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化身,忠诚的典范

发布者:会剃头的兵 2023-3-27 02:45

诸葛亮,来源网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公元207年,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正式出山辅佐刘备,随其征战四方,后助其建立蜀汉政权。

历代以来,诸葛亮在我们百姓的心中地位都很崇高,智慧的化身,忠诚的典范,道德的楷模,为数不多的千古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真实的写照,留下了“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美名赞誉,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悲叹。

回顾诸葛亮的一生,神话般的传奇,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为后人留下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烧博望城、火烧新野、火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智算华容道、三气周瑜、卧龙吊孝、八卦阵退陆逊、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遗计斩魏延等经典故事;诸葛亮的文学造诣也很高,《出师表》、《诫子书》、《后出师表》、《便宜十六策》等流传后世,部分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之中;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一代又一代人。

千古奇谋隆中对

隆中对,来源网络

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规划总路线大概是曹操拥有百万之众,且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天时,因此“不可与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然三世,地势险要、民心所向,占据地利,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荆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兵家必争之地,刘表没有能力守住。益州之地条件极为优越,刘璋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占据汉中,刘璋同样难以稳住益州。刘备可占荆益之地,占据人和,联吴抗曹,成鼎足之势,待天下有变,另谋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隆中对”是人类政治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未出茅庐则三分天下,真奇才。刘备后续一系列的发展,基本按照这个规划进行,赤壁之战后,刘备结盟东吴,占据荆州,之后取益州、夺汉中,联吴抗曹,一切顺利。东吴翻脸,白衣过江,刘备丢掉荆州,这一路线无法得到彻底的执行,导致隆中对奇谋的彻底破产。

刘备托孤白帝城

托孤白帝城,来源网络

公元222年,刘备东征东吴,发起夺荆州,报弟仇战争,史称夷陵之战,最后被陆逊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战败撤退至白帝城,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白帝城,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同年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时刻谨记先帝托孤遗志,勤勉谨慎,内则大小政事,亲自处理,屯田备战,赏罚严明。外则东联孙吴,改善和西南各族关系,经过长期积累,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北伐星陨五丈原

六出祁山,来源网络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用人不当,马谡失街亭,导致蜀军粮道被断,诸葛亮率军撤退,前功尽弃。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魏国在石亭之战中大败给吴国,诸葛亮乘机向后主刘禅上《后出师表》,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因魏国援军赶到和自身粮草转运延误,不得已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战争。由于诸葛亮不幸染病卧床,只得撤兵回汉中。

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在曹魏出兵伐蜀失败之后,发动第四次北伐战争。此次在形势大好之时,后主刘禅被谣言欺骗,召回了诸葛亮,北伐中止。

第五次北伐,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回军之后不久,又发动第五次北伐战争。此次蜀国将领李严谎报吴国来犯,诸葛亮信以为真,只得退兵提防东吴。

第六次北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六次北伐战争。此次诸葛亮在五丈原病亡,蜀军群龙无首,缓缓撤退。

诸葛亮牢记先主遗志,复兴汉室,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铩羽而归,最终命落五丈原,可惜可悲可叹。这种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