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馆落地生根,汕头科学枝繁叶茂

发布者:天冰天降 2023-6-10 23:58

文/曾柯权

图/赵映光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近两年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汕头集中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日前,“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一期)”揭牌开放,这代表着省内第一个地级市的科技史馆在汕头落地生根。

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一期)

回望百年商埠,成果耀眼辉煌

据悉,以“踵事增华新时代”为主题的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展设两大展厅八大部分,分《汕头科技“全国之最”》《潮汕古代的科技智慧》《百载商埠西风东渐》《向科学进军》四个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回顾汕头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汕头科技工作者为振兴汕头科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除了精选1949年至2022年间汕头科技发展中所取得的41项全国之最外,还有从潮汕远古至1978年的汕头科技通史介绍。

我国华侨创办的首条铁路潮汕铁路、中国第一个推广生产应用沼气的机构“汕头市国瑞瓦斯气灯公司”、我国第一台超声波诊断仪“TS-1型超声波诊断仪”……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科技成就,无不彰显着汕头自开埠以来科学氛围浓厚的城市环境。

市民正在参观展览

汕头开埠后,工业、商业、市政建设、医疗、教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一跃成为当时国内市政配套较为齐全、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商埠繁荣发展促进科技需求,电报、电灯、电话、电船等最新科技成果纷纷落地汕头,多项科学技术应用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汕头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全市纺织、感光材料、化工、超声电子、陶瓷、机械工程等行业取得了一大批科学技术成果,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此外,科技发展史展馆在对潮汕古代农耕、纺织、制糖、陶瓷、制盐、医药、建筑营造、金属冶炼、造船航海和制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介绍时,不仅挖掘生产技术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还详尽地介绍这门技术所涵盖的生产技艺,让观众不仅感知历史,更收获知识。

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历史,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科技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站在展馆之中,汕头自古以来崇尚科学、创新进取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前,展馆(二期)的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不久之后将会有更多成就呈现在市民眼前。

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乘势而兴

借助展馆开放的契机,汕头将进一步发挥科普能力建设在策源创新发展中的基石作用,通过对科技馆展览布设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整体提升汕头科技文化内涵,营造市民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当前,汕头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在5月底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汕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方面、多领域的科学活动。

5月25日,由汕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促进会主办的2023年度汕头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推广活动在汕头私立广夏学校举办启动仪式,该轮系列活动将知识产权理念深入校园,在汕头北墩小学、锦泰小学、金湾学校等多所中小学举行,在学生中间种下崇尚科学、保护知识产权的种子;5月27日,汕头市医学会主办了潮医智库——第八届粤东放射学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十余名放射学领域知名教授及跨界专家,以学术交流形式推动粤东放射学的学科建设、临床专业以及科研工作发展;6月3日,2023数智化创新论坛暨汕头市计算机学会2023年会在汕头举办,通过专家分享、应用探索和交流研讨,加快汕头市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创新,更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类似的活动只是汕头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小部分,自去年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城市以来,汕头科技成果喜人,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启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登记技术合同数量增长32.37%,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8%,技术交易额增长45.37%;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项目22项……在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汕头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全国首台“热力管道在线智能修复机器人”在汕头研发成功、全国首套高阻隔膜生产设备落地汕头、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进驻汕头南澳、8兆瓦海上风机在汕头成功发电等等。

当前,汕头正铆足干劲,提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能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现有科技创新制度,将汕头打造为科技创新热土、区域创新策源地,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发挥“汕头担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