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卫星数量对比:美国2944颗,俄罗斯169颗,中国有多少

发布者:广厦寒士 2023-1-1 06:43

2020年6月23日,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

到此为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部完成,基本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GPS,早在1994年就上线了全部卫星,在全球积累了大量用户,技术更加成熟,知名度也更高。

俄罗斯同样有自己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

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纷纷上马了国产卫星导航,太空中的各种航天器数不胜数。

卫星导航的前提是有卫星,根据美国航天局的报道,现在美国的卫星数量在2944颗,俄罗斯169颗,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也有几颗到几十颗不等。

那么,中国有多少颗卫星呢?中美俄的整体卫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卫星霸主——美国

美国探索太空的时间很早,1958年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美苏争霸的历史大背景中没有落入下风,并开始以太空竞赛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

由于有苏联这个假想敌存在,美国在航天探索上花了很大力气,将全国上下的高端人才集中在一起,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应用场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1964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使得远程通信系统变成了现实。后来的GPS就是在这种卫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来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人财大气粗,将卫星的用途不断细分,预警卫星、广播卫星、科学卫星等种类纷纷出现。

到了1984年,美国已经发射了923颗卫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傲视全球。

2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军方考虑到未来的作战需要,想要搭建一个全球定位平台,以便能够进行准确打击,卫星的发射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美国航天工业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

这个精准打击计划就是现在我们很多人使用过的GPS,本来是给军方量身制作,主要是为了在战争中给前线指挥员定位,传达敌人的隐藏位置,精确实施斩首计划。

这套系统也确实大放光彩,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就是最好例子。

美军在战争开始前,已经侦测到了伊拉克作战部队的身影。

首先导弹洗地;然后各种火炮轰鸣;最后美国大兵在手持接收机的帮助下,直插伊拉克军队腹地,将大批伊军包围消灭。

从这次超越时代的战争中,世界各国都看到了卫星定位的优势,对现代战争如何发展进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开始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这是后话。

美国从GPS系统中获得了不小的利益,当军用系统比较成熟后,一些功能遭到阉割的民用版本就被放了出来,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公路驾驶,城市救援等领域的帮手。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研究基于卫星的新一代计划“星链”,总体构想是在近地轨道上发射12000颗左右各种不同功能的卫星,满足全球不同区域人群的通信和定位需求。

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发射了989颗“星链”卫星,基本可以实现北美区域的连接覆盖。

后续每年都会有一定数目的卫星发射计划,预计在10年之内完成“星链”。

除了近1000颗“星链”卫星外,美国还有1955颗的其他种类卫星,这里面十分复杂,既有早些年陆续发射的各种科研、商业卫星,也有新世纪以来的民用卫星。

有赖于美国航天界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的举措,许多资本大佬进入,开始将航天科技的成本降低,许多小型乃至微型卫星都能上天,这在近2000颗各类卫星中占比不少。

但是无论怎么说,美国在卫星领域的第一地位暂时还无法撼动,他们有之前数十年的积累,各项技术水平也更高,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航天工业上占据龙头地位。

俄罗斯逐渐掉队

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曾经一度在航空领域取得领先。

但是因为先天差距,苏联放弃了这方面的发展,将重心放在别处,没能在太空竞赛中占到便宜。

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苏联的卫星仍然有十分强大的竞争力,技术水准并没有差开太多,以至于解体之后都能给俄罗斯留下不少的遗产,短时间内还能和美帝碰一碰。

这就是最好的时期了,后来俄罗斯内外交困,逐渐丧失了在航空航天的先机。之前苏联时期发射的各种卫星也都到了保修年份,俄罗斯在卫星上变得窘迫起来。

等到美国的GPS系统发力,并且在战争中开始频频利用卫星屏蔽敌人信号,让敌人变成“瞎子”,严重刺激到了俄罗斯,他们也开始开发一种全球定位系统来抗衡GPS。

这个全新的系统被命名为“格洛纳斯”,一共包含30颗卫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通信。

虽然只在3个轨道面上布置,但是精度和GPS不相上下,是一种很好的通信系统。

不过问题也比较明显,到现在为止,“格洛纳斯”也就发射了18颗卫星,其中还有一些是前苏联时期上马的,中间的技术代差和配套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俄罗斯的财政无法供应后续的卫星发射,近年来这头巨熊越来越虚弱,逐步削减某些领域的投资和拨款,航空航天就是被砍的重灾区,失去了很多预算。

可以想象的是,俄罗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完成“格洛纳斯”的后续计划卫星的发射,这个全球定位系统眼看就要成为“烂尾”工程,失去初衷。

美国“星链”计划出台后,俄罗斯也要跟风,并在2022年10月22日发射首颗“球体”计划卫星,未来将要陆续进行600多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处处和美国看齐。

