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智库

发布者:触摸天际 2023-5-16 01:32

在北京举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拍摄的5G远程操控挖掘机。图/新华社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北京又将有新举措。

5月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对征求意见的通知》。

制定该《方案》的宗旨是,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作用。

2021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将胸怀两个大局,自觉站在“国之大者”高度,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那么,北京目前的创新生态有怎样的特点?北京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又有哪些优势和潜力?

创新生态的两个特点

对于《规划》的制定,时任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介绍,2014年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亦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万亿元;北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关成华对新京智库表示,北京的“四个中心”(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决定了北京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人才最丰富,基础研究最前沿,创新资源最高端。

关成华介绍,十八大以来,北京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两大优势,形成了以“三城一区”为核心平台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三大科学城的建设短期内为所在地区吸引集聚了大量创新主体、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就业水平。长期来看,为区域培育了创新动力,涵养了创新生态,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基因。

“北京市的创新生态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叶堂林对新京智库介绍。

第一个特点是创新种群结构多样,拥有众多高精尖创新人才和机构载体。作为大国首都,北京拥有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拥有近一半的全国最好学科,一半的“两院”院士、三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大量独角兽企业汇聚北京。

“创新规模一枝独秀,基础研究优势明显,是第二个特点。”叶堂林说。

从基础研究投入现状来看,2021年,北京基础研究投资金额为422.51亿元;广东为274.27亿元,上海为177.73亿元,均与北京投入差距较大。从基础研究投入占R&D比重的现状来看,2021年,北京基础研究投入占R&D比重为16.07%,上海为9.77%,位居第二,广东为6.85%。

“三城”各有亮点

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北京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中关村科学城为例,关成华介绍,其已拓展到海淀区全域,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海淀区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的“高精尖”产业体系。2022年,海淀区GDP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破万亿元的地市级区县。

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表示,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两大支柱产业2022年实现逆势强劲增长,充分说明海淀坚持科技创新这条路是对的。未来海淀将坚定地走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之路,通过科技赋能城市治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更多解决困扰群众的问题,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038.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北京市52.7%。海淀区研发投入强度高于韩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强度。

截至目前,海淀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万家,占北京市的35%;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4家,占全市的35.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约占北京市的45%、全国的3%。

怀柔科学城则是另一个典型代表。

叶堂林介绍, “十三五”时期,怀柔科学城29个科学设施土建工程全部完工,涵盖五个大科学装置、11个科教基础设施、13个交叉研究平台,科学基础设施率先抢跑;随后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截至2022年,怀柔科学城已累计产出重大科研成果51项、专利394项、高水平论文756篇,涌现出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原型机、高品质因数超导腔等高质量科研成果。

关成华介绍,怀柔科学城以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为目标,2017年以来一年一个台阶,无论是人才与企业的集聚、科学城的面貌活力,还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如果怀柔科学城能够加快强化相关统筹协调机制,持续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强化央地之间、城区之间的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做好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将对北京全市的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

未来科学城又是在一条新的赛道上抢占制高点。

关成华介绍,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加快推进“能源谷”“生命谷”和沙河高教园建设,着力打造先进能源、医药健康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计划未来三年实现“生命谷”产业收入超1500亿元,“能源谷”先进能源产业收入达4000亿元。

曾任昌平区委书书记的关成华介绍,在未来科学城的支撑下,昌平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效能得到整体提升,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北京第一。同时,通过创新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水平都得到全面提升。

科创中心建设核心在人

如何让科技创新助力北京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成华表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在人。高层次人才是北京的最大优势之一,也是继续挖掘潜力的空间之一。

2023年2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2022”)披露,截至2020年,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和从业人员规模分别达到781.3万人和1259.4万人,人才密度达到62%,较2010年提升24.7个百分点,带动北京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6.5 万元、28.7万元/人和56%,人才和创新已经成为北京推动共同富裕的第一动力。

高层次人才优势也尤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有两院院士800余名,占全国的近一半;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者超过3000人、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9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37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14.4万人。

高层次人才储备数量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新京智库梳理发现,2022年北京在校研究生为43.56万人,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强。其中在校博士生12.5万人,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在校硕士生31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多。

《报告2022》披露,这得益于北京始终把营造适合不同类型人才的优良创新生态作为主要的政策发力点。比如充分发挥首都高等教育优势,将优秀毕业生作为补充城市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整合央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力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促进高校毕 业生创业就业。

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吸引政策,对于顶尖人才,强化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平台作用,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对于其他层次人才,放宽人才引进条件。如在昌平区的申请单位不再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文创、体育、金融等企业都可申请,人才也不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更加注重高薪酬、高贡献。

叶堂林认为,受益于海外优秀教育资源,海外人才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海外高端人才也是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动力军,在建设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人才红利优势凸显,国际化人才也在纷纷回流。

据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数据显示,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至2019年底已达到423.2万人,其中2019年占58.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因此,“北京需要利用好自身的首都优势,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吸纳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学人才、加快打造创新高地。”叶堂林说。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编辑 查志远

校对 陈荻雁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江南的春晨总带着几分湿漉,采茶女指尖掠过茶树枝梢,将凝结着晨露的嫩芽轻轻摘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中国人对时间的精密计算。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饮品范畴,它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精 ... 科技之最03-27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3 月 20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美国对华为的遏制 “搞得很糟糕”。黄仁勋作为全球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这番表态,可不只是对华为技术实力的简单认可,更像是对美国科技霸 ... 科技之最03-25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据德国《商报》网站3月22日报道,原本不为人知的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凭借其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R1一夜之间在科技界引起轰动。此后,中国掀起了人工智能热。DeepSeek的竞争对手面临巨大压力 ... 科技之最03-25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从深海到太空,从量子计算到生物科技,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技术边界。以下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黑科技”,不仅颠覆了传统认知,更在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一、仿生科技:让机器“活”过来1. 自 ... 科技之最03-24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点击蓝字“中国电科”,关注CETC品牌微刊3月21日,面向空间天气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与子午工程一期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 ... 科技之最03-23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在科学史的浩瀚长河中,艾萨克·牛顿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更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的成就横跨物理学、数学与天文学,成为科学革命的引领者。 ... 科技之最03-23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我们常说的天气是指阴晴雨雪,而空间天气则是指太阳上出现一系列爆发现象、引起日地空间环境的等离子体、磁场、辐射、电离等空间环境状态发生的变化。日地空间是人类开展航天活动、开发利用空间的主要区域,灾害性空 ... 科技之最03-22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一年一度!科技达人必去的AWE,今天开幕了。要问现场最多的是什么?人!放眼望去,各个展区都被热情的观众挤得满满当当。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人群中穿梭着大量扛着相机、举着手机的网红达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网红 ... 科技之最03-21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科比·布莱恩特:篮球场上的传奇黑曼巴在篮球的历史长河中,科比·布莱恩特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巍峨山峰。他的篮球生涯,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激情、拼搏与荣耀的传奇史诗。科比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对篮球的极度热爱与天赋。他 ... 科技之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