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最短的瞬间,超越测量速度的极限,阿秒光脉冲领域问鼎诺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50分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们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中电子动力学。

今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增加了1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万元人民币),达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715万元人民币),三位科学家将共享这1100万瑞典克朗。
获奖人员简介

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
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是法裔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因发明了用于表征阿秒光脉冲的 RABBITT(通过双光子跃迁干涉重建阿秒跳动)技术而闻名。

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ier)
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ier)1958年生于巴黎,现为隆德大学原子物理学教授。她在法国萨克莱核研究中心取得实验物理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起,开始在萨克莱核研究中心正式工作。2021年,安妮•吕利耶因“在超快激光科学和阿秒物理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实现和理解高谐波产生并将其应用于原子和分子中电子运动的时间分辨成像”而被授予美国光学学会马克斯·伯恩奖。在2022年,她除了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奖以外,还被授予BBVA基金会基础科学知识前沿奖。

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
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于1962年出生于匈牙利,是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现在就职于维也纳技术大学、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以及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等机构。2001年,他的研究团队产生并测量了第一个阿秒光脉冲,并用它来捕捉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标志着阿秒物理的诞生。费伦茨·克劳斯及其团队对飞秒脉冲波形进行控制并由此产生的可重复的阿秒脉冲,从而建立阿秒测量技术,是当今实验阿秒物理的技术基础。
什么是阿秒?
今年的获奖者在实验中创造了足够短的闪光,可以拍摄极快的电子运动的快照。安妮·吕利耶发现了激光与气体中原子相互作用的新效应。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和费伦茨·克劳斯证明,这种效应可以用来产生比以前更短的光脉冲。
一只小小的蜂鸟每秒可以拍打翅膀80次,然而在我们看来,只能感觉到嗡嗡的声音和模糊的翅膀动作。对于人类的感官来说,快速的运动会变得模糊,而那些极短的事件则无法观测到——我们需要依靠特别的技术来捕捉或描绘这些非常短暂的瞬间。借助高速摄影和闪光灯,我们得以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现象的具体形貌。如果想要拍摄到飞行中蜂鸟的高清照片,那么就需要曝光时间比蜂鸟的单次振翅还要短得多。如果要捕捉到越快的事件,需要的拍摄速度也越快。
同样的原理适用于所有用于测量或描述快速运动过程的方法:任何测量都必须比目标系统发生明显变化的时间更快,否则就只能得到模糊的结果。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在实验中展示了一种产生光脉冲的方法,这种脉冲足够短,足以捕获原子和分子内部过程的图像。

原子的自然时间尺度非常短。在分子中,原子可以在千万亿分之一秒(飞秒)内移动和旋转,这些运动可以用激光产生的极短脉冲来研究。但当整个原子运动时,时间尺度是由它们大而重的原子核决定的,与轻而灵活的电子相比,原子核的速度极其缓慢。当电子在原子或分子内部移动时,它们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以至于在飞秒尺度下都无法清晰描述了。在电子世界中,位置和能量以一到几百阿秒的速度变化,而阿秒是10^-18秒。一阿秒非常短,一秒钟内的阿秒数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以来所经过的秒数相同。举一个离我们生活更近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象一束光从房间的一端发射到对面的墙壁——这需要100亿阿秒。
一直以来,飞秒被认为是可以产生的闪光的极限。只是改进现有技术还不足以看到电子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尺度上运动的过程——科学家需要一些全新的东西。而今年的获奖者开辟了阿秒物理学的全新领域。

什么是阿秒脉冲激光?
根据发光持续时间的长短,激光一般被分类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连续激光能够在长时间内产生激光但输出的功率较低。脉冲激光工作方式是在一个个间隔的小时间段内发射光脉冲,其峰值功率很高。从20世纪激光诞生开始到其后的80年代,脉冲激光的单个脉冲时间可以达到皮秒量级。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的脉冲宽度也在不断缩小。

