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栏

2020年12月23日,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在包装车间展示西林瓶包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在首位的是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中国的多年生水稻品种的开发也入选榜单。
美国《科学》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其每年公布的年度科学突破,也备受关注。但在2022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中,始终是高频热词的新冠病毒及其相关研究,却未得到任何关注,不免令人意外。而这背后,也说明了不少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当相关科学研究有重大结果,才有可能入选全球科学重大进展之列。从这个角度看,新冠疫情3年来,“新冠”首次缺席《科学》杂志年度榜单,意味着今年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和防治,全球均无更加突出的成果。
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突破”,侧面说明新冠疫情确实已经在世界范围一定程度常态化,人类的社会生活回归正轨,已然在望。回顾《科学》杂志前两年的“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可以清楚说明这一问题。
“新冠”今年缺席《科学》年度榜单
2020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是,“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测试急需的新冠疫苗”。
当年年初,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科研人员获得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便尝试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到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之后,人们看到了多种疫苗,包括2020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给予紧急使用授权的辉瑞-BioNTech新冠病疫苗;同日,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2021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四则是抗新冠强效药,美国默克公司的抗病毒药物莫奈拉韦,可将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30%。
新冠疫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减轻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同样地,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也并非治疗新冠的特效药,但对于重症患者也有减轻症状的明显作用。
因此,在疫苗和药物方面,2020年和2021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做得很好,疫苗和药物研发在这两年当之无愧进入“十大科学突破”榜单。
当然,“新冠”缺席今年的“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并非2022年没有新冠方面的科学进展。但不再被榜单关注,一方面说明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没能在短期内做到更大突破,另一方面也说明针对新冠的相关研究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打持久战。更重要的则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关系或已愈发常态化。

天津市河西区德贤小学组织学生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接种疫苗。图/新华社
“放下”更利于新冠病毒研究治疗
一般而言,进入现代实验医学时代,人类每研发一种新的疫苗和药物都需要“两个10”,即10年以上时间、10亿美元以上资金。但新冠疫情3年来,至今已有10种以上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疫苗,以及有几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物。
这些固然是成功和成就,已经突破了人类科学研发和创新的极限。因此,2022年在新冠病毒相关方面没有更大的突破,是符合科研客观规律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客观理性对待新冠,是一种放下,也更有利于人类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与治疗。
在这方面,药物研发是重点。未来,如果能研发出根治新冠的特效药,就有可能像研发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治疗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阿维菌素一样,不仅可以进入年度科学突破行列,将来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事实上,根治新冠的药物研发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由于新冠病毒是通过其刺突糖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与人细胞上的受体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而入侵人体,因此,只要有任何阻断这两方面途径的药物,都有可能将其根治。
另一方面,所谓重大成果不只是疫苗和药物,防疫策略和措施方面也能取得重大成果。策略科学、措施得当,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新冠疫情3年后的今天,“十大科学突破”榜单首次不见“新冠”踪迹,而我们终于能够客观理性看待新冠病毒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希望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能够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也期待,“新冠”再现“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是人类可以将其根治之时。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卢茜
大家都在看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