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年轻人不相信: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军,70年前被解放军打败过

发布者:金华大帅 2023-3-6 01:41

历史在70年前中美朝(韩国除外)签订停战协定时已经改写:它是美国开国以来第一次战而无胜之役,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百余年来境外战争中首次不败纪录。

中国志愿军将士凭借简陋的装备、顽强的意志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应对拥有陆海空绝对技术优势的对手,硬是把逼近鸭绿江边16国联军一度推回三十七度线。朝鲜战争的结局,是年轻共和国的开拓之举,也是我们多难民族历史性崛起第一步,更作为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拐点而载入史册。

对于“朝鲜战争”美国政府刻意回避

70年来,美国朝野对待朝战的观念可用“集体遗忘症”来概括。美国出版界有关于越战的出版物汗牛充栋,而朝战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其中又多以“遗忘”、“未透露”等为主题。

著名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1972年以揭露越战决策失误的《出类拔萃之辈》一举成名;而他关于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侥幸逃脱中方第9兵团毁灭性打击的巨著《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直到他2007年去世数月后才出版。

出版界失语,好莱坞亦健忘。

美国大小银幕上充斥二战和越战的镜头,唯独朝战作品凤毛麟角。甚至首都华盛顿的朝战雕塑群,也是在停战42年之后的1995年落成,比建于1982年的越战纪念墙还晚12年,而后者在越战结束7年后即完工。直至2009年底,美国会才通过法案纪念朝鲜战争。对此,美国甚至有人称朝战是美国现代史的“黑洞”。

美国朝野对朝战“健忘”,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美国历史上对外战争多多。三年朝战,长度不及越战的三分之一,辉煌不及数月的海湾战争,处于不赢不输的灰色地带的朝战,国民记忆中的自然难有其位。

其二,美国政府大事化小,当初把朝战定义为“警察行动”,以绕过国会审理、宣战的“麻烦”(无独有偶,9/11后美国把本应是“警察行动”的反恐定性为“战争”,以无限扩大总统操控战争的权力,美国立法系统对行政部门在对外政策上的制约,几乎荡然无存)。然而越战也定义为“警察行动”,美国人何以念念不忘?!




美国国民意识中对于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仍近乎白纸一张。年轻人居然不知道自己强大的美国,居然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这很可怕!

然而真正主导美国对朝政策的是精英阶层。

近来西方的一些朝战研究有意无意地“淡化”中方的“角色”和作用

加拿大学者罗伯特·李2001年的《朝鲜战争》一书,几乎涵盖了有关朝战的所有问题,如历史背景、朝鲜半岛内外时局、美国国内的麦卡锡主义、英联邦态势、斯大林之死、战争对各参战国女性的影响、美军中的种族和性病问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有关中国的文字却凤毛麟角。

如此诺大的一个国家,在三年战争中以极其简陋的装备、36万人伤亡的代价,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打成平手,居然在这位朝战专家笔下几乎“绝迹”,好像朝鲜战争是16国联军在与“影子”作战,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无独有偶,卡明斯的近作《朝鲜战争:一部历史》,居然也没有一章是关于中国。

有某种“打不赢,难道还写不赢?!”的下意识心理。

2002年美国历史学家斯潘塞·塔克所著《朝鲜战争政治、社会和军事历史百科全书》。在这部由102位专家共同撰写的851页的“百科全书”中,这部“百科”针对美国的盟国韩国军队的篇幅也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描述对韩国军队都是一笔带过,还伴有明显的轻蔑语气;对美国和西方盟国军队和战事的事无巨细。

其实,艾伦·梅莱 2010年关于西方史学界对朝战已经“反思”“过度”的说法,至少有一点难以成立,即西方朝战史学界至今仍未公开翻译出版中国官方的朝战史书,即军事科学院1988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200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对于一直把中国作为研究重点的美国军界和情报界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忽略”。

询问一些美国学界和军界人士发现,美国人要么不置可否,要么无言以对。一位中国学者曾翻译了若干中方高级将领的朝战回忆录的选章,但在出版社审稿时却遇到种种阻力,书稿多次被评审否决。由此深感美国出版界的内部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如果不是种族因素的话)的种种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禁区”。

朝鲜战争给自信的美国人造成了极大阴影,为了消除阴影,全国基本回避这段历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