不同运动过程的时间尺度
如何将脉冲光压缩到阿秒量级?在傅里叶变换中,时域的一个脉冲越窄,它在频域空间的带宽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产生足够大带宽,相位锁定的相干光,它天然的就是超短脉冲。根据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关系,当连续谱频率宽度达到4eV以上时,我们就可以获得阿秒脉冲了。刚好,高次谐波产生就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宽频带的相干光源。
目前阿秒脉冲激光主要是由飞秒(10^-15秒)激光(也称超快超强激光)作用于惰性气体而产生的高次谐波所形成的。高次谐波产生(high harmonic generation,HHG)是一种极端的非线性效应,强场激光聚焦到气体介质上的时候,会发生非线性效应,可以得到上百阶的高能谐波光子。作为一种相干的宽谱高能光源,它可以用来产生阿秒脉冲(10^-18s)。

瞬时功率(peak intensity)高达10^14 W/cm^2的飞秒脉冲与惰性稀有气体相互作用,可产生高次谐波HHG的过程
为了更直观理解气体高次谐波产生的物理机制,引入半经典三步模型。半经典三步模型:第一步为隧穿电离,强激光场使气体原子的库伦势发生倾斜,电子能够通过隧道电离方式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进入连续态;第二步是强场加速,进入连续态的电子则在外加激光电场力的驱动下加速运动,下进行加速运动,从而积累一定的动能;第三步是复合发光,加速运动的电子会在某些时刻以一定概率再回到电离的原子核附近与之发生复合,在复合过程中电子会将其在激光电场中运动累积的动能进行释放,也即将动能转化为高次谐波光子的能量。

利用高次谐波产生阿秒脉冲激光过程
电子在激光场不同时刻电离后,在光场中飞行获得的能量不同,最终复合时释放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产生覆盖较宽的光谱,形成一个极紫外脉冲。该三步过程在飞秒驱动激光每半个周期发生一次,形成一个等时间间距的极紫外脉冲序列,并在频域发生干涉而形成梳齿状的分立HHG光谱。

