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卡脖子”的情况下提升科技?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劲
卡脖子正逼迫我们迅速从学习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而能否建立适合创新的文化是这个转变中的胜负手。
作者 | 刘劲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刘 劲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
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进步只有两种方法:要么靠自己创新,要么靠向他人学习。
显然,创新的难度大、成本高。对学习而言,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老师,速度会很快,虽然要交学费,但学习的成本一般来说会大大低于创新的成本。
对于那些在全球科技领先的西方国家,要提升科技只能依靠创新。因为他们身处科技前沿,没有老师可以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学习是最高效提升科技的手段。
其中,西方的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贸易伙伴,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老师和学校。过去四十年,我们的科技飞快提升,也正因为我们是最好的学生。
但在当下的世界格局中,学习越来越困难。一是我们已经从以前的小学生读到大学,和老师的差距越来越小,能学的东西越来越少;二是老师们都已高度紧张,不愿意教了,害怕被我们追上甚至是被超越。
因此,今后中国科技提升的道路绝大部分需要靠自己创新,学习的道路已经布满了路障。更有甚者,西方不仅正在迅速堵上我们学习的道路,还通过对一些核心技术的严密把守,让我们无法在全球通用规则下进行正常的创新。
社会上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卡脖子”。从学习和创新的角度看,就是既不让我们进教室,也不让我们用实验室的仪器,甚至在操场踢足球时都不让学霸和我们交往。如果把全球的科技体系看成一个朋友圈,西方有些国家希望把我们彻底从这个朋友圈踢出去。
01 人才的难题
如何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有人说,不就是钱的事吗?如果我们以举国之力,把资源集中起来,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比如,如果缺煤,我们可以把资源集中起来多开几个煤矿,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如果缺钢,我们可以把资源集中起来炼钢;如果运输能力不足,我们可以把资源集中起来修路、铺铁轨。
但科技、创新和这些投资有本质区别。这些传统投资之所以好做,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掌握技术,知道怎么挖煤、炼钢、修路,要做的只是把规模做大,复制已知的技术。然而,科技的进步需要创新,需要挖掘我们本身不知道的东西。
钱在任何时候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才。因为创新是人的作为。虽然中国有14亿人口,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但能做科技创新的人并不多,能做在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的人更少。
在科技创新方面投钱,肯定有促进作用。但顶尖人才在全球就那么多,投再多钱,如果不能把散落在其它国家的顶尖人才吸引过来,就无法大幅提升我们的创新速度或者效率。
一个中等人才,不是说手里有了一个亿就立刻能变成顶尖精英,就像国足不是说涨十倍工资就能闯进世界杯。人才培养是个复杂、体系性、长时间的过程。如果我们把眼光向内看,要在国内14亿人中培养出顶尖创新人才,需要的时间不是几个月、几年,而是几十年。正由于顶尖创新人才少之又少,我们只能花更多时间,才能取得有用的成果。
人才问题在复杂技术面前更为严峻。像芯片等复杂技术,牵扯到多学科、多难点、多产业的突破和协作。
试想,如果一种产品有100种关键技术,即使攻克了99种,只要一种不能攻克,整个产品就无法过关。如果100种技术还需要两两相互配合才能起作用,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100的平方,变成10000种。
因此,制造一个复杂产品,不是找一些“本专业”的人就可以完成,往往需要建立一个生态体系,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前沿技术。这个生态体系里的任何短板,都会是最终产品的限制因素。
在开放的全球体系里做创新相对容易,因为我们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卡脖子”的中心思想是要把我们从生态体系里踢出去,让我们失去脚的着力点。如果“卡脖子”成功,我们不得不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这个工程是巨大的,成本奇高,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应用型技术的追赶之所以不同于学术性科技的追赶,在于后者仅仅是科学问题,而前者必须经过市场考验。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企业可以把技术转化为产品,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得利润,最后把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继续投入研发,发展更新更尖端的技术。
最尖端的科技一定是垄断的(至少是阶段性的),所以利润率就很高,可投入再研发的资金就充裕。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会让前沿企业保持先发优势。
而如果我们从后追赶,刚刚花费巨大成本、很长时间的努力获得一些进展,追上领先企业上一代的技术,领先企业可以立即以价格战的方式,让我们刚刚获得的技术无利可图。我们很难形成研发、销售、利润、再投入研发的良性循环,只能是以长期输血的方式坚持研发。
从这点上看,民用技术的追赶难度会超过像火箭、原子弹这类军用技术。因为军用技术没有市场竞争问题,只要能用好用就可以。军队的战斗机飞得快很重要,耗油高问题不大。但民航飞机耗油多20%就意味着航空公司永远都在亏损,这个产品就一定会被淘汰掉。
