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者:白色荆棘谷 2024-11-22 19:11

文丨李凡 夏兴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圳将启动“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进一步增强深圳对全球全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推动深圳与全球全国高校深化合作,提升创新创业能级,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向未来科技创新的新使命和新形势,加速构建深圳创新体系不仅是对深圳自身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构建创新体系的科学内涵

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创新活动中涉及的各种机构、组织、政策、法规及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和功能系统。该体系核心在于整合创新环境、动员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动力,并形成高效的创新模式,从而通过促进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流动和利用,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创新体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创新体系的本质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通过夯实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基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专注于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领域,将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领域安全。

构建创新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新质生产力是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创新体系在实际运作中致力于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其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从而加速经济的转型和技术的进步,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把握深圳创新体系的三大特色

1.民营企业主导的创新主体

深圳民营企业以其对市场竞争的敏锐洞察和转化应用能力,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大型企业全面领跑,形成如华为领头的通信产业创新集群,腾讯领头的互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比亚迪领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创新型企业在“20+8”产业集群中崭露头角,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集中分布在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城市创新力逐步提升。

2.市场需求牵引的创新动力

高质量的市场需求驱动深圳“爬梯式”迭代创新,促使企业在响应需求中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从而推动技术升级和高端转型。深圳的工业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起步,通过加工装配积累了大规模组装和制造能力与模仿生产能力,进而在高端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崭露头角,再调整产业结构,“腾笼换鸟”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如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深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原则,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中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持续延伸应用场景。2024年上半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130亿元,同比增长10.6%,联影医疗5.0T磁共振系统产品生产线获批建设,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等创新产品相继面世。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破解充电难题,以“超充+快充”共建模式累计建成超充站671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以“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为导向,首部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发售首月总收入超67亿元,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厂实训。

3.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科技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方向,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面向产业需求,深圳纵深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主力军;实施高水平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集中力量破解“卡脖子”问题。面向科技创新,深圳积极布局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升级“20+8”产业集群至2.0版;打造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科技创新区域。同时,深圳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堵点,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首提“大胆资本”,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创新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信贷业务模式,扶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实施原创性引领性项目经理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勇担科技创新使命重任

制度优势是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是建设科技强国最需要决心与毅力的任务。深圳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拿出更多实招。深圳面向全球全国开放“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以“赛事选拔+常态申请”方式遴选创新项目、创新大学生和创新青年,予以全周期、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将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是国之利器,是牵动世界格局变动的重要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向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的科技创新范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深圳应深刻认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极端重要性,一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体制,加强科研系统制度建设。二要加快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三要以重大需求和战略使命为导向,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工协作,形成有组织协同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是强化统筹协同凝聚科技创新巨大合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深圳应牢固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理念,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要以深中通道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共建大湾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促进深莞惠跨域融合一体发展;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打造深圳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约束与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李凡: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夏兴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投稿邮箱:

tqbllzk@163.com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