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构筑全球科学高地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者:邻家小师弟 2023-5-4 02:47

今天的光明,乘着科技自立自强的东风,全方位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日益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节点。

光明科学城立足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

4月27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采取“1+9+3”形式,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的召开,让光明形如钻石的热土,强烈磁吸着各方关注。再次被置身于聚光灯下,光明科学城该如何勇担使命?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正全力承担起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最核心的使命,将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光明实际、具有科学特色、彰显先行示范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高地。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光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采取“1+9+3”形式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揭开“神秘面纱”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任务,以国际化、专业性视角设置各项活动安排,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论坛采取“1+9+3”形式,即设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采取现场开会、线上参会、多端直播等方式进行。

主论坛邀请了四位重量级院士做主题演讲,并举行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以及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发布仪式、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发起仪式、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等重要基金会揭牌仪式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仪式等系列活动。

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包含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入驻后,一个是跨物种“脑设施”,一个是“生物铸造工厂”,将助力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论坛开幕前夕,记者走进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深入了解这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新情况。据了解,脑设施分为脑编辑、脑解析和脑模拟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在实现各自模块核心功能的同时,模块之间实现功能相互支撑与密切合作,实现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疗手段及药物开发跨越式发展。

“这里主要研究老年痴呆症、自闭症、抑郁症、脑卒中和语言障碍五大神经系统疾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科学装置的建成,将改变原来作坊式的实验室研发形态,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大平台的模式,届时将向全球开放。

与此同时,在光明科学城另一处的大科学装置——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多台自动化功能岛正在紧张调试中。区域内,生物实验常用的移液工作站、离心机、封膜机等全都集成在功能岛上,机械臂代替了人力,不但速度快,而且能确保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深圳先进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表示,合成生物大设施不仅是基础科研的“利器”,而且将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扮演独特作用。像是链条上的一条线,将科学用户、产业用户相连,两类用户的反馈又将提高大设施的能力,更好地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平行论坛看点十足。平行论坛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块,设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新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等9场活动。配套活动包括自然之声、赛艇挑战赛、慢行骑行等3场活动,为与会嘉宾提供轻松亲近的交流环境,为光明科学城论坛注入运动健康等新元素。

据悉,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将有利于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助力深圳更好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论剑”三大学科领域

院士专家观点碰撞上演“头脑风暴”

本届论坛大咖云集,著名科学城代表、外籍嘉宾、两院院士,以及内地及港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欢聚一堂,共享思想盛宴。主论坛上,韩杰才、叶玉如、颜宁、杨学明四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思想激荡碰撞,上演一场高端“头脑风暴”。

“我们致力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而不是深圳的生物医药,因为深圳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它代表创新、探索、勇往直前。”在主论坛上,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以《光明科学城的医学科学研究——打通基础与临床的一些探索》为题发表演讲。她表示,将致力推动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筹)一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也知道自己肩上任重道远,所以唯有行胜于言、不负所托。”

据了解,去年12月,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获聘院长时表示,将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努力把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成立足深圳、引领湾区、辐射全国、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转化创新基地。在本次论坛上,她再度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将立足“四个面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创新高地,致力于建设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作《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要强化深圳特色,从国家层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实现技术变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在《创新科技开拓深港合作新天地》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双方进一步深化创科合作,对国家战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深圳和香港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她表示,深圳和香港在创科领域一直都保持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并从融合发展、联通世界、面向未来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深港创科合作的思考。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在《先进光源的发展及科学应用》主题演讲中指出,光源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先进光源在物质科学、材料、能源、生物以及新技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5年筑起一座科学城

在论坛开幕前夕,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

立足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实际需要,《条例》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系列制度安排,包括总则、治理结构、规划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环境、保障与服务以及附则,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时间回到5年前。2018年4月,深圳市委政府决定在光明区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5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

5年来,光明区勇担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总目标、总龙头、总牵引,奋力谱写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新篇章。截至目前,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元,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研载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20余支院士团队汇聚光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48项,“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全国推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7.6%。

目前,光明科学城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2个规划、1个意见、1个条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其中《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纲要》《深圳市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及《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已经出台实施,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挂牌运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建、运、转”机制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磁吸”效应已然形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快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永久院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现高水平运行。

科学味与烟火气相融

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样板

今年的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描述了这样一座既有“科学味”又有“烟火气”的科学城:这里高楼林立、灯火璀璨,这里青山远黛、近水含烟,这里花开阡陌、风吹稻浪,城市之美与自然之美相融交织,一座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引领风尚,成为科学家与市民心中的理想家园。

光明行政区域156.1平方公里,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大概占了整个行政区2/3。可以说科学城和光明区城市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光明科学城立足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瞄准刷新全球原始创新区域版图,同时也是正在进行中的科学建城、人文建城、产城融合新样板的城市实践。

这是一座科学之城。规划建设的深圳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光明区,今年底即将完工,将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文化交流以及科普教育的新地标。此外,科学家谷、科学公园、科学城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人才街区等一大批具有科学元素的设施工程正在规划建设。

这是一座产业之城。光明科学城规划“一心两区”,其中“一区”就是产业转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将建设生命科技、科学与科技服务、国际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同时,还将建设公明、凤凰、马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重点打造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未来产业。坚持产业立区和先进制造业当家的光明,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五成,每平方公里GDP产出、创税均增长40%以上,国高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双双突破1900家。

这是一座人文艺术之城。自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相继投入超170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7所、引进名校名园20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7890个,是过去十年增量的三倍。中山七院、国科大深圳医院通过三甲评审,深圳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获得“鲁班奖”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高端演出、艺术展览精彩不断。正在开展的“文化传城”计划,不断丰富着光明城区文脉、厚植科学基因。

这是一座绿色生态之城。光明辖区有53%的面积在生态控制线内,拥有各类公园279座,绿道、碧道超过200公里。2022年,光明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未来还将建成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形成贯通全城的绿色慢行网络,让大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科学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光明是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

光明区将紧紧围绕科学这一核心要素,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芳 潘文婷)

数读

◎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元。

◎规划建设12.7平方公里科学装置集聚区,集中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包括9大科学装置、11个科研平台、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所省实验室,在建和运营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达14个。

◎已汇聚20余支院士团队,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突破1700人,科研院所人才突破4900人。

◎主动承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48项,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奖项38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共达3549件。

◎落地全市首批产业发展基金、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发布科技金融产品65个。

◎全区孵化集聚未来产业企业超8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91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5亿元。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7.6%。

(刘芳 潘文婷)来源:深圳商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