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栏
2020年12月23日,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在包装车间展示西林瓶包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在首位的是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中国的多年生水稻品种的开发也入选榜单。
美国《科学》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其每年公布的年度科学突破,也备受关注。但在2022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中,始终是高频热词的新冠病毒及其相关研究,却未得到任何关注,不免令人意外。而这背后,也说明了不少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当相关科学研究有重大结果,才有可能入选全球科学重大进展之列。从这个角度看,新冠疫情3年来,“新冠”首次缺席《科学》杂志年度榜单,意味着今年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和防治,全球均无更加突出的成果。
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突破”,侧面说明新冠疫情确实已经在世界范围一定程度常态化,人类的社会生活回归正轨,已然在望。回顾《科学》杂志前两年的“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可以清楚说明这一问题。
“新冠”今年缺席《科学》年度榜单
2020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是,“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测试急需的新冠疫苗”。
当年年初,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科研人员获得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便尝试不同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到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之后,人们看到了多种疫苗,包括2020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给予紧急使用授权的辉瑞-BioNTech新冠病疫苗;同日,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2021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之四则是抗新冠强效药,美国默克公司的抗病毒药物莫奈拉韦,可将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30%。
新冠疫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减轻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同样地,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也并非治疗新冠的特效药,但对于重症患者也有减轻症状的明显作用。
因此,在疫苗和药物方面,2020年和2021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做得很好,疫苗和药物研发在这两年当之无愧进入“十大科学突破”榜单。
当然,“新冠”缺席今年的“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并非2022年没有新冠方面的科学进展。但不再被榜单关注,一方面说明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没能在短期内做到更大突破,另一方面也说明针对新冠的相关研究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打持久战。更重要的则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关系或已愈发常态化。
天津市河西区德贤小学组织学生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接种疫苗。图/新华社
“放下”更利于新冠病毒研究治疗
一般而言,进入现代实验医学时代,人类每研发一种新的疫苗和药物都需要“两个10”,即10年以上时间、10亿美元以上资金。但新冠疫情3年来,至今已有10种以上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疫苗,以及有几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物。
这些固然是成功和成就,已经突破了人类科学研发和创新的极限。因此,2022年在新冠病毒相关方面没有更大的突破,是符合科研客观规律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客观理性对待新冠,是一种放下,也更有利于人类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与治疗。
在这方面,药物研发是重点。未来,如果能研发出根治新冠的特效药,就有可能像研发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治疗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阿维菌素一样,不仅可以进入年度科学突破行列,将来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事实上,根治新冠的药物研发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由于新冠病毒是通过其刺突糖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与人细胞上的受体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而入侵人体,因此,只要有任何阻断这两方面途径的药物,都有可能将其根治。
另一方面,所谓重大成果不只是疫苗和药物,防疫策略和措施方面也能取得重大成果。策略科学、措施得当,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新冠疫情3年后的今天,“十大科学突破”榜单首次不见“新冠”踪迹,而我们终于能够客观理性看待新冠病毒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希望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能够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也期待,“新冠”再现“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也是人类可以将其根治之时。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卢茜
大家都在看
-
这些科学发现在 2024 年创下了新纪录 2024 年,研究人员取得了众多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 —— 无论是记录册还是历史书籍都会留下它们的印记。这一年的各项科学 “之最” 为我们的远古祖先、我们的地球以及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带来了新的认知。1. ... 科技之最11-20
-
史上最强大的Mate!华为Mate 70系列定档11月26日:AI功能引爆期待 毋庸置疑,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上,AI功能已然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核心焦点。从AI图像处理到AI信息摘要再到AI智能语音助手,这些智能化的功能正以颠覆式的体验,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日常用机效率和便捷性。而在11月19日 ... 科技之最11-19
-
AI和量子:谁将主宰未来计算? 科技公司多年来向量子计算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希望它们能在金融、药物研发和物流等多元化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在物理和化学领域,这种期望尤为强烈,因为量子力学的奇异效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从理论上讲,这是量 ... 科技之最11-19
-
6G 最强悍的特性,竟提前被这些手机厂商用上! 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智能手机有哪些连接通信的方式?蜂窝网络、Wi-Fi、蓝牙这些我们最熟悉不过。刷门禁用 NFC,开空调用红外线,这些我们也都会用到。前几年兴起的 UWB,即超宽带技术,能帮助我们更精确地 ... 科技之最11-18
-
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级工程”里的全球率先丨致敬广东科技脊梁②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温柔通讯员丨粤科宣今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其中,“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斩获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重磅奖项的背后,则是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不 ... 科技之最11-14
-
2025,最可能在中国亮相的创新医疗“黑科技”,都在这里了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缓缓落幕。在历年都备受关注的医疗器械展馆,今年总共集结了全球超过260家企业参展,全球10大医疗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公司悉数亮相。对于这些跨国医疗企业来说, ... 科技之最11-14
-
小米“钉子户”有必要换小米15吗?体验一周后我有了答案 自打小米15发布,我就收到了不少朋友的信息:小米15值得买吗?小米14有必要换小米15吗?小米xx值得换小米15吗?其中最纠结的当属小米14用户,因为单看小米15和小米14的参数对比,你会发现除了处理器和指纹解锁算是大 ... 科技之最11-11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发布《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 ... 科技之最11-11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发布《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 ... 科技之最11-11
-
赵明称荣耀300史上最强 年终手机大战或是历年之最 在2024年最后的两个月,国内手机市场可能迎来近五年最激烈的年终大战。11月9日下午,荣耀CEO赵明出席线下门店活动为荣耀Magic7系列首销造势,在回答有关荣耀300新品的提问时,他自信地表示荣耀300将是史上最强的数字 ... 科技之最11-11
相关文章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 赵明称荣耀300史上最强 年终手机大战或是历年之最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回眸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这本书写的不是科学前沿,而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东西
- 全球最先进的 20 个高端产品,引领科技狂潮!
- 墨子:古代“黑科技”大师,如何用逻辑与木头打败整个世界?
- 既有高颜值,又有科技感,这里既是时尚秀场,也是美好生活
- 4000年前,中国两大工程,都是世界之最,有一项至今存在
- 科学最难以解释的“玄学”规律,照着这样做,或许会有益:1
- 解读余承东的“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
- 全球最神奇的20张照片,看完让你直呼神奇
- 来消费品展区一起体验“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
- 华为 Mate70:科技巅峰之作
- 面向世界最前沿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 美媒夸赞:中国这4方面转变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
- 常长亭:买科技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挖华为产业链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CCTV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 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 与世界同行!2024顶尖科学家湾区论坛在广州举行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