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大任务。
2016年,为了让科研主体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我国开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之成为承载国家使命的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的重要力量。
所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指出要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底,陕西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截至目前,全国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共有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安5个城市。

一、上海张江:上海光源照亮微观世界
2016年2月16日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已批复同意,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的规划面积已从95平方公里扩展到约22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心两核、多圈多廊”的空间布局。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培育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已集聚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9%,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上海70%。
在上海创新策源功能强化的背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功不可没,为原创研究提供了利器。“十四五”时期,张江布局了五代光源预研等新一批设施项目,将继续打造以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为核心,生命、能源、海洋等多领域大科学设施高度集聚的创新策源高地。过去10年,已建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4个增至15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其中,上海光源自2009年开放运行以来,一直是我国服务领域最广、运行成效最好、综合产出最显著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为超过8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6万多人次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三、合肥:“人造太阳”点亮未来能源之光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继上海张江之后,合肥成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几年来,合肥全域联动,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在原始创新、产研转化、招才引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前沿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在2023年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第40位,较上年提升了15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近3年上升7位。
目前,合肥科学中心已建成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等4个大科学装置,在建、拟建的大科学装置还有9个,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中,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超过1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EAST装置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等离子体运行次数超过15万次。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

三、北京怀柔:“数字地球”模拟全球风云
北京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2017年5月获批,科学城规划面积约100.9平方公里,于2018年全面开建,计划到2030年建成。科学城围绕物质、信息与智能、空间、生命、地球系统等五大科学方向,布局了37个科学设施平台,6个大科学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的13个。这些设施累计向全球开放机时超过123万小时,成为全球科技设施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怀柔科学城已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1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5篇,在怀创新主体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2023年度北京市科技奖26项。服务在怀高校院所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26个,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其中被成为“数字地球”的“寰”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专门用于地球系统模拟预测研究、软硬件一体的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可以反演地球的过去、观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自2022年10月正式开放运行以来,“寰”的能力一直在升级。“寰”于2024年11月发布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EPICC-Model,实现了PM2.5、臭氧、沙尘等的一体化模拟与溯源,分辨率达到1公里和1小时。

四、大湾区:“超级显微镜”尽显“微”力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境内,是我国第4座重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承载国家科技战略的新平台。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汇聚了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松山湖科学城近年来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围绕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已形成一流平台、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加速构建起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从2007年落户东莞,到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22年4月,已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可燃冰、页岩、催化剂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注册用户超过3400人,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2024年1月,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计划将打靶束流功率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

五、西安:加速构建授时系统“星地一体化”
2023年,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第四个“双中心”城市。至此,分布在中国东西南北的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均已批复建设,成为中国科技进步的基石。西安集聚了中国航天的1/3、航空的1/4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整座城市的国防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硬科技产业集群。
随着“双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总面积占地15.6平方公里,产业人口43.7万人,通车道路117公里,硬科技产业区已聚集近4000家企业,汇集三星、比亚迪、中兴通讯、奕斯伟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培育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加快建设,将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地基授时系统,并与北斗星基授时系统共同构成我国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授时服务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在国际授时服务领域取得更大的话语权。

科技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动力,各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将其视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全国科技创新竞争,促进更多城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大家都在看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江南的春晨总带着几分湿漉,采茶女指尖掠过茶树枝梢,将凝结着晨露的嫩芽轻轻摘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中国人对时间的精密计算。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饮品范畴,它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精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 中国最卷985大学,外号“南方小清华”,遍地科技CEO,食堂有36个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