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什么水平,历届国家最高奖获得者都是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什么水平,历届国家最高奖获得者都是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设立,并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
这一奖项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是科学技术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荣誉之一。它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卓越贡献的极高认可,更代表着国家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地位体现在其评选的严格性和公正性上。每年,众多优秀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都会参与这一奖项的角逐,但只有极少数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这一殊荣。评选过程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量,更是对他们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严格检验。可以说,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都是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的顶尖人才。
同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仅是对获奖者个人的荣誉和肯定,更是对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激励和鼓舞。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发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表彰那些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整个科学技术界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到科学技术研究中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在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每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实力的象征和代表。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尊重,也为全球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科学技术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卓越贡献的极高认可,也是对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激励和鼓舞。同时,它还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代表着中国在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那么,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都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国之栋梁的风采吧!
2000年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籼型杂交水稻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
空缺
2016年
屠呦呦,女,药学家。
赵忠贤,物理学家。
2017年
王泽山,火炸药专家
侯云德,病毒学家
2018年
刘永坦,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
钱七虎,岩石力学和防护工程专家
2019年
黄旭华,核潜艇专家
曾庆存,大气科学家
2020年
顾诵芬,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王大中,核能科学家
2023年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
薛其坤,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
2023年度最高奖获得者
李德仁,男,1939年12月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198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回国任教。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现为武汉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3年度最高奖获得者
薛其坤,男,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2020年度最高奖获得者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度最高奖获得者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是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致力于发展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先进核能系统。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因为篇幅有限,今天就先分享这些,后续会陆续加入2000年以来的最高奖获得者!
大家都在看
-
提前布局2025!这些科技股最值得期待 ### 引言:2025科技股的革命之路在全球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洪流中,科技股已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2024年是一场科技浪潮的前奏,这一年中信息技术(IT)板块在标普500指数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年初至今的升幅接 ... 科技之最11-23
-
深圳: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丨李凡 夏兴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圳将启动“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进一步增强深圳对全球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推动深圳与全球全国 ... 科技之最11-22
-
这些科学发现在 2024 年创下了新纪录 2024 年,研究人员取得了众多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 —— 无论是记录册还是历史书籍都会留下它们的印记。这一年的各项科学 “之最” 为我们的远古祖先、我们的地球以及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带来了新的认知。1. ... 科技之最11-20
-
史上最强大的Mate!华为Mate 70系列定档11月26日:AI功能引爆期待 毋庸置疑,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上,AI功能已然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核心焦点。从AI图像处理到AI信息摘要再到AI智能语音助手,这些智能化的功能正以颠覆式的体验,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日常用机效率和便捷性。而在11月19日 ... 科技之最11-19
-
AI和量子:谁将主宰未来计算? 科技公司多年来向量子计算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希望它们能在金融、药物研发和物流等多元化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在物理和化学领域,这种期望尤为强烈,因为量子力学的奇异效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从理论上讲,这是量 ... 科技之最11-19
-
6G 最强悍的特性,竟提前被这些手机厂商用上! 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智能手机有哪些连接通信的方式?蜂窝网络、Wi-Fi、蓝牙这些我们最熟悉不过。刷门禁用 NFC,开空调用红外线,这些我们也都会用到。前几年兴起的 UWB,即超宽带技术,能帮助我们更精确地 ... 科技之最11-18
-
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级工程”里的全球率先丨致敬广东科技脊梁②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温柔通讯员丨粤科宣今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其中,“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斩获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重磅奖项的背后,则是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不 ... 科技之最11-14
-
2025,最可能在中国亮相的创新医疗“黑科技”,都在这里了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缓缓落幕。在历年都备受关注的医疗器械展馆,今年总共集结了全球超过260家企业参展,全球10大医疗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公司悉数亮相。对于这些跨国医疗企业来说, ... 科技之最11-14
-
小米“钉子户”有必要换小米15吗?体验一周后我有了答案 自打小米15发布,我就收到了不少朋友的信息:小米15值得买吗?小米14有必要换小米15吗?小米xx值得换小米15吗?其中最纠结的当属小米14用户,因为单看小米15和小米14的参数对比,你会发现除了处理器和指纹解锁算是大 ... 科技之最11-11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发布《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 ... 科技之最11-11
相关文章
- 小米“钉子户”有必要换小米15吗?体验一周后我有了答案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 赵明称荣耀300史上最强 年终手机大战或是历年之最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回眸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这本书写的不是科学前沿,而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东西
- 全球最先进的 20 个高端产品,引领科技狂潮!
- 墨子:古代“黑科技”大师,如何用逻辑与木头打败整个世界?
- 既有高颜值,又有科技感,这里既是时尚秀场,也是美好生活
- 4000年前,中国两大工程,都是世界之最,有一项至今存在
- 科学最难以解释的“玄学”规律,照着这样做,或许会有益:1
- 解读余承东的“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
- 全球最神奇的20张照片,看完让你直呼神奇
- 来消费品展区一起体验“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
- 华为 Mate70:科技巅峰之作
- 面向世界最前沿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 美媒夸赞:中国这4方面转变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
- 常长亭:买科技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挖华为产业链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CCTV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