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上海见!

发布者:古莲花池 2024-6-28 11:17

从科技的角度看人类发展史,文明起起落落,但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世界进步的速度都是缓慢的,全球财富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18-19 世纪是一个爆发点,世界经济突然开始呈指数级增长,全球预期寿命、识字率、极度贫困、婴儿死亡率等数据显著改善。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里,科技进步是最核心的原因。

一些现代科技共识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形成。

1861 年,美国科学家和教育家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发表了一份宣言《技术学院的目标与计划》(Objects and Plan of 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当中提出:科学文化对工业和国家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强调研究的落地应用是“工业艺术”。基于这些认识,他牵头建立了一个致力于实用知识、强调教研并重的新型研究机构。

该研究机构就是后来在科技界影响深远的 MIT,麻省理工学院。

图 | MIT,罗杰斯大楼(来源:MIT 官网)

包括罗杰斯在内的 19 世纪后期众多变革者先后意识到了专业研究和教学相结合可以成为研究进步的强大动力,他们在那几十年时间里创立或重组出了多个美国最好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在那之后的 100 多年时间里,这些大学在全球创新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只是产出本身,这些大学引领的产学研模式本身也定义了前沿技术发展的范式。一项 2009 年发布的研究《创业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的作用》(Entrepreneurial Impact: The Role of MIT)指出,如果 MIT 毕业生创办的公司形成一个国家,它们的收入将使该国至少成为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

前沿科技成果在持续扩散过程中,逐渐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但续写这个传奇故事是一个愈发艰难、需要无尽努力的过程。

当下,我们还有诸多影响人类生活本质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生命健康领域,还有很多疾病需要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环境方面,气候变化问题还缺少最好的应对措施;在能源领域,寻找可持续和高效的能源替代品依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这些领域每一个突破性进展都可能影响深远。

我们也逐渐摸索出这个时代的创新范式。比如交叉学科的融合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们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界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限的可能性正逐渐被探索和实现。

更本质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年轻创新力。就像 MIT 等名校成长的历程,一个能够识别和培养杰出年轻人、激励和助力他们的生态是创新力生长的最好养分,这一点从未改变。

在这方面,《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直将目光聚焦在最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自 1999 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简称“TR35”),涵盖范围包括生命科学、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TR35 逐步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越来越多中国面孔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全球榜单,我们因此而见证了中国科技影响力飞速攀升的过程。2017 年,TR35 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六年来,数百名华人青年才俊入选,他们的砥砺前行和辛勤耕耘被记录下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成果被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

我们将在上海续写新的青年科学家故事,迎接新一届 TR35 评选的主角。

7 月 11 日-12 日,我们将以「Infinitas 未来无限」为主题,在上海举办 2024 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发布仪式。旨在为更多“青年人”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更多人见证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和活力,让中国科技之星在黄浦江畔闪耀光芒。

诚邀同样关注前沿科技、关注青年人才的你加入我们(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报名参加),7 月份在上海我们共同见证!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