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建成开始试运行
“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最新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在哈尔滨揭开神秘面纱,我国航天领域又新增一个大国重器。这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科学探测能力的提升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李立毅院长在向媒体介绍“地面空间站”最新进展。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就是要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地面空间站’,相当于把空间站‘搬’到地球上。”李立毅表示,“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这里就可以完成。届时,科学家们开展空间实验将不再‘难于登天’。未来,航天员们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和适应月球、火星等星球的表面环境。”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园区(哈工大供图)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包括空间综合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数值仿真与中央监控系统、建安工程与配套公用设施等,可为研究空间环境与材料、器件及生命体的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支撑,对于保障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突破地面单因素模拟的局限、全面了解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对物质的作用和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空间站”的中央监控大厅。(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这个大科学装置位于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的哈尔滨新区里,大约有50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园区”内,分布着“一大三小”外表普通但里面却别有洞天的实验楼,“一大”即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三小”即空间等离子体科学实验楼、空间磁环境科学实验楼、动物培养室。

“地面空间站”的300MeV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在这里可以立足地面模拟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开展试验。”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器件离子辐照研究系统设计师马国亮详细介绍说,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离子体等9大类空间因素,在地面构建了综合环境因素多,具有原位/半原位动态测量分析能力,可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及生命科学领域多尺度、跨尺度环境效应研究的综合性研究装置。

“地面空间站”综合环境模拟系统的“系统级综合辐照试验舱”。(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早在2005年开始调研、分析和系统论证,经过相关领域科学家和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审慎决策,于2017年底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进入试运行。

“地面空间站”综合环境模拟系统的“月尘舱”(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地面空间站”综合环境模拟系统的“火星尘舱”(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地面空间站’工程兼具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的特性,科研探索始终贯穿建设之中,需要不断攻关、不断调试、不断改进,有一些全球都很少碰触的尖端科研难题,更需要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反复进行研究试验。”李立毅介绍,在这里,科研与建设实现了同步推进,哈工大有关科研建设团队联合其他协作单位一起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未来,‘地面空间站’还将在脑科学、生命健康、高端仪器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地面空间站”的多因素耦合生命科学研究终端。(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装置建设的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围绕空间环境模拟的许多关键技术在建设需求牵引下得到突破。目前,我们已累计申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120余项。”李立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地面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目前,已有国内外1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该装置签署了用户协议。

模拟太空无磁环境下进行的脑磁测试。(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李立毅表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既是国之重器,也是科研利器。“未来,我们会努力把‘地面空间站’打造成空间科学、航天技术、物质科学等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平台。让这套国之重器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日报)
大家都在看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