这样强行跟上的结果很不乐观,本来俄罗斯的财政情况就不好,现在又要在卫星这个极其烧钱的领域浪费,这会给俄罗斯带来异常沉重的负担,最后得不偿失。

现在太空中一共有169颗俄罗斯卫星,苏联时期的卫星大多已经过了预期寿命,这些都是俄罗斯时期发射的军事、经济、气象、通信等领域的混杂,仍然有着一定的实力。

“有”和“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确实拥有较多数量的卫星,但是在真正使用时常常面临各种问题,有科技鸿沟,一线人员在使用时的体验也不好。

从整体上来看,俄罗斯有些想要脱离第一梯队了,因为他的卫星数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五了。

上面的英国和日本都是强敌,短时间内俄罗斯也看不到超越的希望。

中国稳中向好

中国发展卫星的时间最短,条件也最艰辛,在中央领导人的强力支持和那一代科学家的忘我奉献下,中国仅用了数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升空,太空中响起了嘹亮的《东方红》,中国的航天工业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几十年以来,中国卫星不断推陈出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

我国的卫星事业有一个学习过程,最初是从苏联手中获得了一些资料和人员支持。

但随着中苏交恶,中国就开始了自主研发的路子,从基础开始搭建航天工业。

这样含辛茹苦的创业当然是艰难的,但是也能让我们摆脱外部的钳制和依赖,从一开始就将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事情,用更多的心思在国产化上面。

发展到现在,我国在卫星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就拿我们十分熟悉的“北斗”导航卫星举例,从上世纪80年代有项目雏形,到1994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中间有过很久的蛰伏时期。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北斗一号负责中国地区的通信和导航,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则分别扩展到亚太地区和全世界,实现和GPS同样的功能。

到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升空,中国自主研究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建成,我们再也不用被美国技术垄断所欺压,可以抬起头来了。

北斗卫星一共有45颗,占了我国卫星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其他的卫星包含各个方面,既有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偏远地区联络畅通,也有遥感卫星,可以搜集各地情况。

这些还是民用级别的卫星,科研卫星和军事卫星也占据一定份额,但是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只有499颗,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在总体数量上无法和美国相比。

中国的卫星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比第三名的英国多了100多颗。

目前来看,这个第二的位置要做很长时间,这才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卫星大国。

这还是从1970年到现在为止的发展成果,要知道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才超越俄罗斯,如果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那么未必不能拿出更加优秀的成果,创造更辉煌的奇迹。

和美国比,我们之间的差距不小。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卫星在世界上都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我们的发展也是稳中向好,不断向前进步的,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发展脉络。

这是因为国家清楚未来人类是要向太空发展的,航空航天实力最考验基础工业水准,我们提前在这里布局,做好准备工作,默默积攒实力,就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机遇。

卫星的价值

很多人可能会惊叹于美国拥有卫星数量之多,并且想要中国也同样发射这么多卫星,挫一挫美国人的锐气,赢下这场竞争的比赛。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并不具备可行性。

这是因为卫星数量和一个国家的太空实力乃至于综合实力并没有关系。

卫星确实好用,既充当着“眼睛”的作用,又可以在战场上未卜先知,占尽先机,拿到许多有用信息。

在生活中,卫星也能给人们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是人类的好帮手。

可是卫星也不是全能的,需要其他航天器的帮助,这才能完成全部的太空任务,符合我们的预期。

因此,卫星数量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如大名鼎鼎的“北斗”定位系统,我们也就发射了45颗卫星,这些卫星就已经足够使用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多发射。

再者说,一颗卫星的造价很高,国际平均水平是1.2亿美元,而整个北斗体系加起来的造价超过800亿。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能保证效率,实现功能即可。

我国多年来发射卫星就秉持这一原则,尽可能少浪费,不给国家财政造成太大负担,让每一颗卫星都发挥最大价值,完成预先设定好的使命,这就足够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因噎废食,该进行的项目不会拖延。

按照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规划,我们将会在2030年以前不断发射卫星,将在轨卫星数量提升到4000颗左右。

美国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敌意很大,我们发展航空航天的时候,美国就想复刻当初将苏联拉进泥潭的招式,与我国开展太空竞赛,在漫长的对抗中拖垮我们。

我们当然不会回应,依然按照自身规划的计划行动,按部就班,不给美国一丝机会。

对于“卫星数量第一”的虚名,注重实惠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在意的。

中国制造卫星的目的一直是保护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而不是进行所谓的“争霸”。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简直是不知所谓,只会在两国之间制造更大的隔阂和冲突。

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不应该被美国的招数牵扯,人类的未来在太空,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发展航空航天,提前积累技术经验,获得先发优势,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让我们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新时代,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辛苦,都不应该放弃,要时刻坚信,我们的征途就是星空大海!

编辑:夏纱

责编: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