革命火种的阴谋,留存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期间,开辟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添砖加瓦。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主力队伍,自此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在关键时刻从未失算,也从未失败。拯救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让中华民族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中重获新生,让人民走向安定,弥天之功,我想并非武庙可以承载。

最后,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诗结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