也正是由于追赶型企业在竞争中的后发劣势,它们往往对研发望而止步,长时间被锁死在二三流的地位上。
02 提升科技的四个方法
从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极其困难。但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放弃发展。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做些什么,让科技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提升?总结下来,至少有四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是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科技的发展并非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在众多连续性微创新中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颠覆性创新,从而不是延展或提升一个原有产业,而是创造出一些崭新的产业。
在近几十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都是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可以制造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技术是新的,谁都没有太大的先发优势。中国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新能源方面走到世界前列,和我们能准确及时抓住这些弯道超车的机会有直接关系。基础研究、国家的产业战略对弯道超车的能力至关重要。中国的产业战略战果辉煌,但基础研究有待大幅提高。
提升科技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是拿捏好市场与生态体系的建立。一般来讲,在经济中重要的科技也都是复杂科技,需要整个生态体系去支撑。
在没有“卡脖子”的情况下,最大的生态就是全球的生态,只有深度嵌入全球生态,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下,一部分重要的生态无法触达,我们下意识的做法是拿出部分被国内市场专门留给自己的原创技术,进行所谓的国产替代。
有时候,国产替代是唯一出路。但我们一定要警惕国产替代和全球化有根本的矛盾: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做国产替代,全球的生态体系就分崩瓦解了。其次,对于没有被“卡脖子”的科技进行国产替代,会释放给其它国家一个对外来科技不信任的信号;如果其他国家对我们的技术产生类似担心,我们的技术也就无法找到海外市场。
所以,与其强调国产替代,不如提倡科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达到这个效果,除了国产替代,还可以采用开源技术。对于不可能或者很难被别人“卡脖子”的科技,无论是来自于哪个国家,对我们来说都是安全的。
所以不是什么东西都非要自己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源技术具有这种安全性;开源技术是反垄断的技术,对任何人都不“卡脖子”。开源的独特优势是可以团结世界上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大的生态体系,使我们的科技进步事半功倍。而且,在中国科技进步的同时,可以引领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是真正多赢的政策。
第三点是要把钱用好。既然要做创新,肯定要花钱,而且要花比学费多得多的钱。把资源集中起来是中国的优势,但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花钱的效率,如何能让每一块钱获得到更多产出。
在中国的特有体制下,人们下意识的做法是由上级统一领导,把任务一层层下达到基层,从而统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点是找到合适的人,给他合适的资源,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
这种从上而下的做法效率如何?对决策的高层肯定有一定功效,因为战略很重要;但整体来讲,这种体系有巨大的信息问题,会严重影响效率。
主要原因在于,要克服的科技壁垒往往属于复杂技术,实际是要发展出一个生态替代原有的生态。而建立生态需要大量细致的毛细血管层面的工作。
打个比方,如果说一种重要科技最终需要的生态体系中有90家企业,由90个核心团队来领导,其中30个团队在体制内,30个在体制外,30个来自于国际。
从上而下的科研体制会比较容易找到这30个体制内的团队,可能找到15个体制外的团队,但很可能只能找到5个海外的团队。
如果科研项目是造火箭,人很容易找,基本都在体制内。但如果是造芯片,真正能干的团队大部分都在体制外,可能跟领导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找到他们就极其困难。最后的结果是找到的团队很多都不靠谱,真正靠谱的都没有触达到。
其次,即使找到团队,该给多少资源,激励机制如何设立,都是很大的问题。在没有精确信息的情况下,给团队资源不够就解决不了问题,给过多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家又不会努力工作。
所以在花钱的事情上,应该换一种思路:政府可以提需求给奖励,但应该把大部分的投资、运营、决策的权力留给市场。
比如,政府可以列一个“卡脖子”的清单,明码标价解决每一个“卡脖子”问题可以获得的奖励——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有保障的采购合同,或者其他方式。
只要奖励符合经济规律(试想EUV光刻机对中国的价值有多大),市场自然而然会产生供给。团队自然会组建,风险投资自然会跟进,激励机制自然是市场化的,效率可以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任何财务风险,因为问题解决不了,奖励就不用发下去,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虽然无论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都需要巨大投资,但在这种政策下,政府不浪费一分钱,花的每一分钱都相当于购买了一项解决“卡脖子”的技术。
有人问,如果政府不冒风险,风险谁来承担?
