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科技江必旺:科研转化最缺的是有耐心的人

发布者:零点巡夜 2023-1-6 03:41

“高端材料(微球)的市场是赢家通吃的,要么做到世界第一,要么就没机会,这就是为什么高端新材料容易形成产业‘卡脖子’技术的主要原因,因为你做的只要差一点点,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中国不缺有聪明才智的人,但缺的是有耐心的人。当中国有更多人愿意沉下心来真正去做技术创新,做科技成果转化,真正地靠技术创新打败竞争对手,也会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90,下称纳微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江必旺始终记得,自己的第一位国外重要客户是一家百年欧洲药企。在这家药企里,纳微科技用3000升的微球替换了日本产的13000升的微球,优质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让所有人大为惊讶。经过十年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坚持全球原始创新,成千上万次“冷板凳”上的实验,江必旺终于敲开了几乎不可能的国外生物制药市场的大门。

微球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是尺寸在微米至纳米级别的球形颗粒。“1克的微球,面积摊开可以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江必旺日前向澎湃科技介绍说。

微球用途十分广泛,涵盖了材料、分析、生物技术、医药工程、电子等众多领域。2018年,《科技日报》曾总结了中国35项“卡脖子”技术,微球在其中被称为“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现在,中国的微球不仅打破了欧美和日本的垄断,还以出色的性能改写了行业标准。让这些改变发生的就是纳微科技。现在,纳微科技是世界上可以大规模生产精确可控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唯一一家公司。

十年,从实验室到产品

2007年,江必旺来到苏州生物纳米园创办了纳微科技。“生物医药行业所用的微球当时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并且每年都要涨价,这关系到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本和安全供应问题,亟需国产化。”创业之初,江必旺最希望的就是通过创新解决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对进口微球原料的依赖。

但当时的状况十分尴尬。虽然有很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从事色谱填料微球的研发,色谱分离技术领域的论文中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部委对这一领域也有重大项目的支持,但这项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里,未能实现产业化。

二氧化硅微球是药物分离和分析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粒径控制是二氧化硅微球生产难点之一。国外当时是依靠先进的筛分设备对粒径大小和均一性进行控制,由于设备极其昂贵,对于创业公司根本负担不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通过跨领域创新提出二氧化硅微球精准制造技术的全新理念,只花了两年多时间就在实验室里印证了这个理念的可行性。突破了这个领域的技术难题,我们都很高兴,以为很快就可以实现产业化,”江必旺说道,“但后面真正把这个技术转化为产品,我们几十个人的团队花了十年的时间。”

“实验室的技术与产业化差了十万八千里。”直到亲自创业时,江必旺才深有体会。

“科研只是一个点的突破。”江必旺表示,“我当时关注了精准控制这一个点。前人做出来的都是颗粒,大小不一还需要去筛,我能够直接做出来一个粒径非常均匀的球形粒子,从科研角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是转化为产品时,只解决粒径大小和均匀性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生产设备的问题、放大的问题、还要控制孔道结构、控制表面的性能,然后再去验证。任何一个环节技术不够成熟不够好,都没法把这个产品商业化。”

出口转内销打开市场

刚刚进入市场时,纳微科技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虽然已经做出了比国外大厂商性能更好,技术领先的产品,但也很难导入市场。

这与所有工业产品中基础材料的特性也有关。比如微球在液晶显示屏里占成本的1%都不到,但一旦出现有质量问题整个显示屏都会坏掉,客户不会为了省1%的成本去冒100%的损失,而微球是关系到药品的质量,药品又关系到生命健康,因此生物医药是非常保守的行业,后来者要导入这样的市场更困难。

“(微球)这个市场是赢家通吃的,要么做到世界第一,要么就没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卡脖子’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高端材料,因为你做的只要差一点点,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江必旺表示,“我们即使把技术和产品做到超越国外,但要导入市场也绝非易事,比如说我们做的生物医药的微球属于第三代的技术,比日本第二代的技术好很多,但国内的厂家就没人愿意尝试,于是我们只能先从国外突破。”

虽然欧美药企也非常保守,对中国企业也有偏见,但欧美公司文化是相信实验数据,也愿意给市场上创新技术和产品提供尝试机会。纳微科技的第一个客户是欧洲的一家百年药企,用纳微科技的产品进行实验之后,结果令所有人惊讶。纳微科技用3000升的微球替换了日本产13000升的微球产品,用于药物分离后,不仅让药品的纯度提高了,污染排放也大大降低。欧洲公司采用了纳微科技的微球之后,纳微的微球开始在世界市场上打开销路,同时也赢得了客户、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尊重。“其实我们的价格是比日本产品高的,但我们的用量只有它的不到四分之一,所以总成本比日本产品低很多。”江必旺介绍。

液晶显示屏中,液晶材料的厚薄和均匀性决定了显示的质量,基本的做法是通过微球将两块玻璃板间隔开,把液晶灌进去,通过微球粒径精确控制实现对超薄液晶材料厚度的精准控制。当时,用在显示屏上的间隔微球全世界只有两家日本公司可以做,整个生产工艺过程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江必旺成功研发并产业化的新一代微球技术能够从生产端实现精准控制,仅用6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到日本6个月生产工艺的结果。

江必旺介绍,纳微科技的微球虽然是国产替代,但其实公司的技术创新及产品性能已经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国外的竞争对手,不仅可以帮助客户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还提高了行业标准,推动了行业进步。以前对纳微有所怀疑的国内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江必旺这样才一波三折地真正打入了市场。

对于自己创业时的艰难,江必旺特别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公司的创业会难上加难。

在一篇2018年的文章中江必旺曾经写道:“……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因此经常出现投入很长时间大量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被仿造、被偷走,甚至整个技术团队给挖走,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限制了企业对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的动力。”

创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江必旺198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参与了北大当时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该项目由时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主持。该项目让中国的出版行业从传统的铅字印刷跨越式发展为计算机激光排版印刷,王选院士也被称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江必旺表示,“我在这个项目里,意识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也意识到它对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江必旺认为,中国其实不缺有聪明才智的人,但缺的是有耐心的人。中国将来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人沉下心来去做真正的技术创新,做科技成果转化,而不是仅靠仿制国外产品、成本低价战略、或是靠人脉资源。

“创新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整个人类和世界的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当中国有更多人愿意沉下心来真正去做技术创新,真正地靠技术创新打败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会来尊重你。中国自然而然会得到尊重,世界也会更加和平。”江必旺表示。

创业让一名原本从事实验室技术的科学家产生了哪些变化?对这个问题,江必旺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原来认为自己根本做不了的事情,后来没想到也能做了。”

“创业之前只在实验室里呆着,很少跟人打交道,接受采访可能脸都会红,现在这方面锻炼了出来。以前只会从科研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会从产品、从满足市场需求的方面考虑问题,考虑更加全面和综合。以前发文章很重要,但现在能某种意义上推动全球行业的技术进步……”江必旺表示,“这是我自己创业的一个收益,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也让我觉得更自豪。”

大家都在看