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下潜深海……看科技强国“她”作为

发布者:兰影残月 2023-11-8 07:29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下潜深海……女性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队伍不断壮大,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占比45.8%,人数近4000万,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2021年4月,全国妇联、科技部等7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同年6月,全国妇联、科技部等13部门进一步提出支持女性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16条措施,支持女性投身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高精尖女性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高端破难显神通

胡海岚是第七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科学家

2022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执行主任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

她是该奖项全球最年轻的获奖人之一,也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骊珠,所从事的光化学研究处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其中已获突破的“人工光合作用”对实现氢能的绿色应用及二氧化碳的有效减排,对国家经济、能源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吴骊珠所从事的光化学研究处在世界科技最前沿

她说自己的愿望是,即使在遥远的将来,煤炭石油的供应完全枯竭,人类文明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为只要太阳照常升起,生命和文明将会继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黄如,三十年如一日为“中国芯”攻坚克难,在低功耗器件的新机理新结构、纳米尺度器件和关键共性工艺等方面作出系统性、创造性贡献,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她说:“外国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出自己的特点来。”

星河灿烂,梦想无垠,女科学家们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持创新,不断创造科研新高度,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性胸怀祖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面向经济主战场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全国妇联常委、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肯定,还叮嘱大家‘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最近,廖红被推选为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倡导女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一线,加速推动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

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响应号召,进村入户,将“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开进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将新品种、新农技落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中国饭碗要装中国粮食,被誉为“女袁隆平”的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先后育有11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万亩,增产大豆20亿斤,为地方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

她说:“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占5%,中国贡献了一半,吃自己的大豆放心!”科技兴农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牢。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多个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 680余项,占比高达79%。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倡导女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企业,广泛开展需求对接、技术咨询、联合攻关等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宋晓玲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她和团队在PVC领域深耕细作,开发出9种专用树脂,其中4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此之前,专用树脂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国产树脂投放市场后,国外树脂价格应声而落,从此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垄断,缺水的新疆因此增加了上千亩良田。

该项技术及产品还推广到中亚、中非等缺水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科技创业的队伍中来。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女性已经顶起了科技创业的半边天,《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一项针对科创女性群体的调研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70位中国创业女性中,63%是科技创业,她们分布较多的为高科技制造业、软件、金融服务和技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领域。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诠释着女性的坚韧、多元和包容,在经济主战场演绎着巾帼奋斗的别样精彩。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高水平铸大国重器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女科技工作者心系“国之大者”、担纲“国之重器”,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因子”。

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迎难而上,奋力投身铸大国重器、挺民族脊梁、立时代新功的生动实践中。

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副总工程师徐颖刻苦攻关,和团队一起铸国之重器守护国门。

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王亚平等3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天宫”,他们在太空驻留半年,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已实现太空往返常态化。

2021年11月8日,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和我国首位飞天女英雄刘洋一起,成为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里程碑式人物。

刘洋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航天浪漫,女性拥有一半。越来越多的中国女科技工作者逐梦天穹繁星,用智慧和力量助力探索浩瀚宇宙。

容易,作为重型运载火箭副总师,她带领团队一次次向祖国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继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之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也相继发射成功。目前,她已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托举载人登月的大火箭研究之中,遥想2030年前将要实现我国载人登月的目标,容易心潮澎湃,无比振奋。

在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宇宙观测、卫星发射、南极考察等较为尖端的科学技术领域,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也取得了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

彭艳,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带领团队研制了15个系列无人艇,取名 “精海”,寓意用精卫填海的精神,在东海、黄海、南海和南极执行大量任务,为我国海洋战略及应急探测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将个人追求与科研报国相结合,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巾帼担当。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她力量”保驾护航

2022年11月,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发布了《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数据显示女性的学术影响力在物质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低于男性,但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男女比例最为接近,尤其是在神经科学和药理学领域,女性的表现尤为卓越。

截至2023年,共有184名女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而其中从事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的人数最多。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她力量”奋勇争先。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最紧要关头,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险、日夜奋战,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用爱与责任筑起坚实的生物安全防护墙,为守护人民生命和健康贡献巾帼力量。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倡导广大女医务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攻坚克难守护人民健康。

王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心)等机构的创始人。

16年来,她和团队完成了562个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国新药评价数据逐渐被国际接受和认可,迈出了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杨倩首次以全新角度阐述帕金森致病机理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杨倩的主攻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她在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首次以全新角度阐述了帕金森病致病机理,被誉为当年该领域研究的两个最重要发现之一。杨倩团队有个口号:让人们健康地老去。

让癌症患者更有尊严地活下去是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陈春英团队的使命,她和她的团队利用纳米材料治疗癌症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她成为“药理学与毒理学”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133名科学家之一。

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种植研究所所长陈大霞来说,田野就是她的实验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陈大霞觉得使命重大。她开展分子辅助育种,通过品种改良科学化提高药材品质。

她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中药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添一把火。”

在科学技术的赛场上,不断崛起的女性力量,让科技进步更有活力,让社会发展更富生命力。当女性特质与科技相遇,碰撞出改变世界的耀眼光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