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介绍,中国数学家为何无缘菲尔兹大奖专家分析三大原因 ...

发布者:湖光山色 2021-12-24 09:03 来自: 未解之谜

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大奖——菲尔兹奖引人关注,今天小编来介绍一下菲尔兹奖到底是什么,对于目前中国数学家为何无缘菲尔兹大奖专家分析三大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菲尔兹奖介绍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1936年首次颁发,每四年颁奖一次,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本身未设数学奖)。

它在国际数学联盟(IMU)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每人将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

中国数学家为何无缘菲尔兹大奖专家分析三大原因

中国学术“近亲繁殖”

一位从清华大学到哈佛大学,现在师从美国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中国年轻数学家认为,国内学术界“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形成自由平等的良好学术风气,并窒息中国数学家的创造力。他说,在哈佛,本校学生一旦毕业,一般不会被继续留下来,这就避免了因为“师出一门”形成“近亲繁殖”。

一位自称成果多次受到“正规科研机构”冷落的“民间数学家”说,国内数学界一些人士总认为一般大众不可能在数学界作出成就,对民间数学家的成果往往不屑一顾,如果当年苏步青也持这种态度,那么华罗庚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优秀的裁缝。

中国科学家“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

中国年轻数学家“进入前沿,切入正题”较晚,也让一些参加大会的国内数学家感到忧虑。根据一般规律,数学家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一般在25到40岁之间,如唯一一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33岁就证明出卡拉比猜想和正质量猜想,而伽罗华不到20岁就创立了影响颇大的“群论”。但从国内情况来看,30岁左右的数学博士,能够被赋予独当一面科研机会的人很少,中国的年轻数学家普遍缺乏国外年轻科学家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精神,短短的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

专业限制成为创造力的阻碍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数学系教授认为,国内在教育体制上也存在弊端,在美国,刚入校的大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限制,全凭自己兴趣选修课程,直到大三才最后定下专业,与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只看分数高低,一进校就定死专业的做法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少走弯路,加快成长速度。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