按照谐波级次强弱变化分类,其频谱可分为3个部分:微扰区,区内高次谐波的级次较低,谐波效率随着级次的提升而快速下降;平台区,谐波光谱的中部,各级次强度相差不大;截止区,该区域的谐波级次较高,效率也随着级次的提升而下降,也有可能是没有干涉的连续光谱。
HHG在驱动飞秒激光(有时也称为基频光)的每半个光周期产生一次,辐射出的极紫外脉冲宽度小于半个光周期,达到亚飞秒即阿秒量级。频域中梳齿状的HHG谱在时域上对应一个阿秒脉冲序列,或称阿秒脉冲串。利用飞秒脉冲作为驱动源,并采用相应的选通(gating)方法,就可以从HHG的阿秒脉冲序列中选出一个脉冲,称为孤立阿秒脉冲;其与驱动脉冲重复频率相同,且精确同步。
阿秒激光的发展现状
阿秒脉冲激光的出现被认为是激光科学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道激光诞生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的脉冲宽度也在不断缩小:1981年,科学家采用锁模技术将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缩小到了<100fs。2001年,由本次诺奖获得者之一、彼时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费伦茨·克劳兹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在实验中获得了脉宽650阿秒激光;2006年,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级联自由电子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激发惰性气体,产生了脉宽为100阿秒超短激光脉冲;2012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将飞秒激光脉冲激发氖气形成高次谐波,获得了67阿秒的超短激光脉冲;2017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将脉冲时间缩短到了43阿秒……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我国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小组使用3.8飞秒的驱动脉冲获得了160阿秒的孤立脉冲,成为我国阿秒脉冲的唯一实验结果。
打开新视野,应用潜力无限
阿秒光脉冲技术的出现为多领域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帮助人类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控高温超导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新突破。
人类可以用阿秒脉冲去跟踪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去了解甚至操控反应的进程;可以仔细观察光电池和纳米结构中的电子,寻找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更结实的纳米纤维;可以用阿秒激光度量超导体中的电子对,去寻找揭开超导秘密的钥匙。
以电子振荡技术为例,2013年,德国马普光学研究所阿秒物理实验室发现,超高峰值功率的超短激光脉冲可以改变绝缘材料电特性,在绝缘体中引发超快振荡的电场和电流,电场和电流的振荡与入射激光的“开”与“关”直接相关,进而说明绝缘体导电性的转换是在阿秒级时间内完成的。换而言之,该实验证明,材料的基本导电特性能够以光场的振荡速度来增加或减小。
如果人类能够拥有一把阿秒激光“镊子”,那么,储存和操作量子计算机中的电子和光子就可能梦想成真,类似的一把“镊子”也可以用来分析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和行为,或是把药物放进生病的细胞,那么癌症和其他的疑难杂症就有可能被治愈……换而言之,阿秒光学会逐渐拓展到阿秒物理学、阿秒化学、阿秒电子学等等。
如今,阿秒光脉冲技术已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手段。鉴于其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已将阿秒激光技术列为未来10年激光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整理/记者 刘大珩 王雪莹
大家都在看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江南的春晨总带着几分湿漉,采茶女指尖掠过茶树枝梢,将凝结着晨露的嫩芽轻轻摘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中国人对时间的精密计算。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饮品范畴,它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精 ... 科技之最03-27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3 月 20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美国对华为的遏制 “搞得很糟糕”。黄仁勋作为全球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这番表态,可不只是对华为技术实力的简单认可,更像是对美国科技霸 ... 科技之最03-25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据德国《商报》网站3月22日报道,原本不为人知的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凭借其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R1一夜之间在科技界引起轰动。此后,中国掀起了人工智能热。DeepSeek的竞争对手面临巨大压力 ... 科技之最03-25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从深海到太空,从量子计算到生物科技,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技术边界。以下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黑科技”,不仅颠覆了传统认知,更在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一、仿生科技:让机器“活”过来1. 自 ... 科技之最03-24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点击蓝字“中国电科”,关注CETC品牌微刊3月21日,面向空间天气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与子午工程一期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 ... 科技之最03-23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在科学史的浩瀚长河中,艾萨克·牛顿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更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的成就横跨物理学、数学与天文学,成为科学革命的引领者。 ... 科技之最03-23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我们常说的天气是指阴晴雨雪,而空间天气则是指太阳上出现一系列爆发现象、引起日地空间环境的等离子体、磁场、辐射、电离等空间环境状态发生的变化。日地空间是人类开展航天活动、开发利用空间的主要区域,灾害性空 ... 科技之最03-22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一年一度!科技达人必去的AWE,今天开幕了。要问现场最多的是什么?人!放眼望去,各个展区都被热情的观众挤得满满当当。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人群中穿梭着大量扛着相机、举着手机的网红达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网红 ... 科技之最03-21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科比·布莱恩特:篮球场上的传奇黑曼巴在篮球的历史长河中,科比·布莱恩特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巍峨山峰。他的篮球生涯,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激情、拼搏与荣耀的传奇史诗。科比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对篮球的极度热爱与天赋。他 ... 科技之最03-20
相关文章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 中国最卷985大学,外号“南方小清华”,遍地科技CEO,食堂有36个
- 2025【量子科技】大爆发!6家核心企业齐亮相,你准备好了吗?
- 全球最先进的导弹有哪些
- 中国芯逆袭!24位精度+200万次/秒采样,华为黑科技打破30年垄断
- 国际观察:中国科技为什么能从封锁中突围、在打压中创新
- 中国三大超级工程!每一个都是世界之最,令无数外国人羡慕不已
- 绵阳:一座藏满"中国之最"的诗意之城
- 牛顿:科学史上最伟大逆袭背后的震撼真相
- 亚冬高度:哈尔滨创造N个之最
- 34.穿越千年的科学先驱:祖冲之的惊世成就
- “最科技”的树:洋紫荆
- 亚冬高度:哈尔滨亚冬会的N个之最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