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端科技最前沿
#科技之巅寻找先行者#
高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中美贸易摩擦时,华为、中兴等多家科技公司遭到制裁,加上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各行各业供应端和消费端带来冲击。面对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被动防守只会落后于人,主动进攻才是提高话语权和竞争力的重要义,从中低端迈向高端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支持高端制造业直接融资、助力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今年已有3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登陆A股,主要集中于创业板与科创板,广泛覆盖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行业,募资额合计423亿元,在九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前列。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梳理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能够更好解决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数控机床上游供应商主要是传动系统、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主体及零部件等领域;中游则是各类机床, 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航空航天、兵船核电、石油化工、汽车、3C等领域。
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 年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为 14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中商产业研 究院预测,2021 年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 1648 亿美元。数控机床主要分为数控金属切割机床、数控金属成形 机床和数控特种加工机床。2019 年全球数控金属切削机床规模为 783.3 亿美元,占总规模比重为 52%;数控金属成 形机床规模为 420.7 亿美元,占总规模比重为 28%;数控特种加工机床规模为 265.6 亿美元,占总规模比重为 18%。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 3576 亿元。其中,数控系统占数控 机床成本的 25%-30%,主要被西门子、发那科垄断;传动系统包括主轴、导轨、丝杠、轴承等,主要被德国、瑞士、 日本、中国台湾的一些公司占据;功能部件包括转台、刀具、齿轮箱等,全球市场依旧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占据 仍然来自欧日美等发达国家。以配套或者外购以上核心部件实现车床精度和可靠性在行业竞争中无法获得显著优势,
我国主要的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商包括科德数控、国盛智科、浙海德曼、日发精机、海天精工等,其中:科德数控:拥有从多种类型五轴联动高端数控机床到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机床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和 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制造工艺先进,供应链成熟稳定,产品性价比高,已在航天、航空、能源、汽车、模具、工 具、机床、机械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部分实现进口替代。
2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上游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减速器;中游为机器人本体;下游是集成系统,包括单项 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广泛应用于汽车、3C、食品、饮料等行业。按照机械机构,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多关 节机器人、SCARA 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其中多关节机器人和 SCARA 精度要求高,且市场规模最大,二者合占工业机器人 80%以上市场规模。
德国、日本牢牢占据着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份额。日本、德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世界领先,这主要因为他们具备先 发优势和技术沉淀。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的研发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德国工业 机器人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从企业来看,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 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供货商,占据世界约 50%的市场份额。
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422.5 亿元,同比增长18.8%,2017-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2%。业内预计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将达589亿元左右,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约为31%。
3、汽车电控系统
汽车电控即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基本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驱动器和控制程序软件等部分组成,与车上的 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并利用电缆或无线电波互相传输讯息,进行的“机电整合”。在广义上分为发动机电控系统、制 动控制系统、舒适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多种类别。本处主要介绍三种国产化程度不高,对外依赖较严重的电控系 统产品: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其市场规模由 2015 年的 56.8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1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5%,预计在 2025 年将达到 594 亿元。整车控制器市场规模达到 150 亿元,其 中应用于电动汽车 L2 级自动驾驶服务的第三档整车控制器 2021 年出货量达到 200 万个,市场规模达到 21.1 亿元。而电机控制器市场规模 13 亿元,电池管理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50 亿元。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稳定的市场竞争。不过,国内有不少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借助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已经走上电控系统的自主研发之路,其中电机控制器领域目前国产化程度较高。本土企业目前主 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其借助自己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上积累的丰富 经验,走上了电控系统的自主研发之路。其中比亚迪于 2020 年 3 月建立了子公司弗迪动力谋求汽车动力系统上的自 主突破,目前其电驱动系统研发已经进行到第四代,包含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在内的 EHS 电混系统已应用于 DM-i 系列车型中,实现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自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规模由 2015年的56.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业内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翻番,将达594亿元左右。
4、军工装备
军工装备方面,国产替代的机会主要在航空发动机和国产大飞机等领域。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核心部件,约占飞机整机价值量的20%-30%。《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测,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将保持长期持续增长趋势。未来 20 年,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总交付量预计市场价值达13000亿美元以上。军工材料上,我国在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上对外依赖较重,贸易逆差较高。其中民用飞机领域贸易逆差 达到 145 亿美元,对外依赖尤其严重。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体系,可研制涡桨、涡喷、 涡扇、涡轴等多类发动机,目前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一定生产能力。
另外,随着近期国产C919完成适航取证,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进程加速。目前C919已累计获得订单约1060架,未来也有望挑战目前双寡头的世界民用客机市场。按照机构的成本分析,C919的国产化比率近60%左右,相关零部件厂商迎来长期机遇。
5、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主供应链分为“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辅产业链还包括用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与IP核,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其中,制造、设计、设备环节附加值较高。
我国芯片对外依赖严重。2021 年,我国芯片进口额为 4337 亿美元,进口贸易逆差达到 2784 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新 高。除此之外,电容器、液晶显示器、偏光片、盖板玻璃、传感器、光学镜头等贸易逆差也较高,其中电容器贸易逆 差额 2021 年超过 50 亿美元。机械设备领域,我国半导体设备严重依赖进口。2021 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贸易逆差达到 244 亿美元,远远领先其他 机械设备。除了半导体设备以外,在光学仪器、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金属加工中心与高功率柴油机上存在较大的 贸易逆差。其中光学仪器与分析仪器逆差分别为 82、66 亿美元。而金属加工中心、高功率柴油机等贸易逆差相对较 低,也在 20 亿美元左右。
目前我国芯片产业链整体落后,国产替代正在提速。在芯片制造领域,我国国产化水平逐渐提高,已具备14nm级芯片量产能,但良率有待提高;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国产设备在清洗,刻蚀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突破,光刻设备被严重卡脖子。
另外,在存储器、模拟芯片等领域,国产替代进程较快,而GPU、逻辑芯片、射频芯片等产业链细分领域,国产化能力目前较弱,替代进程缓慢。
6、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MLCC、MEMS传感等细分领域。
MLCC具有耐高温高压、体积小、电容量范围宽等优点,在成本和性能上都具有优势,占到了陶瓷电容器市场的90%以上。从下游应用看,手机和计算机为MLCC占比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二者比例之和超过50%,其次为汽车电子等。
MEMS系统即微机电系统,利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和材料,将传感器、执行器、机械机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等集成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目前我国MEMS传感器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多布局声学、光学、压力等细分,以代加工为主。
总结
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逐步进化,人口红利已经不能维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求,提高劳动效率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唯一道路。
因此,我国对于敢于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小型企业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从十四五规划到北交所成立,都无不体现了科技强国的核心思想。
对于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又以研发为主的高端制造企业,势必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抖音#科技#@西瓜创作研究中心@头条创作者变现小助手@西瓜知识
大家都在看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