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何严禁战士吃羊肉?士兵们不理解,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发布者:古莲花池 2023-3-29 05:59

#白起行军打仗时有个规矩,那就是不准战士吃羊肉,这是为什么呢?#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大将,被称为“杀神”,他一生从无败绩,征战六国名震四方。他不仅战斗力爆表,更擅长谋略,因此才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成为胜者。在长平之战中,他更是消灭敌国45万人,从此在历史上封神,成为了当时最让人惧怕的对手。这名大将就是白起,一个为战争而生的人,为秦国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战功。白起行军打仗时有个规矩,那就是不准战士吃羊肉,这是为什么呢?

白起

白起出身平民,他是最早一批军功爵制的受益者。他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成为了攻打韩、魏的主将,没想到他军事天赋过人,运用了多个战术,将两国逐个击败,从此白起一战成名,开启了他的开挂生涯。他的战无不胜给秦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不仅扩张了秦国的疆土,也让百姓拥有了安定的生活,因此被封为武安君,成为了秦王最宠爱的大将。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更是再创佳绩,这场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围击战,成为了白起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刻。战争胜利后,为了防止赵国卷土重来,白起将四十几万俘虏全部坑杀活埋,只留下了两百多个年幼的士兵放回了国,白起杀神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白起

白起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而且他领兵作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严禁战士吃羊肉,这让人十分不解。当时以秦国的国力,牛羊都十分充沛,在给战士们的补给里面总是会有不少的肉类,但是在白起的部队里,羊肉是坚决不能出现的。曾有战士为了解馋偷偷地吃了羊肉,但是无一例外都被白起予以重罚。战士们为此无法理解,打仗已经这么辛苦,吃点羊肉补充下体力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起初大家都认为白起是因为太抠门了,才不给士兵吃羊肉。就在战士们纷纷为此不满的时候,白起终于出来解释了这其中的缘由。

白起

原来白起不让士兵们吃羊肉,是因为羊肉的气味太大,一旦烹煮就会产生很大的羊膻味,而且这个味道会久久地留在身上,想去也去不掉。如此一来敌人就能凭借这个味道来分辨秦军处在的位置,很容易就会暴露大本营,从而让军队受到突袭。之后他还让吃过羊肉的战士演示了一遍,让他往外走50步,发现即使这么远的距离,还是可以清晰地闻到羊肉的味道,足以证明这个味道有多么重,而其中的危机又有多那么大。战士们这才明白,原来白起不是不让他们享用美味,而是这种美味在战争中是一种致命的味道,很容易就会引起战争失利。这下大家对白起都佩服不已,不愧是战神级别的大将,领军带兵都如此小心谨慎,才能打赢一次次的胜仗。

白起

白起虽然军功显赫,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最后还是成为了被皇帝猜忌的对象,自刎而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白起做事不够圆滑,只顾着打仗,却不懂得君臣之礼,这才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毕竟君王才是一国之主,就算贡献再大,也不能和皇权去硬碰硬。而白起却多次让秦王丢脸,以至于惹恼了君主。这样不听话的人,在君王的心里无疑就跟叛徒没什么两样,没有执行力的将领留着也没用,因此白起最终的结局只有一死。

白起

也有人认为,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行为过于残忍,而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因果报应。他因屠杀赵国降卒而出名,但也因为不肯再次出兵赵国而被杀,也算是为自己的杀戮做了个了结。白起一生善于用兵,但却不善政治,所以才会受到君王的猜忌。虽有不世之功,但却对生命毫无敬畏,有此结局也算是弥补了自己前半生的杀孽。


相关历史资料:

白起(?-前257年),一称公孙起 ,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庶长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后秦昭襄王再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拟派白起为帅,屡遭他拒绝,由此触怒秦昭襄王,同时又得罪范雎,最后被免为士卒,赐死杜邮 。据传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今已佚。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威震六国 ,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 。唐代时位列武庙十哲。


崭露头角

伊阙之战

白起又名公孙起 ,是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据自称白起后人的唐人白居易的说法,白起(公孙起)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

白起出生的年代,正是秦国国力日强的时期。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白起以“善用兵”闻名,并得到新任秦国丞相魏冉的举荐,逐渐得到了昭襄王的任用。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发起攻韩之战,先派向寿率军伐韩,又以左庶长白起取代向寿攻韩,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伊阙之战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以及东周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白起率军先败东周军,然后与韩、魏联军会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附近)。他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率先出击的弱点,先设疑兵同韩军对阵,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然后集中精锐,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不战自溃 。白起乘胜挥师追击,扩大战果,以不到韩魏联军一半的兵力,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攻占伊阙 ,俘虏魏将犀武(即公孙喜),攻下五城。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 随后,白起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今山西垣曲东)的土地。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升任大良造的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一作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魏国的垣(今山西垣曲东南),随后将之归还魏国。 之后进兵攻占韩国的手工业区宛(今河南南阳) 。

