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之巅:英伟达惊艳镰刀」

发布者:会剃头的兵 2023-10-20 20:1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最近,OpenAI、谷歌等人工智能巨头计划推出首款为人工智能设计的芯片,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研芯片的出现可能削弱了GPU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定价权,使企业更具战略自主。然而,自研芯片是否能迫使英伟达放缓手中的镰刀?我们来看看英伟达的真正王牌——CUDA。CUDA是英伟达推出的一种并行计算架构,它在加速大数据计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CPU,支持CUDA系统的GPU在运行相同任务时速度要快10到100倍。这得益于GPU擅长并行计算的特点。通过CUDA,研究员和编程人员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并将其分发给GPU的多个计算核。CUDA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航空航天、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计算得以加速。目前,有400万名开发者正在与CUDA合作,CUDA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次。

CUDA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所构建的软硬件生态系统。CUDA的生态系统使得GPU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因此英伟达赚得盆满钵满。竞争对手们也尝试推出类似的生态系统,如AMD的ROCm、OpenAI的Triton、开源构架OpenCL等,但它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各种问题,无法与英伟达正面竞争。为什么CUDA能够成为英伟达的护城河?这得从CUDA诞生的初衷说起。CUDA的目标是模拟物理定律,将复杂的物理问题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这需要有人去开发模拟物理定律的应用程序,而当时的GPU在应用程序方面还比较匮乏,编程过程也比较繁琐。为了吸引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并展示GPU的优势,英伟达使用了当时已经拥有庞大游戏玩家市场的GeForce GPU作为安装CUDA的基础,并创建了GTC会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CUDA。

在这个过程中,英伟达的股东和市场对CUDA的价值持质疑态度,甚至股价一度低至1.5美元。然而,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从未质疑过CUDA的价值。他坚信CUDA是未来的正确方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亲自去交流并赠送了一台搭载有8颗P100芯片的DGX-1给当时刚成立的OpenAI。黄仁勋的坚定信念和推广活动使得CUDA成为科学研究者最习惯的框架之一。相比之下,英特尔作为CPU时代的王者却失去了和英伟达硬碰硬的兴趣,转而与移动基带市场竞争。在AI热潮到来时,英特尔想要收购英伟达,但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英特尔在GPU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无法与英伟达正面竞争。最近英伟达推出了DPU(Data Processing Unit)和DOCA(Data Center-on-a-Chip Architecture),将其定义为第三颗主力芯片。

DPU的核心功能是取代CPU,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架构。DPU的出现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它能否成为英伟达的新战场还有待观察。总的来说,CUDA是英伟达的真正王牌,它在加速大数据计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软硬件生态系统,英伟达巩固了自己在GPU领域的地位。虽然有竞争对手尝试推出类似的生态系统,但目前来看,英伟达在软硬件均坐稳头把交椅,并且培育了市场近20年的护城河。校长把难题扔给老师,老师拆分给自己和学生,这是个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随着题目数量的增加,老师却变得烦躁了。为了提高效率,校长决定再聘请一个人来帮忙拆分和分发题目,这个人就是DPU。DPU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个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高级计算平台。它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超人,能够解决数据中心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就像GPU背后有CUDA生态系统一样,DPU也有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叫做DOCA。

DOCA能够帮助开发者通过创建软件定义、云原生、DPU加速的服务来对未来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编程。而且,它还支持零信任保护,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性能和安全需求。简直就是一个万能的工具!不过,DPU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国外厂商Marvell、NVIDIA和AMD都在研发自己的DPU或者类似产品。国内也涌现出一批DPU初创企业,如云豹智能、中科驭数、芯启源、云脉芯联、星云智联、大禹智芯。连云厂商们也加入了DPU的研发大军,其中腾讯推出了水杉和银杉两代DPU。这场算力竞赛可谓是愈演愈烈,各国、各企业之间都在争相增加计算能力。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们也并非没有机会。毕竟,DPU+DOCA的奇迹能否再度发生,还有待观察。对于英伟达来说,他们已经不需要努力证明自己眼光的独到之处了。创投圈对DPU的热情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价值。

但是,就像当年GPU市场一样,DPU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总的来说,DPU是数据中心的一颗新星,它能够帮助解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虽然竞争激烈,但DPU的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毕竟,谁能够帮助解决数据中心的问题,谁就能够成为数据中心的宠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