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科学减肥的第一性原理

本节要点
上一讲,我们搞清楚了科学减肥最重要的目标问题。按理说,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接下来,朝正确的方向实践各种减肥方法就行了。
但实际上呢?各种减肥方法,什么“脂肪加速燃烧”“能量屏蔽”“物质不吸收”等等,充斥在媒体平台和大街小巷。它们有的披着科学的外衣,有的顶着实效的战绩,有的出自某某国际科研机构,所有方法都自诩健康、有效,怎么判断?选谁不选谁呢?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基础理论,帮我们识别所有减肥方法的真伪。这样的理论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是科学减肥的第一性原理。所有科学减肥的方法,都是在这个理论上构建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搞懂了科学减肥的底层规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一个系统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和传出的能量的差值。这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基本,意味着它不仅适用于物理世界,也同样适用于生命科学。
其实我们人体,就是一个能量守恒系统。
为了方便理解,你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大水箱,水箱上面有三个进水的水龙头,下面有五个出水的水龙头。箱子里的水,就好比是人体内储存的能量。
具体来说,三个进水的水龙头,就是人体获得能量的渠道,它们只能是来自于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医学上统称为“宏量营养素”。这些食物一吃进肚子,就会被识别为能量,在以一定的比例被吸收之后,通过分解转化供给身体利用。而五个出水的水龙头,就是人体消耗能量的五个渠道,包括日常代谢、运动消耗等等。
总之,一个大水箱,一堆水龙头,一边有水流进来,一边有水排出去。我们可以想象——理想状态下,当然是流入水箱的水和流出的水量匹配,这样水箱的水位就始终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人的体重也就保持稳定。但如果进水量特别大,排水量又特别小,水箱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如果每天吃得特别多、消耗又特别少,剩余的能量就会储存在人体内,人当然就越来越重。所以,胖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剩余的能量太多了。
好,现在不是太胖了,要减肥吗?就好比是说,水箱里的水太多了,要降低水位,怎么办呢?
你肯定也能想到,当然就是在摄入和消耗之间,打造一个能量缺口出来。要么让进来的水变少,要么让出去的水变多,慢慢的,水位就下去了,人也就瘦了。

方向一:加大出水量,增加能量消耗
究竟这两种方法可不可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说第一种方法——让流出的水变多,也就是增加能量消耗。刚才说了,在人体水箱模型里,出水的水龙头有五个,咱们挨个看看。
第一个是基础代谢,也就是即便你一动不动,身体也会为了维持正常运转而消耗的能量。这是最大的出水水龙头,比你每天运动消耗的能量多得多。但遗憾的是,我们很难把它开大。
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都是不一样的,它和我们的年龄、性别、身高、体温、基因、体重和体脂率都有关系。这里面,年龄、性别、身高、体温、基因都是定量,无法改变。只有体重和体脂率,是我们可控的。
但问题是,体重和基础代谢率是正相关的,想要提高基础代谢率就要增加体重。显然,这和减肥南辕北辙,根本行不通。
当然,如果你去健身房,健身教练会告诉你,“练肌肉能降低体脂率,提高基础代谢率”。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来换算一下:人体每增加一公斤肌肉,不过多消耗13卡的热量,也就是半块饼干或者几口奶茶的事。但为了增加一公斤肌肉,至少需要狂练两三个月,太不划算了,所以放弃吧。
第二个出水的水龙头,就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热量。很遗憾,这个也开大不了。
因为这个消耗和进食量有关,吃得越多,消耗越大。想要靠它减肥,就得吃更多东西,显然也背离了减肥的目标。
第三个出水水龙头,人体为了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呢?答案是,也不行。
确实,由于环境的温差,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保持体温恒定。冷了,身体要产热来升温;热了,要通过排汗来降温。产热和排汗,都是要耗能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一点呢?总不能一直在雪地里冻着或者大夏天抱个火炉烤吧?这个也不行。
第四个出水的水龙头,和睡眠减少有关。
研究发现,不睡觉的时候,人体的代谢确实会提高。也就是说,睡眠减少能增加能量消耗。
但同时,熬夜又会让人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一系列和食欲相关的激素分泌,让人吃得更多。在增加进食的原因排行榜上,熬夜可以排进前三位。而且,人体分解脂肪的活动,需要在胰岛素浓度最低的时候,也就是晚上进行。换句话说,熬夜不睡,你的身体连脂肪都没法分解。
所以,想要通过减少睡眠来减肥,也不可能。
找来找去,出水的水龙头就剩下最后一个了,那就是运动和日常体力活动。这个确实是我们能控制的,而且是唯一可控制的。我们可以多活动、多运动,把这个水龙头开大,增加消耗。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了:
想要增加能量消耗来减肥,什么提高基础代谢率、睡眠减少都不管用,我们最大的机会就是在运动和日常体力活动上下功夫。
方向二:减小入水量,减少能量摄入
说完了增加消耗,我们再换个方向——能不能让流入水箱的水变少,也就是通过减少能量摄入来减肥呢?
前面说了,在自然界,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物质可以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咱们就挨个看看这三个水龙头能不能动。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进水的水龙头,就是碳水化合物。我们吃的主食、五谷杂粮,以及它们做成的零食,都属于碳水。这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各种水果、蔬菜里也都含有不同成分的碳水。
提到碳水化合物,可以说是让人既爱又恨——
说爱,是因为它是我们日常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我们大脑唯一的供能来源。每一克碳水化合物,都含有4大卡的热量。而且,碳水化合物里还有一类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也就是纤维素。我们吃的各种水果、蔬菜里都有。纤维素不仅不会转化成任何能量,还能减少人体对糖类、脂肪的吸收,可以说是减肥利器。
而说恨,是因为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是能被人体吸收的,而且吸收转化率高达70%左右。当它在人体内过剩的时候,非常容易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特别是咱们中国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完全不吃肉了,几乎断掉了所有的脂肪,但还是胖,可能主要就是主食吃太多了。

所以想要减肥,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不行,吃太多也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两条:
第一,适当少吃一些主食,把碳水这个水龙头关小;第二,多吃蔬菜,补充不可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纤维素。
第二个进水的水龙头,脂肪呢?
作为人体能量来源的第二大物质,每克脂肪携带9大卡的能量,是每克糖或蛋白质的2倍多,可以说就是能量炸弹。而且,脂肪的吸收转化率是最高的,可以达到96%。所以不要有任何侥幸,一旦吃进去,只要消耗不掉,基本都会储存起来。吸收容易就算了,关键脂肪的消耗还特别难。只有在体内的糖分被消耗完后,人体才会动用脂肪。
所以,脂肪的代谢特点是“快进慢出”,最适合能量堆积,是我们减肥路上最正面的敌人。想要减肥,就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总量摄入,把这个水龙头关到很小很小。
最后就是蛋白质了。
每克蛋白质也能提供4大卡的能量,和碳水一样。但是,蛋白质可太有用了。它是维持细胞组织生长和修复最重要的物质,所以我们的身体一般不会把蛋白质作为能量储存,而是当成工具来利用。我们长肌肉,需要蛋白质;燃烧脂肪,也得有蛋白质参与才行。
所以即使是在减肥期间,蛋白质这个水龙头不仅不能关掉,而且还要多补充,每公斤体重每天要补充1-1.5g的蛋白质。
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
通过减少能量的摄入,也就是少吃一些碳水化合物,严格把控脂肪的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确实能帮我们减少进水量,最终达到减肥目的。
当然,这里你先了解这个大逻辑就行,至于具体怎么吃,我们后面都会详细讲到。

大家都在看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