是创业的团队和风险投资。但由于他们有市场中最精确的信息,他们就最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创业团队和风险投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是真正利用了全球最大的资源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结果为导向,把决策权和风险留给最该承担责任的人,是效率最高的策略。反过来,如果一切由各级领导直接插手,效率不会高。政府掌握太多资源,反倒会引发浪费、腐败,作弊,最终让“卡脖子”问题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创新和学习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要学习好,上课听讲很重要,听老师话很重要,把知识记到脑子里也很重要。但要搞创新,问问题很重要,批判性思维很重要,对权威的挑战也很重要。
“卡脖子”正逼迫我们迅速从学习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而能否建立适合创新的文化是这个转变中的胜负手。
大家都在看
-
传感器地位超越芯片!位列十大科技之首!我国发展如何呢! 近些年以来,不少科技企业的崛起让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华为等科技巨头把5G以及芯片都做到了世界的最前列水平,国内观众对这些企业关注度只增不减。汉威科技可见我国国人是多么期待把尖端科技把握在自己的手 ... 科技之最12-23
-
最新消息 12月21日凌晨5点前, “德阳造”获“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编辑丨核桃您的点赞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今天是12月21日,星期六,今日精彩要闻有:1、“德阳造”获“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结果,国机重装研制的1 ... 科技之最12-21
-
东菱振动项目获“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 近日,根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结果的公告》,苏高新股份下属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1000kN电动振动试验台”被认定为“世界单体推力最大的电动振动试验台(1000kN)”。此次 ... 科技之最12-19
-
地球之最科技篇: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 1791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用木头制造出一辆由横梁连接着的、前后有两个轮子的“木马轮”。1816年,德国人德莱斯在这种木马轮上加了车座和车把,这样在行进过程中便可以改变方向。不久,这种最原始的自行车便在欧洲的上 ... 科技之最12-16
-
“德阳造”获“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 【来源:德阳日报】近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结果,国机重装研制的13.5米直径圆筒形炼钢烟气电除尘器被认定为“世界最大直径圆筒形炼钢烟气电除尘器”。该除尘装备可确 ... 科技之最12-16
-
中国六大黑科技,个个领先全球,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六大黑科技,个个领先全球,世界为之震撼,国人为之自豪,为我的国点赞。一,华为5G技木:在5G相关技术上,BBC报道称: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乃全球5G领先的科技公司,然而这一技术西方国家已落后 ... 科技之最12-15
-
华为Mate XT领衔!2024年十大爆款手机:个个都凶残 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 ... 科技之最12-14
-
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公布 国机重装上榜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李永辉)近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重型机械“世界之最”科技成果认定结果,国机重装研制的13.5米直径圆筒形炼钢烟气电除尘器被认定为“世界最大直径圆筒形炼钢烟气电除尘器 ... 科技之最12-14
-
一夜暴涨8120亿,美国巨头量子芯片划时代突破,中国进展令我意外 谷歌最近发布了一款名为“Willow”的量子计算芯片,通过这款芯片,谷歌实现了计算性能和纠错能力上的重大突破,划时代的进展。这款芯片最新发布后,谷歌市值瞬间上涨8120亿元,吸引全球科技界的目光。报告中提到,该 ... 科技之最12-13
相关文章
- 一夜暴涨8120亿,美国巨头量子芯片划时代突破,中国进展令我意外
- 2024年十大划时代科技产品盘点:AI,AI,还是AI!
-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藏着哪些“科技密码”?
- 精工科技为何火出圈?公司董事长解密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 官方认定!中信智造新添两项“世界之最科技成果”
- 精工科技为何能火出圈?董事长接受专访,解密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 江门中微子实验领先美国5年,中国院士:做第一最重要,老二啥也不是
- “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的100项科技发明”是一份您将为之奋斗名单
- 其实,科学也可以很有趣
- 7个惊人的科学事实,一个比一个不可思议
- 钱学森:民族脊梁,科技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 科学之城闪耀人才之光
- 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兵器……二里头诞生了10个“中国之最”
- 科学史上最经典的大力出奇迹,莫过于用“土法制冷”挑战绝对零度
- “格美”致资兴受灾十个之最
- 这类化学实验走红!科学之美并非遥不可及
- 快手科技:科技向善,逐梦星河
- 全球最先进导弹大赏:军事科技的璀璨星光
- 肃然起敬,中国近代最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堪称国之瑰宝
- 山东博物馆馆长解锁最薄处仅0.2毫米的“黑科技” :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