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18的世界之最,被锆石导弹取代?美方高看了俄,更小看了中国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2023-1-8 00:06

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已开始装备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俄方称这个型号在2020年测试中“超过8马赫”的峰值速度,总共飞行了450公里。而俄媒援引最新官方消息说,锆石导弹最大速度达到9马赫,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很快就有美国媒体评价,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反舰导弹的鹰击-18,现在被俄罗斯人的“新玩具”超越了、

(戈尔什科夫号的垂发阵列)

比如《军事观察》等媒体就特意提出,在锆石服役之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掠海最低,突防最强”的飞航式反舰导弹是中国的鹰击18,这是一种衍生自俄罗斯俱乐部3M52E的型号。如今,“世界之最”的宝座让位给锆石了。

显然,西方对中国的飞航式反舰导弹水平,了解不够充分,至少他们高看了现在的俄罗斯,更是小看了中国的研发能力。

研制超音速乃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必要性在哪里?世界上有那么几种超音速反舰导弹,多数装备在俄罗斯海军,但西方却并不感冒。因为物体的飞行速度越快,气动控制的效果就越差。超音速飞行体的空气舵面控制非常迟钝,高超音速飞行体就更难。因此,这类飞行体往往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比如我们熟悉的各类反导导弹,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为此,西方国家并不是很倾向于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更不要说高超音速型号了。从经久不衰的捕鲸叉,到美国正在生产的“海军打击导弹”“远程反舰导弹”都是高亚音速型号。

(戈尔什科夫号护卫舰在白海)

但是,超音速导弹突防能力上的优点,是无法忽视的。因此,中国的鹰击18导弹和俄罗斯的俱乐部导弹一样,采用了亚音速和超音速相结合的模式。在巡航飞行期间采用亚音速飞行,既有利于有效利用燃油、提高航程,也方便航路修正。在飞行末段,敌舰就在几千米之外,已经无路可逃。为了突破对方近防系统的拦截,弹头从弹体上分离出来,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加速到超音速,高速突防。这个时候,弹头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弹道修正,超音速飞行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来看,锆石导弹以飞航式弹道的全程高超音速飞行是不是有价值,就会引出一点疑问了。

锆石导弹的理论数值非常惊人,但是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俄军方并没有细说。装备了锆石的戈尔什科夫号,用什么来发现目标和制导呢?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军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只能看到有限的距离,就算把雷达放到50米的高度,也只能看到20多公里远的目标。因此,远程反舰导弹一般需要其他平台来帮助搜索,例如舰载直升机、海上巡逻机和海洋监视卫星。

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工作的海洋监视卫星,卡27舰载直升机的前出距离有限。虽然它的理论作战半径达到320公里,但是考虑到巡逻和油量冗余,实际能离开本舰的距离远不到这个数字。比较理想的平台,是俄军在图95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图142海上巡逻机。这就需要海空密切配合,才能让锆石充分发挥战斗力。

(俄罗斯发布的锆石参数)

第二个问题是锆石的末制导。图142只能给锆石提供一个大致的目标方位。在攻击的最后阶段,必须靠导弹自己的雷达搜索目标。如果雷达搜索范围内不止一艘船,那么就要通过智能化分析,把真正的目标找出来。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头部和空气剧烈摩擦,会形成一个等离子鞘体,阻碍电磁波的通过,严重影响末制导雷达的工作,甚至让它无法工作。

这个问题,今天俄罗斯的雷达电子工业恐怕是很难解决的。就算俄罗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在9倍音速飞行的飞行末段,留给弹上计算机判断和决策的时间窗口是非常短的,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而这也不是俄罗斯国防电子工业能生产出来的设备。和锆石类似架构的美国X-51A高超音速导弹,至今也没有显示具备反舰能力,仅仅是和其他传感器结合,打击固定目标。

(中国的长剑100导弹)

中国的远海态势感知,同样是有困难的。但是中国拥有丰富的全球观测手段,以及高水平的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弹载计算机研制能力。鹰击18和长剑100等远程反舰导弹,在末段具备相当强的大范围搜索能力。可以对视距外目标进行有效的发现和跟踪。而这两个型号都不会飞到高超音速,雷达可以正常工作。所以尤其是长剑100,它是真正能锁定和击中海上高速目标的反舰导弹,射程也超过锆石的1000公里。

(鹰击18从舰上发射画面)

而对于锆石的实际海战能力,人们是需要打几个问号的。或许,这仅仅是一种能飞行很快、很远的导弹,用来攻击对方军港里停泊的战舰比较合适。在辽阔大海上捕捉动目标,就未必能做到了。

所以说,美国舆论可能是因为惯性思维,还是会下意识地高看俄罗斯武器,而小看中国的能力。一个长剑-100已堪称反舰导弹的天花板,更别说央视前些日子才曝光了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的画面。鹰击-21跟锆石不同,它属于弹道式高超武器。对于这种飞行方式,我们早在东风-21D、东风-26上就解决了末端发现和锁定目标的问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