秦昭襄王十八年(前289年),魏冉、白起又率军攻取魏河内(黄河以北地区)的六十一城。此后,韩、魏更加弱小,再也无力对秦国的进攻实施有效的抵抗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一作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白起攻打赵国,斩首三万(一作两万),夺取代地的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

南拔鄢郢

主词条:鄢郢之战

白起

伊阙之战后,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国势走向衰微的楚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马错率秦军从陇西(陇山以西地区)出发,沿巴的涪水顺流而下,在巴蜀补充兵粮、舰船后,一举攻占楚国黔中郡(今湘西及黔东北)。楚国被迫割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汉北(汉水以北地)给秦 。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率数万秦军从武关方向大举攻楚。当时楚顷襄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国中上下离心,守备虚弱。白起决意死战,很快深入楚国腹地,先夺取邓(今湖北襄樊北),逼近楚国郢都北面的战略要地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鄢是楚的别都,也是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的门户,势在必保。楚顷襄王增派楚军主力拼死守城。白起采取引水灌城的办法,在鄢城西筑起堵水的堨,引西山长谷水(即蛮水,亦称鄢水)入长渠(后世又称白起渠),把水从城西灌向城东。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人,楚军主力受到惨重损失,鄢城也随之陷落 。白起又率军转向西南,攻取了位于郢都上游的西陵(即夷陵,今湖北宜昌南),截断了郢都与巫郡的联系。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郢都,下令放火焚烧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 ,以打击楚国的军心士气。随后乘胜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南),南攻到洞庭湖及其以南地,楚军溃不成军,相继退却到城阳(即成阳,今河南息县西北)、陈(今河南淮阳)。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白起与蜀中郡守张若率军攻占了巫郡及江南地区,在此设立黔中郡。

赐死杜邮

白起塑像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秦又发兵,打算派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白起闻讯后,极力劝阻。秦昭襄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消灭赵国。如今寡人休养百姓来供养士兵,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而您却说‘不可以攻赵’,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吗?”白起解释道:“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

秦人欢喜,赵人害怕。秦国百姓战死的得到厚葬,伤者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劳苦者饮酒解乏,吃饱喝足并得到馈饷,消耗了国家的资财。赵国战死者得不到收殓,伤者得不到治疗,哭泣哀嚎,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田劳作,多生资财。如今大王能够派出的军队虽然超过从前的一倍,臣料想赵国的守备也会达到原来的十倍。

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四面遣使向诸侯求和,同燕、魏结亲,同齐、楚交好,处心积虑,把防范秦国当作最要紧的事。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正当此时,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但此时秦昭襄王业已决定发兵,故白起之议不被采纳,他本人也因患病而无法统军出征。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邯郸进展不顺,昭襄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了五校(一校约为八千人)秦军。这时白起病愈,昭襄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

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襄王亲自请白起出山,他推辞不从;昭襄王于是派范雎前去探望,并指责道:“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指其破楚败韩魏),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指如今秦攻赵之势)乎?”白起分析了攻楚及破韩魏联军时的形势,认为自己能够接连取胜“皆计利形势,自然之理”,并没有什么用兵如神之说。

继而他指出长平之战后秦未一鼓作气趁势灭赵,反而使得赵国得到喘息的时间,增强了抗秦的力量,并且赵人将坚壁清野,不再出战,使秦难以在野战中消灭赵军。而秦如果“兵出无功”,那么将使诸侯来援。所以他认为“臣见其害,未睹其利”。范雎听后,惭愧地退出,将白起的话告诉了昭襄王。昭襄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于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昭襄王继续增兵,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信陵君无忌率兵数十万攻秦军,赵军常派出轻锐的小股部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臣的计谋,结果如何?”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白起府上,强令他出兵,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有了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会重赏您。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

白起叩头道:“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如果不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安抚恐惧者,攻打傲慢者,诛灭无道者,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说的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天下人。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在赵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致于降罪臣下,这也是所说的战胜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

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更大呢?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详察。”昭襄王听后,没有答话就离开了。

眉县白起故里碑

随后范雎再度请求白起复出,白起仍称病不起。昭襄王于是将白起贬黜为士伍,放逐至阴密。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襄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良久之后,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罢便引剑自刎。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在其死后,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