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兰导弹乌龙看各方战争态度温差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2022-12-30 04:50

特约撰稿 刘子轩 马晓霖

11月15日,一枚导弹落入波兰东部与乌克兰接壤的赫鲁别舒夫地区发生了爆炸,造成两名平民遇难。波兰政府在没有进行专业调查的前提下,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正在打击乌克兰纵深的俄罗斯导弹落入本国领土,于是紧急召见俄驻波兰大使,要求其就此作出详细解释。同时,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还下令提升波部分军事单位的战备等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强烈谴责此次袭击是对俄乌战争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升级”。

对于波兰方面的反应,俄国防部回应称波兰关于俄制导弹的相关声明是蓄意挑衅,意在加剧当前局势,强调俄并没有任何针对波乌边境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动。值得关注的是,波兰和乌克兰的两大靠山——美国和北约也不赞成波乌两国对俄的指控。最终,调查的证据指向乌克兰,波乌领导人被迫改口,所谓导弹“袭击”竟是一次荒唐的乌龙事件。各方围绕导弹袭击的表态,恰好折射了它们各自对俄乌战争是否应当升级或扩大的不同立场和国策。

谨慎表态,美国北约拒绝附议波乌指控

导弹袭击发生后,波兰政府如惊弓之鸟,想当然地作出了草率判断,但美国及北约的反应则更为谨慎。

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致电波兰总统杜达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在社交媒体承诺“美国全力支持和协助波兰调查”,“重申美国对北约的坚定承诺”。然而,当被问到泽连斯基有关落入波兰的导弹并非来自乌克兰这一表态时,拜登表示:“这不是证据。”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11月15日也称,白宫已了解到有关导弹落入波兰的消息,正与波兰政府合作获得更多信息,要确认发生了什么,才能决定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杜达交谈时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强调北约正在跟踪局势,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这次事件的“所有事实”。

水落石出,波乌尴尬收回前言

随着波方调查组的深入调查和媒体披露出越来越多的现场图片,大量证据显示这枚导弹可能是乌克兰防空系统发射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11月16日在安全会议上改口称,这次导弹爆炸大概率是因乌方拦截俄方导弹所致,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同一天,俄国防部表示,俄方军工专家根据波方公布图片确认,爆炸后的碎片属于乌克兰S-300型防空导弹部件,称俄方在乌境内打击目标均距波兰边界35公里以上。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分析认为,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乌西部一个目标遭到俄方导弹打击,当地部队启动了S-300型导弹试图跟踪拦截,但可能由于导弹超过保存期限,导致其飞行、航向校正以及自毁系统出现错误,偏离航线最终落入波兰。

S-300型防空导弹是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防空导弹之一,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列装并陆续部署到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为了保证对目标的成功拦截,S-300系统通常会发射两枚导弹。然而,波兰总统杜达11月17日表示,目前尚未找到第二枚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的踪迹。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波乌两国的防空能力之弱、漏洞之多。

11月16日,迫于导弹归属证据确凿,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对当地电视媒体承认,这不是一次针对波兰的蓄意攻击,不存在攻击波兰领土的计划,波兰暂不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即缔约方在受到威胁时必须与其他成员国进行磋商。

波乌拱火,美国北约力避冲突扩大化

事实面前,一度坚持导弹袭击与乌克兰无关的泽连斯基也逐渐松口,称“不完全确定波乌边境发生了什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承认说,北约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俄准备对波兰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此表示,西方代表没有了解事件实际情况就发表声明,是极度“恐俄症”的典型例子。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也表示:“乌总统不可能不知道其防空系统发射的导弹落入波兰境内,泽连斯基此前坚决否认导弹与乌克兰有关就是在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试图将北约拉下水。波兰当局和泽连斯基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

在这次事件中,波兰和乌克兰前后态度的转变以及美国和北约的谨慎表态,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北约内部的分歧。

俄乌冲突爆发前,受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波兰扮演起了坚定的“反俄派”;战事爆发后,波兰作为东欧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表现十分激进,不仅强烈抨击俄罗斯,还接纳约780万乌难民过境,并对乌提供了41亿兹罗提(约合人民币64亿元)援助,波乌关系也达到二战以来最紧密的时期。有分析家认为,波兰如此“慷慨仗义”既有举国普遍存在的仇俄、反俄和恐俄民族情绪,也有现实的地缘政治需要:积极向美国纳投名状,期待在美国支持下作为新欧洲“领头羊”在北约和欧盟内获得更大话语权,也想得到美国和北约的更多援助,甚至不惜激化俄乌冲突,以便作为第三国从中进一步渔利。

乌克兰将己方误射的导弹嫁祸给俄罗斯,除想抹黑对手赢得同情外,也不乏有人幻想借此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四、第五条,将波兰甚至整个北约拖入战争。

然而,与波兰这种激进派不同,不仅美国力避将俄乌战事升级致美俄直接摊牌,北约内部特别是以法德为首的保守派受能源和经贸关系掣肘,目前对“反俄”仍保持谨慎态度,不愿介入过多过深,担心冲突升级会令整个欧洲重陷战火。此外,随着俄乌冲突时间拉长,北约内部也逐渐出现了“挺乌”疲态,呼吁俄乌双方尽早完成和谈的声音越来越多。

这次导弹乌龙事件发生后,在事实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北约多次重申“要基于事实”的立场,侧面反映了北约不愿让战火烧至乌克兰以西,避免与俄罗斯关系更加恶化的事实。乌方嫁祸俄罗斯袭击北约国家的“拱火”行为,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北约的警惕。

从这次事件不难发现在俄乌冲突陷入僵持的情况下,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北约都不希望扩大战局而致事态失控,导弹乌龙的尴尬和北约的谨慎表态,或许也能警醒波兰和乌克兰的一些“梦中人”,不要指望美国和北约会倾尽全力来与俄罗斯打一场直接、扩大化的战争。(作者简介:刘子轩,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斯拉夫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