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人才“树”、浇科技“水”,江苏常州十七年耕耘,收获高质量发展“硕果”

发布者:姑苏一狼 2023-5-7 03:12

□本报记者 姜小莉

一条路,常州持续走了17年。

从2006年起,常州踏上产学研的科技长征路。在这条路上,各高校院所见证了常州人匆匆的身影和急促的脚步。一项项科技成果通过这条路,在常州落地;一批批人才通过这条路,在常州扎根;一颗颗科技的种子通过这条路,在常州开花结果。

(一)

多年来,每年3、4月份都是科技长征路最繁忙的季节。

今年4月24日—26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季培东带队赴山西太原开展常州市“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此前,4月19日,常州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一行赶赴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进行对接交流;4月7日,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李振华带领钟楼区“科技掘宝队”赴天津工业大学进行校企对接……

17年来,走在这条长征路上的常州人,始终不倦,一往无前。

作为常州最大的创新平台,常州科教城的成长和发展与“产学研”水乳交融。说起常州科教城,就会想到一个标签式的人物——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强。

这是第一家入驻科教城的研发机构,也是常州开展校地产学研合作的第一项成果。陈强不仅是创业者和开拓者,更是常州探索产学研之路的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实践者、受益者。从眼前的一片荒地起步,到今天的“创新之核”,陈强个人的成长与科教城融为一体,血脉相连。

“干不好,没脸回去;干得好,没必要回去。”这是陈强刚到科教城时讲的一句话。一晃17年,他用行动践行了他对常州这座城市的诺言。截至目前,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先后与企业共建了3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孵化了51个创新型企业,承担企业委托开发和技术服务等项目近300余项,一大批科技成果落户常州,服务企业新增产值已超过220亿元。

这样的“产学研”机构在科教城还有很多,结出的果实累累挂枝。截至2022年底,科教城共引育公共研发平台47家,园区研发机构争取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8项,参与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天创造4项发明专利。

放眼全市,目前,中科院在常州建有10家平台,省产研院在常州建有7家专业所和52家联创中心,省内外高校在常州建有30多家研究院等平台载体。

(二)

10多年前,常州把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口,走出去、请进来,建平台、引人才,加强与重点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创性地探索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

当前,常州正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昂首阔步迈入“GDP万亿之城”。此时,常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产业的拉动、创新的驱动、人才的带动,常州多年来探索的多元化校企、院地、央地合作模式在其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的市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到今天各板块“产学研精准对接小分队”遍地开花,常州人在科技新长征路上走南闯北,执着前行。

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金坛正以主力军的姿态和担当,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贡献力量。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常州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贡献了近“半壁江山”。

金坛的分量有多重,就承担着多少责任和压力。“我们衷心期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发挥自身智力优势、经验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帮助我们引荐、推介、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人才、优质资本、优质技术落户金坛、扎根金坛。”在河海大学召开的常州新能源之都能级提升研讨会上,金坛区区长胥亚伟恳切地说。

从10多年前瞄准碳材料产业开展外引内育,到形成碳纤维特色产业集群,新北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已形成“原丝生产—复材成型—装备制造—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为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高地,新北区副区长杭宏伟在2023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试点联盟)年会上,同样情真意切地说:“我们也诚挚期盼各位领导和嘉宾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常州发展,为常州碳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出谋划策、指路支招。”当天,4个共建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领先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3月初,武进区代表团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对接交流,与该校共建的“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揭牌。未来,武进区将瞄准这一前沿技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攻克一批引领性、颠覆性行业技术,为常州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

今年春天,常州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科技新长征的道路向全球延伸。

4月的以色列,跟常州有着相似的温度,让这两地相联的,还有国际产学研合作。

“五一”前夕,常州市经贸代表团跨越山海远赴以色列,短短几天,拜访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 (下转4版)

(上接1版)并就共建中以科创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批以色列学生将于今年暑期来常开展首期科创训练营活动;举行常州—以色列科技创新交流活动,为常州中以创新园建设提供智库支撑;中以常州创新园、华森医疗等与趋势线孵化器签署联合研发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在医疗器械技术联合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常州市与内坦亚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4月7日,“链接全球、创享未来”——2023年科技外交官之家资深外交官·常州行活动启动,当天,10多位大使、参赞、院士、专家纷纷为常州的国际科技创新“站台”,9名我国驻外使领馆科技外交官受聘成为“创新常州·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专家”。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让创新技术与世界“联姻”的,还有常州推出的“揭榜挂帅”机制。今年,市科技局针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布36项科技攻关重大技术需求榜单,榜额共计1.3亿元。此次榜单,是继去年首次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领域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以来的第二次发榜。截至2022年底,首批24个项目中榜,榜额共计8110万元。

作为当下国内最接近“万亿GDP”的城市,常州广开国际合作渠道,创新对外交流方式,努力引进和集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

目前,常州与以色列、德国、瑞士、瑞典、英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其中,全力打造中以常州创新园——这一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在全国中以创新合作领域内保持了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三个领先,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88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6个。

此外,我市还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中德、中瑞、中欧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特色化发展,在德国慕尼黑、奥地利维也纳、美国硅谷等地挂牌成立海外离岸孵化器,已建有海外离岸创新中心37家。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